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愿给你承诺,也许是因为……

 

作者|钱岳,来自:缪斯夫人(ID:Ms-Muses),转载已获得授权。插画|DavidGelles...





作者 | 钱岳,来自:缪斯夫人(ID:Ms-Muses),转载已获得授权。

插画 | David Gelles;Blanka Biernat

有一句话一度在网上很火:“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可见,在大部分人看来,恋爱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最终能不能成功地步入婚姻。其实,能不能成功地结婚共度一生并不是一个随机事件,从社会学的研究来看,总有一些恋人注定会走入婚姻。

为什么有的恋爱关系最后发展到了婚姻,而有的恋爱关系却以分手收场?什么样的恋人最终能够走进婚姻?这是情感科学里一个核心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承诺,即人们对一段感情所做出的承诺是如何变化的。

什么叫承诺?

在生活中,我们没少听姑娘们抱怨:“男朋友不肯对她做出承诺。”

那么,什么叫承诺?我们可以用学术上的“投资模型”来分析承诺。根据这个模型,承诺代表了人们对感情的投入程度和愿意继续这段感情的意愿。以往的研究指出:当人们对感情有很高的满意度、投入很多而且身边同等质量的“备胎”很少时,他们更愿意对一段感情做出很高的承诺。

举个例子吧!当你对目前的感情很满意;同时你对这段感情、这个人身上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和情感;或者你环顾四周,发现遇到和目前伴侣一样好的人的概率也很小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更容易认定这个人,从而对感情做出承诺?

反过来说,人们不肯做出承诺的原因无非是这几种:要么对目前的感情不太满意,所以想再观望观望;或者,感情还不深,双方各有各的朋友、财产和人脉,生活都相对独立,离开这个人和与这个人在一起,生活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或者,有的人觉得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性,极有可能找到比目前更好的对象,不愿意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整片森林。

根据这个“投资模型”,承诺由三个组成部分:

1.心理依赖感:即能让伴侣双方觉得联系越来越紧的爱的纽带。

2.长期取向:即人们打心眼里觉得这段感情是会持续的,是有未来的。

3.想要继续的意愿:即人们有让感情往前发展的动机。
不同类型的感情中,承诺有什么不同?

尽管以上三个因素都是承诺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感情里,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相差很大。至少,恋爱中的人和结了婚的人,他们的承诺关系就有很大差异。

在恋爱关系里,长期取向很大程度决定他们的未来。而对于婚姻关系来说,想要继续的意愿越强,离婚的可能性越低,而心理依赖感和长期取向对婚姻的未来影响不大。

因此,对于夫妻和恋人来说,承诺完全是两码事。对夫妻而言,是否有克服困难继续生活的决心,是最重要的;而对恋人而言,是否对两个人共同的未来有所规划和期待,是最重要的。

所以,谈恋爱的人往往困惑的是:“不知道TA到底是玩一玩,还是想结婚呢?”“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你的未来蓝图里?”而结了婚的人往往最在意的是:“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过下去?”

鉴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承诺对结婚可能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是主要讨论恋人之间的承诺。

为什么恋人会承诺结婚? 

正如开头所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我们并不是强制每段恋爱都必须要以结婚为目标,但是,一开始是否怀着“以后会结婚的承诺”来谈恋爱,往往对恋情最终的结局起到不小的作用。

写到这里,我想到我一个朋友,她最近在尝试网上相亲。在网站上填写资料时,她被问到:“你希望在这个网站找到什么样的关系?新朋友、短期恋爱关系还是长期恋爱关系?我的朋友只勾选了“长期恋爱关系”,她也只想和勾选“长期恋爱关系”的男性发展。

她说,当人们对感情关系有一种长期的取向时,就会导致人们在择偶、恋爱时的认真度、严肃度和承诺度有着质的不同。现在看来,她的想法,倒是有很强的理论支持。

那么“以后会结婚的承诺”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1.感情驱使的承诺;

2.事件驱使的承诺;

感情驱使的承诺是指,人们做出结婚的承诺,是因为觉得感情和关系的质量发展到了要结婚的地步。比如感情到了,于是顺其自然地许下结婚的承诺。

而事件驱使的承诺则是指一些显著的、外在的突发事件,使得人们快速地做出决定、许下承诺。比如意外怀孕,或者年纪到了。

有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流逝,相比于事件驱使而许下承诺的人,感情驱使而许下承诺的人对感情的满意度更高,并且对于“我到底该不该继续对这段感情投入更多”有更少的犹豫和迟疑;同时,感情驱使而许下承诺的人也更少因为兴趣爱好、三观不合而与伴侣发生争执和冲突。

我们可以看到,简单的“承诺”二字,其实包含着很复杂的涵义。

“承诺”所包含的意义,取决于你所处的是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也取决于,你是在说“爱的纽带”、“长期规划”还是“想要继续的意愿”?当然,也取决于,你看重承诺,是因为感情发展到了做出“承诺”的地步,还是意外事件的发生让你迫切地想要一个“承诺”当做“定心丸”?

大家不妨想想,你为什么想要承诺?想要什么样的承诺?这或许也是你反思目前的感情关系的一次绝佳机会。

参考资料:

Ogolsky, B. G., Surra, C. A., & Monk, J. K. (2016). Pathways of Commitment to Wed: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olutio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8(2), 293-310.

···


    关注 张德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