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么久,仍有人对他们3月份那场台北演出念念不忘

 

未来愿望,现场听一次sakanaction!...



三分钟 看独立


分享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
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

微信搜索Theycallmemotherrocker,搜索往期内容,更多独立音乐圈精彩内容等你查看。




文/赖筱茜

这大概是我参与过最累也最愉悦的演出,SAKANAQUARIUM 2015-2016 "NF Records launch tour" 台北演唱会。

伴随被乐音与节奏挤压出的狂喜,没有运动习惯的我竟然神力涌现,就这样跟着现场一千多人起舞、狂跳两个半小时。当下不觉疲惫,结束后才被淋漓的汗水与痠疼的肌肉唤回现实。「累啊......」庞大的失落感取代满腔的热情,瞬即融成一团烂泥,生理与心理的界限,在鱼韵的演唱会充分感受到了。

➤ 唱吧!跳吧!鱼民们
鱼韵(サカナクション),2005年在北海道结成的五人乐团。团名为「鱼」(サカナ)与「Action」(アクション)的结合,期许自己能够不畏惧音乐潮流的变化,像鱼的动作一般,轻巧迅速地悠游来去于音乐之中。



开场,名场面再现,五台苹果计算机在台上一字排开,歌迷不禁鼓譟起来。激光光的尽头彷彿通往未知,团员们则摇身一变成为新世界的向导,用电子声响与舞曲节奏扭曲当下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感知,进行一趟神奇又疯狂的音乐之旅。

是的,我称之为神奇。在这场演唱会中,大多时候是不加思索、跟着本能行动。摇滚乐中的电子声响颗粒分明,4/4拍的节奏让人不禁随之律动踏踩,主唱山口一郎在台上起舞,非专业舞者出身的他脚步显得笨拙,却有种无法言喻的魔性,驱使台下的我们变得更加狂放,止不住地跳,如果今天场地在小巨蛋,大概又要震得遭罚。



「鱼民」是很容易被控制的。山口一郎宛如操偶师般,一个动作都能惹得台下争相效仿。当他于《Holy Dance》让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大家也举起手来指向天际。到了《新宝岛》全体跳起老派的舞步,从后方一眼望去,整块人群左移右晃,同步率百分百。《夜の踊り子》更将两位舞伎空运来台,传统的日本舞与现代感十足的歌曲交织之下,竟勾勒出一个架空的国度,带有日本元素却又魔幻感十足,受视觉特效的催化,令人产生身处异时空的错觉。

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在于演奏曲《SAKANATRIBE》,吉他手岩寺基晴与贝斯手草刈爱美奋力敲打太鼓,与电子乐的声响一同重击内心。日本舞伎姿态优雅,山口一郎则边跳边甩雷射道具,在空中显示出「一起跳吧!台湾」等字样,这般奇异的景象使台下陷入疯狂。

「简直象是邪教嘛!」跳得气喘吁吁的友人脱口而出。过程中,山口一郎时不时会高举双手比出三角手势,象是反射动作般,台下的歌迷也跟着比出三角形做为回应,彷彿达成某种沟通与联系。三角手势成了识别彼此的暗号,不分台上台下,今晚,我们都是鱼族,我们同一国。
➤三角是我们的专属暗号


这类动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你我都相当熟悉的「摇滚手势」。在各大摇滚乐团演唱会或音乐祭现场,群众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众人伸出食指及小指,做成像角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摇滚手势。当自己在激情之中比出这样的手势,放眼望去众人如斯,便觉得所有的激动与热情都被放大数倍,极度满足、特别投入,当下你不再怀疑自己为何身处于此,对于演出者的崇拜也更为笃定。

若将信仰视为相似价值观高度聚合而成的牢固信念,那么,在社会各个层面皆能观察出这类信念的展现,例如出席元旦升旗典礼的民众展现自己对政治或国家的信仰,参与演唱会则是基于视听娱乐而生的信念的具体实践。

这么想好了,歌迷以金钱交换而来的票券视为祭品,将全身心投入许下承诺,宣示自己对音乐及偶像的忠诚。在演唱会现场这样一个特定时空下,群众共享相似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当然,表现的形式可能有所歧异,但当群众受表演者影响或自发性地做出相同举动,更能聚拢这群人,强化对偶像的执着与信念,营造出特别奇异的魔幻时刻,产生如李明璁于《集体的狂欢,神圣的共感》一文中所提到的,脱日常、去日常的神圣共感。

鱼韵的演出一向精彩,更曾被日本音乐业界人士评选为最想看的演唱会首选。这次来台虽然受场地限制,只能以日本巡回的简配规格来进行,但结合灯光、雷射、特效、节目设计与道具的极致艺术呈现,也够眩目了。

