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你不能不知道杭辛斋

 

近代最懂易的人,和尚秉和合称为“南杭北尚”,得到高人的秘传,在易学领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故称之为“杭氏易学”!...

学易,不能不知道杭辛斋
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易经》和易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了,模糊的记忆当中应该是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吧!

可多年来,一直徘徊在易门之外,没有办法入门,于是仅仅是断断续续的学习。直到一年前,一个易学爱好者的同事给我介绍了“南杭北尚”之后,才对《易经》和易学有了一些实质性的顿悟。

“南杭北尚”是指两位民国时代的两位易学大家尚秉和与杭辛斋,在我看来也是最后的易学大家了,从此以后,真正懂易的人几乎没有了,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是现代的杨景磐,算是半个懂易经的人。

杭辛斋何许人也?

看看景定成写《书杭辛斋狱中受易事》:

杭辛斋(1869—1924),名慎修,又名凤元,别字一苇,海宁长安镇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县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入北京国子监。后考入同文馆,弃科举,习新学。二十三年到天津,次年与严复、夏曾佑等创办我国第一张民办报纸《国闻报》,鼓吹变法维新。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锐意革命。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光复会,常与陈英士等聚会密商。杭州新军起义时,旗营清兵5000人企图负隅顽抗。辛斋只身冒险入营说降,使全城顺利光复。1912年春,当选为众议员,入京。1917年南下广州,出席国会非常会议,被举为惩戒委员长。1921年到上海,受孙中山委派,任宣传部长。杭辛斋于《易经》深有研究。编著有《易学丛书》、《白话痛史》、《猪仔记》等。

“及洪宪僧号之初,辛斋方南行,未果,即被捕于三元店,械送军警执法处。刚入囚笼坐定,同囚即有数人对之发笑,辛斋嗔问笑由,一人指同囚某告云:“君未入狱前三日,此位神仙已暗记于墙角上矣。”辛斋视墙角果有小字一行云:“杭某于某月某日被捕于三元店。”初疑为某即席所为,而某则正色告曰:“此定数也。某为白狼军师,被捕入狱,数当于某日死。尚有一月期限,合传《易经》微旨于君。”辛斋乃惊服,狱中无纸笔,某乃以指画地为八卦,告以要窍,并曰“出狱后应多购古人《易》著,加以整顿。”辛斋受命,惟谨奉之为师,称为异人。逾月,异人果于所预知日期被找戕。辛斋则于袁死后,与予同时出狱,告余以此段奇遇。”(景定成精于国学,与章太炎有“南章北景”之称。)

先生曾对友人狄楼海吐露,自己的老师不愿说出自己的姓氏,只表明自己曾为白狼(白朗)军师,其人文采很高,宋、元诸家诗多能背诵,能预言自己的死期,并预言袁世凯将亡。后杭辛斋的族人杭肇峰补充此人号“白浪山人”,《走读海宁》一书的作者认为他姓岳,却提供不出消息的来源。总之,这位易学高人还是没有确切的名字。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作《三十年见闻行录》亦记载其事,内容大同小异,也是传闻。传闻中更多了异人传授给杭辛斋一本秘岌的情结。因袁克文曾为《易契》题写书名,秘岌的说法也有可能是杭辛斋告诉他的。

杭辛斋戏语

先公训旅小站,辄于休沐前一日走天津作小游焉。小站去天津七十里,一车两马半日可达。既至天津,必诣王丈莪生家,期而会者钱唐孙丈慕韩、侯官严丈又陵、海宁杭丈辛斋也。辛丈邃《易》学,且善鉴人,一日,戏顾先公曰:“君他年富贵不可量,龙视虎行,帝王相也。”先公笑曰:“吾苟帝天下,必杀汝于戏。”相与戏言者阅二十年而竟验矣。先公虽未为帝王,亦正位元首矣。辛丈乃以癸丑之变列名党籍,陷于缧绁,几罹辟刑。丈之被逮也,非先公意,细人要功,遂捕以献。先公不忍置故人于死,将释丈狱,左右言丈谋略胜人,恐有不利,纵不加戮,亦不可纵。先公信之,乃絷丈于别室焉。
先生作品
先生曾组织《周易》学术研究会,名研几学社,在学社曾担任《周易》主讲,撰写《周易》讲义,《易楔》六卷。另外还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学易笔谈二集》《易数偶得》《读易杂识》、《愚一录易说订》、《沈氏改正揲蓍法》。这些著作合称《杭氏易学七种》,由研几学社于民国八年印行。

