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的智慧遇到动物

 

华庆则是对人类展示一种终极关怀,这些作品都是关于心灵、生存、爱、生、死亡、神话、环境和自然原则的关系。...

在这里,发现艺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华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正是中国新潮美术如火如荼的时期。他在接受学院教育的同时研习各种画册和书籍,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能与时代的气息相呼应。毕业后,他积极参与各种先锋艺术活动;进驻圆明园画家村;后到欧洲游历,学习观摩欧洲的各种艺术博物馆和画廊;后来他又在海峡对岸的台湾逗留创作了六年时间。多年的海外游历和生活经验,结合他对亚洲艺术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理解,他不断思考自己的艺术方向,使华庆对自己的艺术之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不是流行化、样式化的潮流,但一定要符合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而且一定要发现和揭示出当代社会文化深层面的某些问题。有了这些清晰的认识,华庆开始不厌其烦的反复描绘红色类人猿,试图借助这种远古的人与动物的同一体,来反思当代的世俗化现实生活,并且在其中寄托自己对周围转瞬即逝、日渐隔膜的事与人的批判。在画类人猿形象的同时,玩具熊、龟、马、象等动物形象也反复多次出现,这些形象无一例外地被华庆赋予一双人类的眼睛以及人的动作神情。画动物其实是表现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属相,人有动物性。背景中用人类智慧的结晶,公式,哲学话语,动物与人类智慧的。人通过动物来反视我们自己,带有人性的凝视,艺术家通过动物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自己。动物也有人性的一面,同样对于生存有疑惑,有凝视与被凝视的一种哲理性的关系。华庆的红色类人猿智者系列,把我们带到更为遥远的过去,那不是物理性的回归,而是寻找智者智慧的旅程。“我思故我在”,他对红色类人猿的描绘,都集中在那双目光冷酷、炯炯、智慧、深邃的双眼上,在华庆的画上那目光不是暗示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阶段,而是逼迫我们重新思考一切的监督者的视线。华庆的作品让我们想起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威廉.戈尔丁(Williarn Golding,1911-1994)的重要作品《蝇王》(Lord ofthe Flies),这是一部反映人类中“恶的一面”的现代寓言,他是对人类天真本性的沦丧提出的忠告。而华庆则是对人类展示一种终极关怀,这些作品都是关于心灵、生存、爱、生、死亡、神话、环境和自然原则的关系。
华庆作品欣赏












- 关于作者 -
华庆,1962 年出生于安徽,1981 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1982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6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入驻圆明园,从事前卫艺术活动。




    关注 TryArtLif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