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第一公案:优秀茶妈妈评选

 

究竟真相如何?...



看题目就知道要讲什么的,欢迎加作者微信,交个朋友。

书接上回,这次我们谈水。水重要吗?最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最容易为人忽视。

当初某研究生宿舍,我早忘了是看哪个电视剧还是什么,反正四个哥们每天都看,中间有一个广告,用一种销魂语音宣扬一款能补充人体神秘H-two-O活性因子的化妆品,作为国内顶尖生化专业的四位高材生(其中三位现在都在美国名校做研究),硬是没有发现破绽。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兄道破天机:“靠,这不是Water吗?”。于是我们过上了每天大量摄入HtwoO活性因子,沐浴HtwoO天然精华的幸福生活。

这个段子令人难以置信,但确是亲身经历。回想起来,阳光、空气、水,正因为太重要了,所以人们选择无视。为什么说水是茶之母?这一点不奇怪,因为你说你喝的是茶,按组成来说,无论泡多浓,里面绝大多数还是一种叫HtwoO的东西。

《管子·水地》: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这话现代科学家会比较认同,但我们不做科普,我们要讲一下茶史里面排名第一的大公案:品水!

为什么不是品茶?这个问题先放下。我们先从一位倒霉的状元讲起:

郁闷状元

张又新晚陆羽几十年,和陆羽大不一样,少年成名。怎么成名?初试头名、复试头名、放到全国总决赛,还是Number one!因此张又新有个外号,叫“张三头”,放到哪里都是头名,无可挑剔的人生赢家,能不得意吗?(这个状元含金量可比现在高太多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只有十几人,绝对是幸运儿。)

人生赢家也有烦恼,张又新有次实在憋不住了,跟大哥杨虞卿吐露心事。

“大哥。”(杨虞卿早他几年中进士,他们关系很近。)

“兄弟,现在社会环境也差不到哪儿去,你咋老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呢?”

“大哥,兄弟我少年成名,仕途这块儿我是不担心,但我人生有一个最大的追求。”

“请讲。”

“就是找个超级漂亮的媳妇儿。你说这壮志老是未酬,可咋办呢?”

杨虞卿一拍大腿,“这事儿好办啊,你按我的套路来,保你一生幸福。”

“行嘞,听哥哥的。”

杨虞卿什么主意?他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张又新!

这没问题,问题是,姑娘集的是only才华与品德于一身啊。杨虞卿新婚之夜一看,郁闷涨了十倍。不行,得和老杨说道说道。

“大哥,不是,泰山大人”(这辈儿好像有点乱。)

“啊,啥事儿。”

“你不是说按你的套路来吗?怎么我成了你女婿了。”

“是啊,请问你幸福吗?”

张又新想把话筒给砸了!

“杨小姐是不错,但是我不是说想要那啥嘛。”

“对啊,你看你嫂子,不对,我夫人怎么样?”

“这……”

要说这位杨夫人也是名门之女,就是颜值不好评价。不管怎么说,杨小姐比杨夫人那还是升级了几个版本的。

“对啊,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啊。”

杨虞卿给张状元讲了一大套理论,丑妻是福,娶丑妻如何符合官场之道。张又新听得哑口无言。嘿,老杨说按他的套路来,感情是让我成为他的翻版啊。

这道理是道理,人心不按道理来呀,张又新自此开始抑郁。情场失意,咱仕途奋发吧,巴结权贵李逢吉,张又新被收入帐下,成为八关十六子的主力。要说人抑郁,思想就容易跑偏。这八关十六子是干啥的,那是李逢吉培养的团队,专门给裴度泼脏水的。

裴度何许人,唐代中兴名相,当时的中流砥柱,望重山斗。李逢吉何许人,别的不说,从行事风格来看,典型小人一枚。你说张又新是傻还是傻啊,真不是,他也想跟裴度他们玩儿,人家都是世家贵胄,费半天劲沾不上边儿啊。心里着急,赶紧选择跟李逢吉这种底层上来的站队罢。

张又新缺的不是智商,缺的是操守,是耐心,主要还是因为媳妇儿的事儿受刺激,把脑子搞坏了,太想博出位,用力有点过猛了。

李逢吉对张又新还算比较照顾,不过政坛风云变化,上上下下常有的事儿,老李倒台了,张又新被一贬再贬,这都没问题,最后给贬到李绅手下了,这可就坏了菜了。

李绅是谁啊?“锄禾日当午”总听说过吧,他写的。李逢吉向来跟李绅不对付,李绅又和裴度他们属于一个大的系统,八关十六子可没少给人抹黑使坏。别人也使坏,可没张状元那么有才啊,李绅对张又新印象那是相当的深刻。

郁闷的张状元更加郁闷了,偏赶上这个时候坐船碰到大风,把两个儿子掀到水里给冲没影了。你说这抑郁症还好的了吗?张状元日夜担惊受怕,赶紧给李绅李大人写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通彻反思,深切忏悔。

“李哥,你看我早年糊涂,站错了队,对于您这样的国朝栋梁背后没少打小报告,不过苍天有眼啊,现在报应也报应了,我也从灵魂深处反思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看能不能给我个机会乜?”

