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板、七根弦,抚一曲催人音韵

 

一场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除了琴师的出色演绎之外,这些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离不开古琴的制作者的贡献。一位叫肖茂国的古琴制作师凭着对古琴的热爱与执着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点击上方“侨乡广记”关注我们吧!

一场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除了琴师的出色演绎之外,这些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离不开古琴的制作者的贡献。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手艺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能够坚持用传统古法造古琴的手艺人更是为数不多。然而,一位叫肖茂国的古琴制作师凭着对古琴的热爱与执着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古琴制作师肖茂国。

“当初我学的是电子专业,平时好摆弄一下音响。从来没有想到会与制琴这门古老的手艺结缘,干上这一行纯属机缘巧合。”肖茂国回忆:“在28岁那年,我陪同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广陵派的十二代传人徐永老师到恩平乡村采风,来到一条寂静、荒凉的山村,徐老师触景生情,随性而发演奏了一曲《流水》,徐永老师的演奏深深触动了我,我落泪了!”。七根弦、三尺多长木板竟然能抚出催人泪下的音韵,肖茂国为此对古琴着了迷。





于是,有木匠功底的他开始了造古琴的尝试,由于没有制琴的相关资料,只好拿张古琴做样板照葫芦画瓢地仿造,生涯第一张古琴就这样面世了。“古琴看起来是像模像样的,但声音不太靠谱。”肖茂国这样说。

大半年后,再遇徐永老师,老师从这张稚嫩的古琴上看到他对造琴的用心与灵性,便决定收他为徒。徐老师将木料选材、放样、挖腔腹、合并、裱布、刮灰、上底漆、上弦调试等等100多道制琴工艺一一传授给他。经过徐老师三年多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反反复复地练习,肖茂国的技艺日趋成熟。





“古琴艺术博大精深,只是闭门造车技艺很难有更高的造诣,必须走出去,多听各个流派名家的批评和建议。”肖茂国讲述当年徐永老师教诲。由此他开启了“游走江湖”旅程。每制作出一批古琴,他都会选出有代表性的几张,去寻访不同流派的古琴名师试琴,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制琴的工艺。这些年来他背着古琴走访了中国各地著名的古琴演奏家,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青岛、杭州、扬州、台湾等地。

他的执着与真诚感动了青岛著名古琴演奏家姜抗生先生,他把珍藏多年的制琴“秘籍”——《传统造琴法》影印后赠送给他。这本古琴“秘籍”收集了许多古人制琴的古法,让他对古琴制作眼界大开。琴腔的开挖方法,古琴的粘合,选取纯天然材料熬制的底漆等等这些配方及工艺,让他对古人做琴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感敬畏,也让他制作的古琴更具古典神韵。





近年来肖茂国已在圈内小有名气,制琴业务量也非常繁重,但他却抽出大量时间来参与古琴文化的推广。他坚持不懈地举办古琴推介会,组织跨界交流的雅集,把传统美学元素糅合进当代生活中,提炼出传统艺术里面的文化精神,使其更有生命力,与当代生活结合更紧密,从而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符超军

图片|符超军

编辑|ZXZ

校对|陈大钻


    关注 侨乡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