编著有《易学丛书》以及《白话痛史》、《猪仔记》等。

《杭氏易学七种》杭辛斋撰,周易工作室点校,九州出版社

另有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研几学社本《学易笔谈》《读易杂识》杭辛斋撰,辽宁教育出版社收入《新世纪万有文库》。

学习最忌泛泛而读一些摘抄的书籍,先生的作品,每一个位学易都不应该错过,与其你啃多部现代人写的东西,还不如静下心来认真的领悟先生的每一篇文章,对你入门和提高深有裨益!
附录:先生生平(百科)
先生出身贫寒,少年时曾当过学徒,后发愤读书,肄业于杭州"正蒙义塾"(一说"正学义塾")。1891年,先生以童子试第一赴北京国子监读书,继又肄业于当时清廷"总理衙门"所设的同文馆。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先生曾上书清帝光绪,条陈变法图强之策,指出清政府"政以贿成、日即腐败"的病根所在。先生的主张,得到了光绪帝的赏识,先后两次被密旨召见,并授为内阁中书,面谕京机章京行走。然而,光绪的器重,并非先生的意愿,他不想做官,也不愿做官。先生唯一的抱负,是为这个日益衰落的国家,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光绪见先生无意为官,心中更为尊崇,转赠"言满天下"象牙章一枚。

1895年,天津《直报》因刊登袁世凯所属部队叛变的消息被查封,此后易名为《北洋商报》,翌年聘请先生出任主笔。

1897年10月,先生与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并一度担任主笔,同时还出刊有先生参与创办并主笔的《国闻报》、《国闻汇报》。

翌年,戊戌变法失败,在全国舆论万马齐喑之际,《国闻报》不顾巨大的压力,在十二日刊登了一则来自京师的消息,标题为《视死如归》。

该报这样记载:"有西人自北京来,传述初六、七日中国朝局既变,即有某国驻京公使署中人,前往康氏弟子谭嗣同处,以外国使馆可以设法保护之说讽之。谭嗣同说:丈夫不作事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谓自谭嗣同始……。"

因为报道"戊戌六君子"被杀消息,遭勒令停刊。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与北方志士谋劫光绪帝南迁,未成,先生见事已不可为,又见义和团兴起于山东,于是匿迹于山东德州一带,以看病行医自活,做韬晦之举。

此后,他又与其连襟彭翼仲一起,在北京先后创办了《中华报》和《京话日报》。1904年8月,《京话日1904年与彭翼仲共同创办的《京话日报》

1904年与彭翼仲共同创办的《京话日报》在北京创刊,这是一份以市民为对象的时事性政治报纸,由于"通篇概用京话,以浅显之笔,述朴实之理,纪紧要之事",大受北京读者的欢迎,发行额曾超过万份,是当时北京影响最深广、声誉最显赫的一份报纸,彭翼仲和先生二人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上著名的报人。

《京话日报》创刊后的翌年,即1905年,先生加入了同盟会,锐意革命。不久,1906年9月,彭、杭这一对连襟合办的两报都不期然遭到了厄运---《京话日报》因揭露军机大臣瞿鸿禨纵容卫兵抢掠行凶、《中华报》也因刊登了题为《保皇党之结果》一文(文章披露了保皇党成员吴道明即潜入北京从事秘密活动的广东人梁尔煦等在北京被捕及被解往天津、后由袁世凯下令秘密处决的消息),使清廷勃然大怒,两报岌岌可危,后竟一齐遭到查封,其罪名是"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和匪党,肆为论说",两报的主持人彭翼仲和主笔杭辛斋双双被捕入狱,关押在刑部,后分别被押解至其原籍衙役禁锢(即所谓"递籍")。

1906年10月,先生由警方押送,被押解回海宁,"交地方官严加禁锢",其妻女也随同返回。

先生被押解回故乡后不久,1907年下半年,江、浙两省的绅商和人民掀起了反对清政府向英国出卖沪杭甬铁路权的斗争。

此前先生不独有报人之名,他也曾创办过实业,即在辽东开办有"富华公司"、在北京开办有织布厂,他还创办有"国民捐","集金累百万",是晚清著名的工商人士,也是近代浙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于是当各地开始兴办实业以抵制列强和外商的侵略之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先生,浙江各地的代表遂上书请求开释先生,海宁的士绅(包括王国维等)也纷纷为之申诉,亟请释放他。

