讲座报道|为什么还读莎剧?

 

谈教授首先讲到的是莎士比亚写作的语言特点。很多人误以为莎士比亚作品是用古英语写的十四行。其实不然,他是用现代英语写作的,残余少数的中古英语。而其剧本主要是用抑扬五步格的素体诗写成的,也就是用一轻一重两个音节组成一个音步,……...



讲座主题: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一种文艺复兴精神

主讲嘉宾:谈瀛洲(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6年5月21日(周六)

为什么还读莎剧?
 


撰写:彭亚



5月21日,上图四楼多功能厅迎来了“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专题”的第三讲,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谈瀛洲主讲的“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一种文艺复兴精神”。

谈教授首先讲到的是莎士比亚写作的语言特点。很多人误以为莎士比亚作品是用古英语写的十四行。其实不然,他是用现代英语写作的,残余少数的中古英语。而其剧本主要是用抑扬五步格的素体诗写成的,也就是用一轻一重两个音节组成一个音步,每行五个音步,也就是十个音节,行与行之间不押韵。据统计,他的剧本70%是由素体诗组成的,5%是押韵的诗,还有25%是散文。与同时期中国文人汤显祖的作品相比,语音上一个注重轻重,一个讲究平仄押韵;表达形式上话剧注重表演,戏曲注重斗唱,也就是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沙剧更注重情节与内容,汤剧语言形式上考虑得更多。一番比较,仿佛莎士比亚真的在讲座现场遇到了汤显祖,来了一回才艺展示,让大家对两位文人的作品特点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生于1564年的莎士比亚生逢其时,赶上英国戏剧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1594年成立的宫内大臣剧团,莎士比亚就是剧作家、演员和股东,不仅为伊丽莎白女王演出,初具规模的各类剧场里,贫民花上1便士也可站着欣赏一幕精彩的戏剧。而同时代的文人汤显祖,一生里前面花了十几年考取功名,接着十几年在朝为官,直到49岁才开始创作《牡丹亭》。汤显祖的戏文填曲好后,也仅仅只由士大夫的家庭戏班演给达官贵人看。相较而言,沙剧更能雅俗共赏,汤剧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阶层而写作。

提到莎士比亚,一定会介绍他最有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但谈教授也介绍到,在世界批评史上并没有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说法。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点是:主角一般都身居高位,像国王、王子、将军。而故事情节一般都是主角由于各种原因遭受不幸与毁灭,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的理性多么高贵!才能多么无限,动作多么敏捷,体型多么赞叹!行为像天使,悟性像天神!宇宙之至美,众生之灵长!但在我看来,这尘土的精华又算得了什么?人不能让我快乐——不,女人也不行。(《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304-310行)

讲述王子复仇故事的《哈姆雷特》,上述引文中的一个“但”字转折,就是莎士比亚所要表达的人的双重性。而“To be, or not to be, thatis a question.”简单的一个“be”,曾引发很多文人骚客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

卞之琳:“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杨烈:“生呢?还是死呢:这就是根本的问题。”

方平:“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难题啊。”

朱生豪:“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孙大雨:“是存在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

梁实秋:“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

而谈教授注解为——是率性而为,还是忍辱苟活,这是个问题。一千个读者,果然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到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都会引发各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尤其是生活中面临选择的时候。

接着谈教授介绍了讲述年老国王被大女儿、二女儿及群众蒙蔽,众人背叛后对穷人痛苦生活反省故事的《李尔王》,介绍了讲述勇武的将军内心情感丰富却抵抗不了野心而谋杀国王故事的《麦克白》。经典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莎翁想表达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提问环节里,从问题《麦克白》戏剧中出现的三个女巫的形象的看法?时下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编剧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台词的用意?谈教授对《麦克白》中响尾蛇式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评价等等,不难看出,原来在座的观众都是莎剧迷。为什么今天还要读莎士比亚呢?通过莎士比亚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曲折的故事情节,面对当代快节奏的信息生活,同样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所以,读书,从现在开始!

讲座图书馆网址:

http://www.jiangzuo.org

上图讲座网址:

http://www.library.sh.cn/jiang
讲座图书馆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关注 讲座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