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玉林的剃头师傅,你还记得不?

 

那些年,我们都被被剃头师傅动刀动枪过,好多回忆很远有很近,现在的小孩已经难得一见这样的农村剃头师傅的操刀上手...





那些年,我们都被被剃头师傅动刀动枪过,好多回忆很远有很近,现在的小孩已经难得一见这样的农村剃头师傅的操刀上手的机会了!



凡被称为师傅的,都有爱戴的意思在里面。剃头师傅在乡村,比寻常百姓,拥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



剃头师傅管辖前村后寨几百号男人的头。大约一个月,便来一次。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轮流着剃。他拎只木箱,木色斑驳,四方形,不大,装有刀、剪、荡刀布等剃头工具。他也不用吆喝,进了哪个村子哪座屋,便是哪个村子哪座屋的男人剃头之时。



走村进户剃头,没有理发店讲究。一座屋,住几户人家,常常共用一个厅堂,各家的饭桌都摆放在厅堂里。厅堂就是剃头的地方。剃头师傅从饭桌旁就近抬来张条凳,把工具箱放一边,在墙上钉枚铁钉,挂上油光可鉴的荡刀布,再借一个脸盆,要一壶开水,便忙开了。他没准备毛巾,各人自备。剃头、刨面毛、刮须、挖耳洞……每个环节动作不多余,不花哨,省时省力,但一定干净,面目焕然一新。至于像理发店那样玩刀花,或拿拿捏捏,这些华而不实之事他一概不干。他也不给洗头。如此一来,剃一个头也用不了多大工夫。手推剪嘎嘎嘎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好像时钟滴答声让你清晰地知晓推剪游走在那里,感受时光分分秒秒流逝。



剃头师傅吃完早饭出来,直至剃到晚饭前才回家。午餐吃在村子里,是不定点的。在哪个村子剃头,便在哪个村子吃午饭。他心里清明,一家一户怎样轮着吃。吃完这家,再在这家吃第二次时,已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在轮吃上,剃头师傅花的心思和智慧也许不比花在剃头上少。上午进村时,他就亲自上门或传话告知在谁家吃。热情又宽裕的人家,则会多准备几个菜,甚至弄得像过节一样,用完餐还会奉上热茶、好烟,让剃头师傅很受用。



剃头师傅收工钱,不收钞票而是挨家挨户地收稻谷。当然,派饭也折算在工钱里。其实,这或许也不是他的本意,那时农民还很穷困,大多数人家手头拮据,用稻谷充剃头工钱,实属无奈之举。剃头师傅在进村寨时,常常挑一担竹箩,不伦不类,看起来有些搞笑。水涝旱灾之年,往往空箩而归。但前后村寨几十户人,从来没有哪户敢不交稻谷给剃头师傅的。大概因为是对剃头师傅的尊敬,也希望剃头师傅能用心帮忙剃头。



后来,圩镇上有了理发店,村民们去理发店理发了,连叫法都变了,已不叫剃头叫理发。光阴荏苒,剃头师傅走村串户剃头已成为一道远去的独特风景。

没有被剃头师傅剃过头发的童年都不算有童年,那些远离我们的孩童时记忆,什么时候由悄悄走进心头,思绪万千!


    关注 玉林时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