偏蓝的灯光色调、喷射而出的绿色激光束,加上冷冽的电子音效与团员们深具科技感的配件与打扮,使在场的歌迷彷彿置身未来。三角手势一比出来,更赋予台下群众共同的特征,完成某种宣示与连结:我们是鱼韵的信徒、是未来的子民!众人在现场大声唱和、建立起共同的身分识别,这是多么特别的仪式,一再重复,使歌迷对偶像的爱笃信不疑,更在狂喜状态中达到暂时的超脱。
➤以血献祭,鲜红的快感


有关演唱会中的神秘体验,我想稍微岔题一下,谈谈椎名林檎。

这位创作力惊人又浑身散发出危险气息的女王,姿态总是孤高,一个睥睨或轻笑都让人疯狂。去年在台湾演唱会唱到《神様、仏様》时,纸花喷出如雪纷飞,定睛一看竟是演唱会专属的特制符咒,让歌迷笑说「有捡有保佑」。除了佩服别出心裁的设计外,更含有强烈信仰的象征意义──看着台下奋力挥舞双手、试图攫取片片符咒的热切,或者那一个个散场时弯腰搜寻的身影,和信徒形象其实有着高度重叠。

这次的演出更有个离奇的事件:演唱会将《浴室》的经典桥段原封不动在台湾上演。只见林檎随着歌曲节奏时而快速削着苹果,时而将刀锋轻抚脸庞与颈部,唱到激昂处更猛力狂剁,将病态视为理所当然的表演本就令人兴奋,手上鲜红的液体无论是血包所致还是真的伤害了自己,以血献祭的意象都已模糊表演与真疯的界线,虚幻又真实的痛楚使全场着魔似地尖叫、嘶吼、挥舞手旗。对了,旗帜更将这份认同实体化,众人皆受林檎国的统辖,认证无误。

多迷人啊,一场演唱会的时间不仅能暂时从现实登出,还能找到一个仰望依附的对象,纯粹地巴着他、相信他、倚靠他,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安适。在这个切了蛋糕也不代表真正成人、婚礼再隆重也不能保证爱情永恒的世代,单纯的信仰显得弥足珍贵。也许演唱会引发的任何行动精确而言并不算是仪式,但从中产生的「仪式感」却是无庸置疑。
➤仪式皆为认真对待下一刻而生
 




经典小说《小王子》中狐狸是这样诠释仪式的:「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体育竞赛前的深呼吸、上班前的着装、约会献上的花束,都是让人产生仪式感的举措,使自己准备好进入另一个状态。

演唱会也是如此。即便台上的歌手没有做出如鱼韵或椎名林檎一般奇异的举动,光是「去看」演唱会,广义而言就是一个仪式的体现。

试想,要认识一位歌手的音乐光是听专辑足矣,何必额外花钱、花时间去演唱会现场呢?除了追求那份无可取代的临场感与真实互动外,也藉由此等看似虚拟却又和真实世界平行存在的空间场域,让自己从所谓的「路人饭」(仅止于听过觉得还不错,此等程度而已的群众)转化为肯消费、肯奉献的「粉丝」,而前述演唱会中的种种体验,更形塑该场演出的共同回忆──原来我曾深深爱着这样的音乐与人,原来,有一群人与我相同。仪式的存在不只让人在不同状态切换自如,更能凝聚社群意识、稳定社会秩序,这类功能在演唱会与迷群也能看到一定程度的实践。

鱼韵演唱会里,山口一郎以精彩的演出与声光效果氛围让自己看起来高傲自信,如同不可质疑的神一般受鱼民颂赞。但到了节目尾声,场灯全亮,鱼韵成员排排站在台前随兴聊着近况,方才的不可一世不知何时已消失无踪。「我们其实不太想上红白歌合战,因为里头没有我们的朋友。」「下回来台湾的话我们一起喝酒吧,但要各付各的!」无厘头又生活化的谈话内容使他们看起来如此可亲可爱。



是呀,其实鱼韵也与我们相同,是群会对日子无力、在徒劳中挣扎的平凡人,这样一来,从演唱会现场回到生活似乎不那么感伤。转念一想,这番谈话或许是另一个贴心的「仪式」,让我们稳稳地向疯狂道别、转身正视现实,并储备足够的期待与热情,等待下一次见面,再次爆发。

(昨日的推送,因为涉及敏感内容遭到举报,文章被删。我当时就怕这样,所以根本没说几句话,但还是惨遭屠杀...可能有人点开之后看到的就是举报的文字,在这我说下,昨天分享的是重庆后朋克愚人船乐队的《六月》,看歌名,相信你懂的。)
微信ID:TCMMR
这账号有毒,千万别关注!!


    关注 theycallmemotherrock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