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的人可耻吗?

 

真正的出众,永远不需要刻意。...



本期封面配图选自插画师Kelly Smith的插画作品,背景音乐是Nick Jonas、Tove Lo 的《Close》。

关于不合群这件事,说的比较独特的大概是傅天余,她在2009年拍了《带我去远方》。

这电影讲的是一个沿海小渔村的色盲姑娘渴望被平等对待所以跟同性恋的表哥秘密筹划去南太平洋的某个色盲岛的故事。

在这故事里,主人公都有不合群的理由和把偏见变成梦想的勇气,再加上老文艺青年吴念真的加持,看起来蛮有点意思。

说白了,这是群被迫不合群的人。

在我成长的年代,不合群就像禁果一样,是人人向往的注脚。

仿佛这是出众的必要条件。

那些循规蹈矩的人被叫做面目模糊,少年们开始不害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怕不够出挑。

而到了今天,这已经不是遮遮掩掩的隐秘野心,而是被写在城市最醒目广告牌上的大标语。

每个品牌都在鼓励年轻的受众们勇敢做自己,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

从选秀节目到人人创业的疯狂叫卖声里,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已经成为超市货架上最廉价的快消品。

这种价值观辐射到了人际关系上,那些乖张的言行举止被认为是真诚而值得推崇的,玻璃心被认为是有钻石的光芒。

甚至感情,那些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达当座右铭的人告诉你,只有两个人懂得才叫情话,几百万人都能懂的是歌词。

然而没有人知道,合群比有个性更难。

首先,没有人真正以孤独为荣,即便是那些真正能享受片刻孤独的人。

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是个崇尚连接的时代,自说自话永远不是价值标准。

做决定可以是不合群的,但一定是基于共识做为判断的基础。

这个时代在每个领域真正具备话语权的人,从来都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肩而行。

另外,为什么合群重要?

因为这是个满地聪明人的时代,智商已经无法成为成功的唯一前提。

同样,这也是个信息不再不对称的时代,所有你知道的,谷歌一下,别人也基本都知道。

情商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

合群,才可能合作。
 

图:Kelly Smith
有趣的很,回想起来,我幼儿园时期被告诫的几条准则比后来学到的很多都更重要。

在说话之前,先学会听别人说。

学会分享。

懂基本的礼貌。

不伤害别人。

这都是合群的前提,然而现在都成了平庸的前缀。

其实仔细想想,个性之所以被鼓吹,恰恰是因为大部分人缺乏个性。

真正有个性,从来都不是合群的反义词。

了解自己后,你不会把否定别人当对自己的肯定。

就好像刚写东西的时候,特别迷恋那些晦涩阴郁的表达,因为它们风格明烈。

模仿的动机源于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风格,或者干脆会不会有风格。

而断断续续地去写去看,这些年未必就更好,但一定更懂自己。

现在越来越欣赏那些能在平实的表达里观点坚定的文字,不太在意是否在人群里一眼看到我,而更关心是我说的话真正能被和同类人听见。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不屑被人认可的价值,前提是你真的足够强大,而不是仅仅是因为做不到所以不屑。

那些把个性做牌坊的无能者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为了不合群而不合群。

不合群是如此容易,就显得兴趣索然。

所以我说,在这时代能做到真正合群才是件了不起的事。

还是那个道理,因为难,才好玩。

一九九四年,年轻的张楚在中国显得如此不合群,他是摇滚在中国的先锋,那个时代,先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先烈。

然而没有披肩长发,没有桀骜不驯或者永远厌世的眼神,没有时常歇斯底里也没有动不动摔乐器。

他是个瘦小甚至看起来有些腼腆的男青年。

他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真正的出众,永远不需要刻意。
图:Kelly Smith
▼本期作者▼


吴瑟斯:专栏作家、编剧。曾为《城市画报》和《清明》等纸媒撰稿,短篇故事集《凹凸相对论》正在热卖。



首尔&瑟斯新书《凹凸相对论》现已全国上市,欢迎在当当、京东、亚马逊订购。

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跳至京东新书页面。

②长按上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直接跳至当当网新书页面。



长按二维码,关注瑟斯&首尔

声明:本公众号
所有作品均为瑟
斯、首尔还有他、们的朋友原创,

任何人/单位若转载或引用,

请联系我们。


    关注 男枪女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