此时,浙路拒款(对外借款)风潮大兴,当时浙江全省代表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召开拒款大会,到会的宁(宁波)属代表张让三、台(台州)属代表王燮阳和项士元等一致提议,请予开释先生,大会也以全体一致通过了这项要求,复又请王文韶等领衔上书,力白其冤。后来,海宁的地方长官也循舆论所请,向清廷浙江当局交涉恢复先生人身自由的要求,即"杭君既为舆论所归,实业又属地方之事,当即通详省台核办矣。"(见1907年5月14日《神州日报》)岂料,已被递解回籍的先生又因发表了对苏杭路的演说被地方官捉拿,后经当地绅民力争,始获自由。最后,浙江巡抚增韫奏请清廷,将先生"留办实业",于是,被恢复了人身自由的杭辛斋出任了增韫设立的浙江农工研究会的会长(后为浙江农会会长),主办了《农工杂志》。又与许行彬合办《浙江白话新报》,宣传民主革命,并提倡白话。

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光复会,常与陈英士等聚会密商。杭州新军起义时,旗营清兵5000人企图负隅顽抗。辛斋只身冒险入营说降,使全城顺利光复。被推举担任浙江军政府领导职务,坚辞不就,于1911年11月18日,创办了《汉民日报》。1912年春,当选为国会众议院的议员,随即入京参事,途中又在天津创办有《民声报》。

当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的酝酿时期,袁世凯对他先是进行收买,曾以"阁员"及10万银元和北京大耳胡同的豪华宅第为饵,进行收买,不为所动,此后他又毅然参与倒袁的斗争,结果又遭到了逮捕。

初,在天津办《国闻报》时,袁世凯练兵小站,时相聚晤。一次,先生说袁世凯"你将来必定要做皇帝"。袁世凯答称:"我做皇帝必先杀你!"不意10余年后,此番戏言几成谶语。辛斋被捕后,直到次年6月袁病死才恢复自由。随后他南返上海,旅居上海期间,先生还参与组织了"全浙公会"。当时他还被公推为上海"市民施诊医院"、"矿业协会"等的主持人。

1917年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出席国会非常会议,被举为惩戒委员长。

1921年回到上海,受孙中山委派,任宣传部长,并创办新闻学会。

1923年,孙中山委任先生、陈独秀等为国民党本部参议。同年,先生与国会14名议员联名提请查办冯玉祥、王怀芝拥戴曹锟贿选总统。

1924年1月6日,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浙江的国民党党员在西湖刘庄召开会议,推举出席大会的浙江代表。

按照当时的程序,孙中山指定了部分代表的名额,即浙江的沈玄庐、戴季陶、杭辛斋三人,但此时杭辛斋已病体不支,无法出席大会,于是后来改推张君谋出席,但张亦未出席。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幕,沈玄庐和戴季陶分别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由此可以判断:如果杭辛斋身体无恙并到会的话,他也会是国民党改组后的一名重要人物。

1924年1月24日,先生在上海病逝,时年55岁。先生遗像。

先生逝世后,27日,《申报》刊登了"举殡"启事,国民党"一大"特致电哀悼,孙中山等送了花圈,孙中山还赠给他"忠贞谅直"四个字。邵飘萍和王用宾等也在北京发起并刊登了"公祭杭公辛斋通启"(见《京报》)。

28日,杭辛斋在上海出殡。追悼会,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全浙公会、浙江省宪协进会、研几学社等30多个团体参加了祭奠,由褚辅成主祭,当时孙中山、张继、谢持、柏文蔚、蒋尊簋以及浙江都督卢永祥、省长张载阳和齐燮元、何丰林等都为之赠送了挽联。追悼会后,其灵柩由专车护送回乡,杭辛斋的骨灰送至长安镇海宁中学附近安葬,墓碑为嘉兴褚辅成手书,当时他的一位如夫人也随之迁居至杭州守墓。


    关注 学习实践再学习实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杭辛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