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品牌的大小关系(20160420)

 

今天晚上十点后回来时,又看了一下标准钟,还是没走准。最近几个月来,多次看标准钟,没有一次有时间准的,其原因是...



今天晚上十点后回来时,又看了一下标准钟,还是没走准。最近几个月来,多次看标准钟,没有一次有时间准的,其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与品牌建设是有相关性的。下次再来探讨这个话题。今天来聊聊品牌的大小关系。

但凡说到品牌,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大牌,名牌,多觉得是比较大的牌子。至于当地的特色品牌,往往不太重视。很有一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味道。就比如安远三鲜粉,在赣州是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但在安远本地,其实并没有几家人在做,或者说,会做类似的小吃,但也没名称为三鲜粉。最近好像有人在整合这个牌子的资源,统一一些标识,以让三鲜粉名牌有主。说实在的,品牌总得有主的,特别是其创始人,更应当受到非常的品牌之匹配荣誉。

三鲜粉目前的品牌影响力只在赣州这一区域,可以谓之为区域品牌。而同为小吃的沙县小吃,却远远的走出沙县,而遍布全国了。不但福建有,江西有,湖南有,湖北有,北京也有,上海也有,等等。沙县小吃已是具有全国意义的品牌了。但比较遗憾,我们并不知道有哪位创始人打造了这个品牌。它只是一个泛品牌,而不是某家公司主体的竞争品牌。

我们认为,品牌的大小,首先要有个主体负责人。就像微软有比尔盖茨,海尔有张瑞敏,阿里巴巴有马云,百度有李彦宏,腾讯有马化腾,等等。品牌是具有强烈的内封闭性质的。就是说,它必须具有个人或家族的色彩与个性。有时,换了公司的领导人,其公司虽在,但其灵魂已经没有了。这就是品牌的不易之价值。比如名及一时的世纪佳缘,但其创始人把它卖掉以后,公司虽然还在,但已不是当初的灵魂了。

品牌的成长过程,是其个性的完善过程。由小到大,是其发展的必然和必须。有人企图完全用资本来打造品牌,其实那大都以失败告终,因为资本的逐利本质,很难有完善个性的成长。只有极少数能够真正驾驭资本的奇才,其本质还是以其人格特征最终显现。比如巴菲特,就是以其个人特性胜于其掌控的基金公司,虽有亿万资本,那也只不过是巴菲特的筹码而已。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探讨首富们的办公室的,挺有个性的。其中,FACEBOOK的创始人居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而只是一张办公桌与大家在一起办公,马云的办公室有匹非常大的木马,还有很多刀剑。这些现象都说明,品牌都是有个性的,特别是创始人的个性是品牌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个性的品牌不是真正的品牌。

品牌在最初时,只是一个创始人。稍大时,可能是一家店或公司的成立,然后,在某个小区域内闻名,谓之本土品牌。再稍大些,某地区的品牌,某省域的品牌,再大些,就是国内品牌,继续发展,就是国际品牌了。

诚如前面所言,大小状态都是相对的,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其本质是要有个性,特别是创始人的个性要贯注其中。因此,我们的品牌发展战略,首先必须立足于创始人个人。有什么人,才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公司,创造出什么样的品牌。这是品牌的内因因素。丘隅城对于品牌的理解,更侧重于内在因素。所以,品牌创造不是说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什么条件,等到有什么规模,而是在创立初就应当有的先决条件。而我们目前比较多的企业在这一块意识不强,是因为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宣传与强化,没有面临全面的系统的竞争。但现在是在互联网的状态下,竞争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若还是不在创业之初就加强品牌战略的管理,是很难取胜未来的。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中国去年的商标申请超过1千万件,天啊,这真是天文数字。但能真正形成价值,能够长久的落地服务于百姓的又有多少呢?反正我知道的知名商标没有超过十个,你知道的能超过一百个吗?我们对于品牌的宣传少了,所以,知道的不多;我们对于品牌的宣传少了,所以,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市场;我们对于品牌的宣传少了,所以,形成不了品牌的市场环境优势。

能否从今天开始,好好的去发现身边的品牌呢?其可能目前还比较小,但只要多给予一些关注与支持,他就会逐渐的成长。一个品牌的成长,是能够带动一系列的产品跟随正效应的。今天看到有篇文章,是华为认为苹果对市场的伤害极大。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品牌生态没有形成的表现。若华为想以单个品牌去与苹果的一个品牌体系相竞争,那是很难的。华为已经成长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了,但倘若其不能转换身份,带到一批企业成长,形成一个体系,其单个企业终究难于与体系生态相竞争。

今天下午四点半左右开始下大雨,七点半方停。晚上在创客空间,与肖老聊了会天。那里面有个演讲,人坐满了,我没有进去。晚上与肖老讲,今晚的文稿名字都还没想好,但主题是基本确定的,那就是创新创业与品牌建设的话题。丘隅城,汇聚诚信与品牌的力量!会为此而持续的努力与创新!




    关注 丘隅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