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来比一比 看谁的端午节有比客家人过得更精彩?

 

武平梁野山端午节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午节、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




武平梁野山          端午节


端午节民俗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



浓浓的客家味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午节、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此节来源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寄托哀思,纷纷吃粽子、赛龙舟,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已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人民都用自己的方法来过端午节。在客家地区,客家人也有自己过端午节的方法。一起来看一看具有客家特色的端午节,一起感受一下端午节中的浓浓的客家味儿。

端午节



赛龙舟
 
“一二!一二!一二!一二!”“小时候看过的赛龙舟到现在还忘不了,龙舟赛手们在腰下围着长布条拼命地划,岸上的人拼命地叫喊,声音能传到几里之外。”回忆起赛龙舟的场面,如今已经住在中心城区的市民曾灵告诉记者,那时候的龙舟赛,孩子们跟着龙舟在江边奔跑,岸边的人多得挤也挤不进去,场面真是难以忘怀。
池塘里的龙舟赛也让人耳目一新。亲友们扶老携幼穿着新衣看龙舟,整个比赛当天都是喜炮连天,仪仗队员们执着旗子登上龙舟,岸上的人们往池塘中泼洒米饭和米酒,绕着池塘游行3周半后,仪仗队员们登岸快步行走,一边环游一边放鞭炮,直到送龙神老爷返庙才返回河边,将纸船和游船鸭丢入河中,表示将灾难带走,留下吉利。

端午节



蒸艾饭
[b] 
[/b]
想必很多客家人都吃过艾饭。端午节前,不少人都会携家带子去野外采集草药,如艾草、麻叶、白头翁等……这些草药就是用来做艾饭的。
将草药洗净煮熟后与事先滤好的糯米拌在一起,加入喜爱的调料整熟,就成了艾饭。端午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这种青绿色的饭,尤其是容易长痱子的孩子更会被家长强迫着多吃几口。其实,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民间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吃艾饭,也有着祛除疾病的象征。

端午节



包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老街老巷配着搬着板凳一边包粽子一边闲聊的市民,显得格外有老城韵味。老街老巷配着搬着板凳一边包粽子一边闲聊的市民,显得格外有老城韵味,包出来的粽子好看也好吃,蒸得软烂的糯米配上咸淡适中的粽馅,一口咬下去除了糯米的口感,还有粽叶的丝丝清香,让人回味无穷。如今,客家的粽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口味,除了传统的肉粽、碱水粽及豆粽,还出现了蛋黄粽、火腿粽、豆腐粽、麻辣粽、叉烧粽、水果粽……

端午节

[/b]

     洒雄黄
 
古代的雄黄是一种中药药材,被用做解毒剂、杀虫药。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在《白蛇传》中,也有白蛇精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说法。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蜈蚣等,加上误以为疾病的产生皆由鬼邪作祟所引起,连有着千年道行的白蛇精喝下雄黄酒后都被打回原形,那喝些雄黄酒自然可以保健、避疫。就连不能喝酒的孩子的头上、身上也要抹上雄黄酒,以求这样可使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古时的客家人的确有着饮雄黄酒的习俗,然而科学证明,雄黄是一种含砷的化学物质,雄黄酒也是有一定毒性的,喝下去会对人体有一定损害。目前,赣南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了喝雄黄酒的习惯,但人们仍然会将雄黄酒洒在屋子的角落里,以祛除蚊虫。

端午节

[/b]

    吃“五黄”
 
“五黄”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雄黄酒。端午当天的午时被称为“毒时”,民间传说这个时候毒气最盛,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来“攻毒”。尤其是吃黄鳝,又被认为是“五黄”中最为滋补的。
客家的不少老人都还存着端午当天吃“五黄”的记忆,从前一到端午节,一些社区都会摆上大桌子,请老人小孩坐在桌前,一起吃“五黄”,把酒言谈。到了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了,不少家庭会单独吃一些传统食物,但在年轻人的眼中,已经不会特地挑选“五黄”作为主食了。

端午节

[/b]

     挂蒲艾
 
客家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和悬于厅堂中,用以避邪去病、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就连居住在楼房里的现代人,到了端午也不会忘记买来菖蒲和艾插在门楣上,祈祷着平安顺利。

【责任编辑】江先达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lyssyq@163.com


    关注 环梁野山试验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