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五一游学优秀作文展示

 

游学三苏园拜谒古先贤天行健小营员朱鹏睿(市四十一中七年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这个...



游学三苏园  拜谒古先贤

天行健小营员  朱鹏睿 (市四十一中七年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这个五一假期,我幸运地参加了天行健“穿越鹰城——五一游学”活动,开启了寻找名胜古迹之旅!
据说,“游学”溯源于孔子。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游学,天气虽热,却仍比不过我们的热情。大家都兴奋地互相讨论着我们游学的第一站——郏县“三苏园”。
为什么要去拜谒“三苏园”呢?这还要从“三苏”说起。“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洵”为水名,故苏洵号“老泉”,“轼”为车扶手,“辙”为车轮印,所以,苏轼比苏辙年长些。苏家似乎人才多,你看,这父子三人都是千古文化名人。而唐宋八大家中,最有名的也是三苏。于是,我们决定先到三苏园拜访一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从三苏园正门向四周传开,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望,这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背诵苏轼的名篇呢!我们的三苏园之旅便在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缓缓开启。
三苏园景区大体分为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三苏坟等几部分。
我们先来到了三苏纪念馆。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苏轼是三苏中亦是唐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的词可称之为宋代最高成就,他的画与字也是无价之宝,可真是多才多艺!但更有趣的是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他的“东坡肉”留名千古,我也很喜欢吃!
苏轼被叫做“苏东坡”也是有原因的,当初苏轼曾一再被贬,他在被贬之地城东的一个坡地上开荒耕种,于是,自号“东坡居士”,故苏轼又名“苏东坡”。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苏坟前。初次拜谒三苏坟,我有些惊讶:这里没有华丽的装潢,只有三个一人高的土堆,四周松柏围绕,十分幽静,风起了,引得松涛阵阵,这也真是如诗如画的美!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四川人,可他为什么葬在这小小的郏县呢?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在过去,郏县属于汝州,苏轼的弟弟曾在汝州当知州,有一天,苏辙陪苏轼来郏县游玩,见这里风景秀丽,竟然与故乡峨眉山有几分想像,于是把这里命名为“小峨眉山”,并说:“百年之后,能葬于此处就无憾了!”所以,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就把他葬在了这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时,我们天行健“五一游学”的小营员们肃立于苏轼墓前,手捧古铜色的“竹简”,在国学教师齐娜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诵读苏轼的千古名句,也算是对古圣先贤的怀念和敬仰吧!
虽然我们这一天紧张的游学行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但我们琅琅的读书声,仿佛仍在三苏园苍翠的柏林中荡漾、升华……

我在游学中学到了什么?
天行健小营员 刘卓霖 (光明路小学四年级)

在五一游学中,我学到了“三苏”三人名字的意义。苏轼的“轼”,指的是车子前面的把手,他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的“辙”,是车轮行驶后留下的车印。
苏洵的“洵”,是河水的名,他号“老泉”,代表的是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
他们三父子写的文章可以说是“如江海奔流,若星辰灿烂”。
因为苏轼又称“东坡居士”,又因为他做的红烧肉很好吃,很有名,所以就叫“东坡肉”。
来到天行健,我还学会了“写作并不难,而且很有趣。”

苏洵的故事(作文节选)
天行健小营员 杨凯迪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

在三苏园门前有副流传千古的对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
这“三学士”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并没有发愤读书,直到27岁时,才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刻苦学习。所以,才有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故事。但是,苏洵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并没有考上。苏洵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第一次没考上,回家后把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全部焚烧,从头学起,又埋头学习了六年,终于思如泉涌(他的号也叫“老泉”),下笔千言,一气呵成。
“皇天不负有心人”,翰林学士欧阳修慧眼识才,向朝廷推举苏洵,苏洵的文章十分火热,在朝廷上下广为流传。

(本版天行健学员作品指导老师:韩向东,《平顶山周报》资深编辑,兼任天行健青少年情商训练营《观察与写作》课老师,有多篇作品获奖。) 


    关注 天行健情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