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秦文字編》(附:李學勤序)

 

本書收集、著錄了秦各類傳世、出土文字資料(材料截止於2007年7月),旨在向讀者提供可靠的秦(時間從秦莊公未即位前數年內到秦漢之際共約六百餘年)文字形體,兼顧辭例及各家訓釋,內容包括正文、待識字、刻劃符號、檢字索引、附錄等幾個部分。...



《秦文字編》(全四冊)

作者:王輝主編,楊宗兵、彭文、蔣文孝編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月:2015年6月

頁數:2340頁

字數:4000千字

版式:繁體橫排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定價:680元

ISBN :9787101099461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著錄了秦各類傳世、出土文字資料(材料截止於2007年7月),旨在向讀者提供可靠的秦(時間從秦莊公未即位前數年內到秦漢之際共約六百餘年)文字形體,兼顧辭例及各家訓釋,內容包括正文、待識字、刻劃符號、檢字索引、附錄等幾個部分。本書是秦文字字形的總匯,出土文字材料收集齊全,古文字字形原貌保持較好,古文字釋讀匯總性強,是秦文字研究的集成性著作,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目錄

序(李學勤)

凡例

正文

卷一至卷十四

待釋字

刻劃符號

附錄



後記

筆畫檢字表
凡 例
一、本書編撰旨在提供準確可靠的秦文字形體,兼顧辭例和簡要訓釋等,以供文字學、書法學、訓詁學、文獻學等研究參考之用。

二、本書所謂秦,包括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和統一後的秦代,大體範圍:上起秦莊公未即位前數年內,下迄秦漢之際,前後約600餘年。本書收集、著錄秦各類傳世、出土文字材料截止於2007年7月,共2900餘條。

三、全書分正文、待釋字、刻劃符號、附錄等四個部分。

四、正文部分收集不重複秦文字單字3200餘個,各字頭分部及編排順序依照《說文解字》小篆(含“新附字”)、古籀文,下標楷體。《說文解字》所無字,排在相應部首之後,僅標隸定楷字。有的字《說文》隸定字與常用寫法不同,在其後括注常用寫法,如?(兵)、肎(肯)、屆(届)、?(緩)等。各字形儘量以照片、拓本為主,少數字形原拓本(照片)不存或不清晰者,僅據摹本或摹寫字形(標以“摹”字)。各字形皆依原樣(僅稍作放大或縮小等技術處理)電腦掃描、切分,以存其真;同一字頭下所錄字形一般依銅器(含權量詔版等)、兵器、玉石、簡牘、帛書、錢幣、陶器、璽泥、封泥、漆木器等著錄載體為序。

五、本書盡可能編錄同一字的不同風格的異寫字形,但限收字形清晰完整者,各字形下一般具體注明:器物名、著錄來源、辭例、簡要訓釋等。本書所引器物著錄文獻、版本及相關略稱,詳書後所附《引器時代索引》及《引用文獻簡稱》。辭例照錄原器,一般依據原著錄文獻之句讀。對於一些不易理解的詞義,本書提供必要的簡要訓釋(標以“注”字。限於篇幅,注釋力求簡略,凡有爭議的訓釋僅選取一兩家有代表性的觀點),如有訂正或新注,則另加“編者按”。

對於本字的假借用法在辭例或簡要訓釋中予以注明,假借字在正文中不另列字頭;合文如“二日、小子、五十”等分列,歸入相應字頭下,不另立合文條目;異體字視具體情況,儘量選錄在一起,以便字形相互參照。辭例如有缺字,無論缺字多少一般僅標一個□號,殘文依意補足者加[ ]號,假借字加( )號,訛誤字加< >號;辭例中如遇同字重複,則在相應字標下劃線“--”予以提示。

六、“天水放馬灘秦簡、湘西里耶秦簡、王家臺秦簡、楊家山秦簡”等目前只發表了部分圖版資料,本書未能完整收錄,待日後條件成熟時訂補;另,天水放馬灘秦簡辭例暫未句讀、標點。

七、待釋字部分,收錄目前秦文字中尚難釋讀的疑難字308個。在辭例中待釋字用○號指代。

八、刻畫符號部分,主要收錄秦陶器、瓦器、漆器、木器等著錄載體上非文字類刻符335個。

九、附錄部分包括三方面內容:

1.引器時代索引;

2.引用文獻簡稱;

3.筆劃檢字表。
李學勤


有機會在王輝教授主編的《秦文字編》卷首寫幾句推薦的話,我深以為幸事,因為這部既是工具書又是研究成果的著作,是對古文字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貢獻,將為有關學者案頭所必備。

眾所習知,率先將春秋戰國時期西土秦文字與東土列國文字區別開來的,是王國維先生。他于1916年撰《史籀篇疏證序》,始倡“《史籀篇》文字,秦之文字,即周秦間西土之文字”之說,其後再三申論,有鑿破混沌之功。繼之專門研究秦文字的,為華學涑(石斧)先生。其所著《秦書三種》,包括《秦書八體原委》《秦書集存》和《倉頡佚文》(未見),系由天津博物院印行。《三種》中的《秦書集存》,是最早的秦文字編,出版時間為1922年。博物院說明云:“是編將秦金石文字,依許氏部次列之,以見相斯之遺跡,且以聯絡史籀大篆及許氏《說文》也。”這部書的體例雖好,但所能收錄的材料實極有限。

近二三十年,一般稱作戰國文字研究的學科分支迅速發展,在古文字學領域內十分凸顯。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研究工作的深入,這一分支又有細化的傾向。前些時,我為何琳儀教授的《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本作序,曾指出首先表現出此種跡象的是秦文字,隨之是楚文字。

關於楚文字,我在那篇小序中說到:“1933年發現的壽縣李三孤堆楚金文,1942年發現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50年代開始出土的楚竹簡,已使楚文字躍居學者論析的焦點。前些年新出的荊門郭店楚簡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楚簡,更確立了楚文字的重要地位。”應當說,秦文字的發現近期更有後來居上之勢,特別是陝西西安相家巷的秦封泥,湖南龍山里耶的秦簡牘,數量的繁富眾多,已超出過去所可想像。後者據《里耶發掘報告》,竟達37000支以上。

如果說,楚文字多接近殷商西周文字,有裨于向上追溯,秦文字則開啟漢以後文字端緒,可資以向下順推,同《說文》等銜接。這樣,我們對古文字的演化發展,就更能有通盤的瞭解。

王輝教授受業於王國維先生高弟徐中舒先生,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任職多年,兼執教於陝西師範大學。他精研古文字學,尤擅長秦文字研究,先後撰著《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秦文字集證》《秦出土文獻編年》等書,既專深又廣博,確立了他秦文字專家美譽。楊宗兵博士出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具有嚴格專業訓練背景,繼入陝西師範大學的博士後流動站,得王輝教授指導,共同完成這部篇帙浩繁的《秦文字編》,實在是古文字學界的一件盛事。

里耶秦簡等迄今只公佈了一部分,相信不久還會有新的秦文字材料出現。企望王輝教授和楊宗兵博士做好準備,於時機成熟時儘快修訂補充本書,使之更臻完善,嘉惠學人。

2007年10月4日

信息來源:中華書局網站


    关注 古文字微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