李绅还能说啥?张状元已经混到这份上了,总不能把人家逼疯了吧。“算啦,你不用担惊受怕啦,没事儿来我家聚聚吧。”

要说李绅家的大Party那可不一般呦。什么?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李绅家里有大party?有没搞错?没搞错,李大人家的趴那是相当的有名。有诗为证: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是大才子刘禹锡参加李大人家Party的见闻,这阵势,这美女,这盛宴,把刘才子给看傻了。李绅一看,一个姑娘嘛,至于吗你,这个妹妹送你了。(载《本事诗》,一说杜韦娘是曲子名)

张状元在李大人盛宴上,感慨万千,每每大醉而归。要说李大人的Party人脉真是太广了,还被他碰到了早年一位老相好,别问了,又被李大人给打包赠送了。

好了,这故事战线拉长了,但是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故事来了解张又新的经历与心态,这样才好理解他的作品和作品的遭遇。

流量还是形象?

张又新也喜欢茶,也想成名,是太想成名了。问题是,前面出了个陆羽,《茶经》已经名满天下了。陆羽该写的都写了,再突破难度也太大了。

没关系啊,咱们张状元智商高啊。《茶经》陆羽写了,我可以来个《水经》,填补空白啊。

要说张又新不愧是李逢吉手下第一笔杆子,那真是做媒体的顶尖高手。怎么讲,深谙大众心理呀。

如果上来直接写我张又新有什么观点,这个文章火不了。为啥,你凭什么写个《水经》,这是个问题吗?陆羽已经说了:“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了,你这不是多余吗?再者张又新名声不好,有的人一看你的观点,直接就pass了。

那怎么办,他先引前朝大臣刘伯刍的观点,再引陆羽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对错先不说,这个话题的合法性就有了。

这样还不行,你写个《如何选用泡茶水》,这篇文章最多只有真正爱茶的人看看,流量上不去啊(这是我们的风格)。

你要是搞个排名,整个PK,这就好办了,好事者都会关注,这流量就有了。排名一出,大家再一争论,打得热火朝天,那关注度还不蹭蹭的往上走啊。对了,再起个好名字《陆羽说错了!排名第一的水竟然是它……》(见下文),嘿,想不火都不行!

你说结果如何呢?

唉,张状元啊张状元,要说您这智商是杠杠的,不服不行。问题是哥们缺的不是才华,是那啥啊。

首先一点,《水经》这个NB的title没戏了,郦道元注的那个才是《水经》好不好。后人一看嫌麻烦,你也叫《水经》,这要混淆了咋办,干脆给改名叫《煎茶水记》了。

这个名字可就差远啦。为啥?

你不叫啥经,至少叫个啥论吧(比如《大观茶论》)。

再不济,至少也是啥谱、啥录吧(比如《茶谱》,《茶录》)。

你叫个《煎茶水记》,成了一个记叙文了,一下子下来三个档。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再一个,流量是上去了,茶圈热搜榜,论坛火爆贴,长时间霸屏的目的达到了,唐以后不管谁论茶,经常都得捎带上几句。称得上是第一热门话题。但是再看看评价,惨不忍睹。自打欧阳修回帖批评之后,基本上所有的跟帖都是赞欧阳修的,连四库全书都说欧阳修批的对批的好。欧阳修说了啥?那真是条理清晰,总结起来三句话。

第一:张又新这个人不靠谱。(“妄狂险谲之士”)

第二:张又新说陆羽搞排名,这事儿很可能是他胡编的。(“颇疑非羽之说”)

第三:即使不是他编的,他的观点也是错的。

要说欧阳文忠公,那不愧是文坛领袖,还是史学大家,不仅逻辑严密,而且对张又新还颇有了解,三棒子下去,郁闷状元最后在茶圈千古流芳的梦想就成了泡影。我们查查史料,直到清末才有个别声音弱弱的挺了一下张又新,其他基本都是一边倒的赞成欧阳修的。

似乎这公案已成铁案了。

且慢,道德上张状元是有瑕疵,可是真相又是如何呢?

第一公案

 

欧阳修反驳张又新最重要的一个论点是,水没法排名,只能大致的区别好坏。陆羽已经讲了几个大的原则,这就行了,搞排名纯属是想当网红想疯了——哗众取宠。

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了,为什么茶史第一大公案是品水而不是品茶呢?

