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武清故事 第216期 武清的皇帝行宫

 

据史料记载,位于北运河畔的筐儿港曾建有行宫一座。清朝皇帝多次驻跸于此,留下许多御笔诗章。现筐...



据史料记载,位于北运河畔的筐儿港曾建有行宫一座。清朝皇帝多次驻跸于此,留下许多御笔诗章。



现筐儿港地区已经建成北运河运河休闲驿站
筐儿港行宫在武清的龙河、运河交汇处。是顺治年间建的。行宫四周,碧水环绕,翠柳成荫。左侧为停靠“龙舟”的船坞,右侧是存放仪仗的“銮兴所”。行宫的围墙高耸,四面均设宫门,四角各设角楼。门前,白石铺地,直通“龙舟”停靠的地方,两旁垂柳围墙,相互揖让。主建筑坐北朝南,正殿巍峨雄伟,一色的黄琉璃瓦贯顶,五脊六兽、凌空翘首。殿前有宽敞的丹陛,白石为阶;阶下白石甬道通往四个宫门。正殿两侧,耳房各三间;东西两厢,陪房各九间、宫房各五间。两厢各设一便门:左门外,垒石为山、层峦叠翠;右门外,藤萝花架,盘根错节。行宫正门前阶下,有古槐一株,高十数丈,叶茂根深,郁郁葱葱,是乾隆曾祖父顺治帝于顺治八年(1651)省方问俗至此,亲手栽下的,当时已114载。行宫东南20米处修一别致的八角凉亭。
康熙帝画像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北运河筐儿港处决口。翌年二月,康熙帝玄烨南下阅河。四月,驻跸筐儿港,召见武清知县章曾印,准奏修河银三千两。于冲决处建减水坝20丈,开挖筐儿港引河以分水势,导流济运。挖坝基土堆于石坝两端,成土丘状。行宫建于石坝北部(在今十一孔闸北约160米处)。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玄烨帝巡北运河至武清,宿于筐儿港行宫。阅视石坝与新河,并题诗《看运河建坝处》:“十月风霜幸潞河,隔林疏叶尽寒柯。岸边土薄难容水,堤外沙沉易涨波。春末浅夫忙用力,秋深霖雨失时禾。往来踟蹰临渊叹,何惜分流建坝多。”康熙四十九年,玄烨帝亲书“导流济运”,刻石碑于筐儿港行宫东约100米处。

雍正六年(1728年),怡亲王奏筐儿港旧坝扩为60丈,展挖筐儿港引河,改筑长堤。翌年,于土门楼村北开始建滚水坝40丈,并辟青龙湾减河,夹以堤堰。自此,两条引河济运河,河涝缓解。


乾隆帝画像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弘历帝下江南,宿于筐儿港行宫。次日起舟至夕,仍返行宫。乾隆三十七年,弘历帝再下江南,阅筐儿港,宿行宫,且谕将八里湾改直。二十九年,又将筐儿港石坝整修加筑。

乾隆三十二年(1767),弘历帝巡视天津,周览河堤淀闸,由北运河过境,题书“导流还济运”,刻碑立于行宫东南约80米处。三十五年二月,弘历帝阅视筐儿港,题五言诗《阅筐儿港工作》:减河制诚善,日久注为阬。前度命修筑,今来阅接成,港春流则断,涨夏杀其盈。原始宣防意,本因一篑营。此诗刻于“导流还济运”碑阴,为行书字体。

1905年时,行宫、八角亭尚存完好。1925年,行宫被北运河河务局(时由直隶所辖)卖掉,八角亭被扒毁。






现在筐儿港地区已建成北运河休闲驿站,成为市民休闲去处。驿站占地1200亩,总投资超2亿元,于2013年开园纳客。北运河休闲驿站旅游景区包括房车露营区、儿童娱乐区、农耕体验区、农家体验区、行宫驿站五大功能区,其中房车露营功能区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是国内最好的房车露营基地之一。
昔日两代皇帝的行宫已成为如今寻常百姓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关注 武清万事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