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满洲 从哈尔滨到沈阳,日增见闻

 

偷得浮生几日闲,避过深圳间歇性暴雨,潜往满洲,见旧雨新知,兴尽而返时,聊为一文以记之。此次飞往满洲的机缘是...

偷得浮生几日闲,避过深圳间歇性暴雨,潜往满洲,见旧雨新知,兴尽而返时,聊为一文以记之。

此次飞往满洲的机缘是楚云毕业,因而毕业陪护如身兼守土之责。除保驾护航外,照例是见缝插针,和远在满洲的好友聊游学。作为1980青年学社资深肉身复读机,自然少不了在任何场合都要传经布道,害得朋友们不得不忍受痛苦,听我絮叨。

壹 哈尔滨

初抵哈尔滨,在黑龙江大学歇脚。随楚云去往植物园做户外瑜伽,楚云习瑜伽四年矣,我很少见她练,都是零零散散地和我提起,我起先也受大众养生影响,以为瑜伽不过是“男人练了壮阳,女人练了美容”的健身法,后来在楚云肉身复读机的一遍遍絮叨后,我才发现原来瑜伽是印度宗教中的一支,传至中国才被曲解了的。四月初,我与楚云在香港铜锣湾街上偶遇一群伽者唱歌,又与其中一位老妇交流,算是接触了一回真正的伽者。楚云体态轻盈,身材瘦小,又自小受瑜伽感染,在身体上、性格上均趋于瑜伽讲求的内心笃定。看她在草地上,于人群中练瑜伽,实在是一番享受,待她练完,收拾走后,我说,你可以把户外瑜伽放进游学里呀。哈哈。

尔后,如约与哈尔滨师范大学两位年轻老师见面,饭后一同前往文心咖啡做分享会。在来之前,我与文心咖啡主人蒋超兄有约,要借他宝地谈谈游学和游士的话题。蒋超兄是黑大本科、硕士,抱负很大,毕业后将学校内博雅学社迁出,办文心咖啡做社址,以期影响黑大学生文化生态,当晚,有二十余人聚在文心咖啡,由我发起话题,分享个人经历以及已经开展过的游学,同时也寄希望于通过游学来推动中国新游士的产生。









我之所以要发起游学,目的也是十分简单,不过是让大学里的年轻人出来呼吸点新鲜空气。大学教育的弊病如今已是人尽皆知,人人饱尝其苦。所谓:学费贵族化、教学商业化、管理监督化、消费白领化、恋爱公开化、上课梦境化、逃课普遍化、寝室网吧化、补考经常化、论文百度化、求职梦想化、毕业失业化。如今虽然已有高校自主招生推出,但积弊已久,恐一时难以矫正。游学的意义就是让年轻人有个浪漫的梦想,大学本该是爬绿皮车寻访师友的时期,不该困在教室、宿舍里迷茫。

对于游士的关注来自于阿姨(刘仲敬),阿姨曾在一篇访谈中提出土豪比游士更重要,当然,阿姨此番言论有他的深刻用意,也是来自于对共同体、秩序的认识。谈共同体此前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阿姨一出,共同体俨然成为独立自治之黑话。我服膺阿姨学,服膺是他的秩序说,对于其先知般的预言,我不置可否。

游士是士的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游士专指那些没落贵族,无土地、无人身依附,遂周游列国,寻求发挥纵横术的邦国。一般来说,游士多产生于社会高速变革时期,中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小商人迫于生存,游荡在城市里,不像土豪,对一方领土负责,所以游士现实感极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在秩序之外建立一套新的规则,生存之故,使得在很一大部分游士中能产生判断力十分准确之人。孔子如是,梁启超如是。当然,很多游士因为游离在主流秩序之外,为求生存,便谈不上道德了。

1980青年学社的游学区别于其他游学,主要在于学社的游学学员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家庭,多在二三线城市里上大学,在社会固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家庭背景较弱的学员们怎么办?我们这个学社游学希望成为他们的一个“出口”,打开视野,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始行动起来。一旦行动起来,就有未来,也即成为了我所说的“游士”。











在哈尔滨两日,得遇杨修、巩健、杨杰、吴老师、霍老师、沈老师、吕老师,还有一位在家上学的高中生,杨修是故交,90年出生的博士,我在北京时深羡其为人中龙凤;巩健是黑大中文系的学生,有理想、追求,黑龙江土著,对白山黑水感情甚深,我将其引为知己,鼓励其壮大志向;杨杰是原来立人伙伴,文心重逢,惊讶大喜。吴老师是南京大学硕士,育儿大胆,培养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虽其年已不惑,但相貌却似三十上下;我惊讶于哲学系吕老师的学识与判断力,在这白山黑水地,殊为难得……霍老师有自己的国学公开课,十分关爱学生,与我自己大学系主任很相像;沈老师是黑大历史系教师,对东北民族史研究颇深,应沈老师邀约,在他的课堂上又做了一场分享。

冰城虽两日,我心已如火。然而,走出校园,冰城俨然是一座计划经济博物馆,受集权荼毒尤深,弹指一甲子,没落至此,被现代文明抛弃,成如此困局。校园沉闷,据说经济拮据到克扣奖学金、停暖气、省打印费。又本土青年流失,外来青年比比皆是,然对东北无感情。黑水呜咽,呼兰河不起涟漪。

贰 沈阳

冰城结束后,前往沈阳。两座城市,截然不同。地缘之故,沈阳受帝都辐射,商业气息与内地任何一座省会城市都无差异。在沈阳这座城市,我见到了阔别五年的好友饶能,我们畅谈至深夜,砥砺前行。

沈阳中街





古生物博物馆

楚云是江西入哈,饶能是江西入辽,我对他们俩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访谈。从寝室分配说起,逐渐扩散到学校、城市,在我的追问下他们开始回顾这几年的生活,在讲述中显现出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融入方式。我鼓励其写出来,作为对自己异乡求学的人生总结。

在辽宁大学昕咖啡谈江西与东北,在沈阳师大聊异乡人。说起移民,辽宁本就是移民重镇,十九世纪中叶,虚掩的山海关大门敞开,流民潮涌,汹涌澎湃。“闯关东”浪潮叠起,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关东都已经中原化了。无论是沈阳故宫还是大帅府,都是中原文化的文化母体。而只有到了沈师大美术学院,看到张鹏院长笔下的辽宁山村,才敢相信,原来的文化依然保存。
沈阳师范大学
我戏谑好友把六年青春献给了沈阳,在六年时光里,他经历了异乡人——本地人——异乡人的情感变迁,我不知道我的到来有没有给他来自家人的问候,在陪伴他重走沈阳师大的路上,我开玩笑说,若干年后,在饶能回忆录里将这样写道:多年以后,我才发现,我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改变,始于懒叔的到来,在一夜长谈后,他打开了我幽闭已久的自信,重返沈阳师大,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叁 结语

此次行走、游学,向白山黑水学,向老师学,向友人学,向城市学,纵使脚皮磨起了水泡也自得其乐。对于这块方外之地,曾经满清的龙兴之地,已不再模糊。我在火车上、飞机上看着一个个壮硕的男人、女人,听他们浑厚的口音,遥想曾经的张作霖、努尔哈赤是如何塑造他们的辉煌与荣耀的。而如今,作为主流文明的边缘地带,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年轻人的未来又在哪里?


    关注 1980青年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