我们知道要建立评价体系,需要有标准,需要有可比性。茶的可比性不大,你总不能说普洱茶比岩茶好,绿茶比白茶好吧。即使唐代没有那么多工艺,那你也不能说顾渚紫笋一定比蒙顶甘露好啊,这扯不清楚,参与性不好,最多只能是个人偏好问题。

后来宋代的斗茶比的是点茶技艺,并不是茶的好坏;日本古时的斗茶就更简单了,比的是看谁能说对是哪种茶。要说日本这地方物资太匮乏,尤其那个年代,总共就那几种茶,能喝出来是啥,就已经很牛啦。

你说现代的斗茶大赛怎么那么火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现象,同样原料比工艺,这种斗茶没问题。要是直接比原料的,很少有客观性,易武拿出几个寨子来pk,还别说不同的人,就是同一个人,你要是真盲品两次,排序能一致,那就不得了。关于盲品圈内有很多段子,这就不说了,总的说,数据很离散,结果不太能说明问题。

茶不是不能建立标准,而是这个标准的建立,技术含量比较高,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对于古人来说,就不能苛求了。

但是水不一样,水的可比性要大得多,里面主要都是一种叫HtwoO的活性精华,这个建立标准相对容易,参与性就好了。再一个排名这种事儿,就算你觉得无聊,老百姓喜闻乐见啊,而一旦大家都关注,就容易把一个问题深化,这不是坏事儿。

好水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这又要从两方面看,单纯喝水是一种标准,煮茶又是一种标准,这个陆羽语焉不详,张状元说的是很清楚的,一定要把茶发挥到最好,才算是最好的水。现在也是一样,依云水甚至更贵的矿泉,单喝可以,但是泡茶并不好。

第二点,陆羽的确说过,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但这是大原则,并不是教条。欧阳修据此认为张又新传陆羽的排名中,有江水、井水在山水之上,所以不是真的,这未免有点武断了。

第三个,张又新传的陆羽的排名,来源看起来有点神秘,所以令人生疑。

据他说,当时他在一座寺院偶遇一楚地的僧人,这位僧人有一本书的卷后密密麻麻的写了一个故事,这就是前面我们说的,陆羽在李季卿的船上辨水之事,在故事之后,李季卿请教陆羽天下水的好坏,陆羽于是侃侃而谈,李季卿赶紧拿个笔记本就给记下来了。

这个来源本身已经很像是杜撰了。问题是,张又新还说,当时陆羽辨水是拿个小勺,一罐水喝到一半的时候,说之前的不是南零,后面的才是。这哪是水啊,那是鸡尾酒啊。这能是真的吗?

这恰恰是这个故事的突破口,我们知道,以张状元的智商,如果要编故事,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破绽,这反倒说明,这个故事不是他编的,很可能确实是他看到书上写的。

而且古文有多义性,原文中“既而倾诸盆,至半,”既可以理解为一盆水倒了一半,也可以理解成很多罐水,倒了其中的一半(比如十罐倒了五罐)。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采取的是后面的解释。

还有一点,这个排名里涉及的地区和陆羽活动的区域还是大体重合的,而且以陆羽这种江湖高手的风范,李要是问水,陆应该不会泛泛而答,露一小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当然历史没法复原,谁也不能说张又新说的就是真的,但是至少我们知道,这件事儿有的谈,没有欧阳修说的那么不靠谱。

要说张又新还真是下功夫,每个地方都实地去考察品鉴了一番,他认为陆羽的排名还不如刘伯刍的接近事实。虽然他没有列出自己的排名,但他有自己的观点,他完全从助发茶性的角度来考察水,应该说是很正确的。他以个人实地操作认为桐庐江严子濑的溪水最好,连陈黑坏茶都能发出香味。但是这些观点都被后人忽略了。

这也没办法,张状元辛辛苦苦实地考察,处心积虑编辑文案,但是欧阳修三句话就给踢一边去了。这赖谁啊,谁让你留下了“妄狂险谲之士”的恶名呢?你要是人生最高追求不是漂亮媳妇儿,而是立德立言,那情况可能就反过来啦。

别有洞天

 

为啥说欧阳修的批评看似严谨,但未必符合实际情况呢?陆羽说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实际操作中未必是那么严格的。欧阳修特别不理解的是:陆羽自己说的“其瀑涌湍濑勿食之”,还把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列第一,这不是打脸吗?

这还真不好说,宋代一帮发烧友去康王谷实地考察,还真就觉得水确实好。《陆羽:从笑话到神话》

《茶经的秘密一:风生水起》

《茶经的秘密二:煮茶原来是救命》

这些文章将会收录到新书之中,欢迎保持关注。
玉露凝香试售已经结束
等明年吧

深一度 先一步,不一样的专业茶公众账号
订阅茗寿堂茶品信息,请回复“咨询”
明洲个人微信:mingshoutang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关注 茗寿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