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须——一个王朝的背影

 

一直想说说白龙须的事情,但是总觉得对于这个春茶不足200公斤的品种,并没有太多介绍的必要。如果从古树树种保护...



一直想说说白龙须的事情,但是总觉得对于这个春茶不足200公斤的品种,并没有太多介绍的必要。如果从古树树种保护和小品种古树收藏的角度,倒是可以谈谈,不只是白龙须,也可以给喜欢古树茶的朋友开阔一下思路。

现存最古老的白茶树种

有时候路过马连道,看见绿雪芽“白茶始祖”的广告贴的到处都是,我都会莞尔一笑。我很随喜福鼎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一个地方品种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茶品牌,这对于整个茶行业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不过说到始祖和树龄,现存的绿雪芽还是太年轻了。

很多人会问我,云南也有白茶?回答这个问题,要看是从植物学还是从工艺上看。从植物学分类上看,云南的白茶更纯正,单独成类更有说服力。

我们来看福鼎白茶的植物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cv. Fuding-dabaicha),第一个是“属”名,山茶属;第二个是“种加词”,“茶”种;后面是这个品种的名字,福鼎大白茶的拼音。换句话说,从“种”这一级来看,福鼎白茶和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没有区别,都是“茶”种的。其实内地成熟的茶品种都属于“茶”种,这是多年栽培之后的必然现象;但是对于云南这个茶的自然博物馆来说,就不然了。

我们来看秧塔白茶的植物学名。实际上秧塔白茶存在两个品种,一个是秧塔绿芽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v.Yangta-Luyadabaicha)。还有一个是黄芽种,就是把最后面的拼音换成Yangta-Huangyadabaicha。这和福鼎白茶有显著的不同。种加词并不是“茶”种sinensis,而是“白毛茶”种sinensis var. pubilimba。换句话说,植物学上,称秧塔白茶为“白茶”更为恰当,因为已经和我们内地的茶不属于一个种了。

这些考证有点无聊,我也无意说福鼎白茶不是白茶,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种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个不容否认。只不过当有人说只有福鼎的白茶才是白茶,那我就要正本清源一下,普及一下植物学知识了。植物学分类也从侧面印证了,秧塔白茶是更早期的品种,是白茶的源头。我们从茶叶白毫的形态上,也能大致看出,秧塔白茶的白毫更为粗壮厚长。

如果说把白茶理解成一种工艺,那就没必要讨论了。任何茶你愿意用福鼎白茶的工艺做都可以,普洱茶中也有类似的工艺称为月光白。不过我们仍然坚持用传统晒青工艺来做秧塔白茶,这不是简单的因循传统,而是在实际陈化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更能完整体现古树白茶的深厚魅力,后期转化的效果令人惊叹!
贡茶与树龄

我们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往往信息丰富的同时也让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网络上出现的秧塔白茶树龄的信息无疑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的理解由来已久。

网络上关于秧塔白茶的信息混杂,但是总的来说有两点,第一个是道光年间的贡茶,第二个是秧塔白茶品种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道光年间山民陈六九去澜沧江边发现了白茶,采了几个茶籽回来种,形成了后来的秧塔白茶。

前者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在景谷县志中有所记载,并且在很多关于普洱茶历史的资料中都有提及。后一个说法来自民间传说,但也有不少人引用。就连黄桂枢先生也在《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中也引用了这两个观点。在文中,先是说秧塔白茶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引种于秧塔地区的,后面又说秧塔白茶道光年间被制成贡茶“白龙须”,上贡天朝。我们知道道光皇帝1850年初就去世了。1840年才开始引种的白茶(请注意那个时候是用茶籽种的,在另一个版本叙述中也讲了陈六九是拿了几个茶籽回来的),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达到可以采摘这个还能理解,但是从几个种子到达到一定产量(当时并没有扦插技术),并且能够名声远播,引起官府注意,成为贡茶,这在几年时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引种的时间一定是有误的。
那么白龙须的树龄究竟是多少年呢?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得到的说法类似都是:从我爷爷小时候树就那么大了,具体引种的时间则无法考证。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基本否定道光年间开始引种的说法,因为道光年间引种,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不至于爷爷辈的山民察觉不到茶树的生长变化。

其实从茶树的大小,结合自然条件,是可以对茶树树龄做一个大概的估测的。在2006年思茅地区进行过古茶树的普查工作,当时组织思茅地区的一些技术人员对秧塔白茶古树树龄的估测是500年,这个数据记录在《走进茶树王国》一书中。这个估测虽然不能说准确,以我们的判断,应该说是大致和茶树形态符合的,而且作为官方调查,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保守的。秧塔地区白茶各种树龄都有,但是高龄古树存世量非常少,大体属于同一个时期,而且种植上是明显有所规划的古茶园形态。茗寿堂的茶品档案上的树龄是300-500年,应该说是比较严谨的。

一个王朝的背影

我们的考证工作暂告一个段落。考证虽然是有些乏味的,但是严谨仍然是必要的,这是一切其他工作的基础。在确认白龙须现存最古老白茶的地位和大致树龄之后,我们可以再对白龙须的贡茶背景做一番探讨和怀古的幽思。



在一些记载白龙须贡茶的史料中,不仅给出了贡茶的明确时间,也详细描述了贡茶的形态:“用红线扎成谷穗型”。这个虽然没有见过实物,但是根据描述,应该是类似现在扫把茶一类的方式,而且很可能是用芽茶制作的。

在清宫档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普洱茶是所有贡茶中数量最多的。而且和其他贡茶不同,普洱茶是最能体现皇室风范的饮品。所以在溥仪的回忆录中,他提到当时拥有普洱茶是皇室身份的一种标志。不过当时的普洱贡茶并没有标注具体产地的做法。所以无法考证一款贡茶是来自倚邦还是来自蛮专,或者来自其他地方。也因为这一点有些人产生了误会,因为《普洱府志》提到了六大茶山,所以以为贡茶都是来自这六个地方,这是不严谨的,实际上贡茶的产区不局限于六大茶山。这已经被普洱地区的一些地方史料所证实。

当时的贡茶记录是根据包装方式和采摘等级来区分的。大体分为:“普洱大茶、普洱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儿茶、普洱蕊茶、普洱芽茶等等。”从采摘等级上来看,普遍是较高等级的嫩芽和芽茶,粗老的不被采用。这和皇室用茶崇尚嫩芽有关,其他地区贡茶也有这方面的倾向。



我们知道,目前已知的茶叶品种的芽茶当中,秧塔大黄芽的芽茶是最为壮观的,不仅粗大壮硕,而且白毫丰厚,视觉冲击力极大,完全符合“高大上”的标准,成为贡茶并不意外。再加上白龙须的隐喻,更加会令天朝欣慰。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虽然秧塔白茶很早就有种植,但是被发现而成为贡茶的时间较晚,大约没有让乾隆看到,否则又会多一首意境美妙的古诗传世了。道光帝饮用过白龙须,不过对于内忧外患之下的这位苦命皇帝而言,恐怕没有心情来关注这个稀世的品种,也更没有才情去吟咏赏玩。

以勤俭闻名的道光皇帝财务状况如此窘迫,当时宫中库房积压的一些东西都被皇帝以“赏赐”的名义拿去跟大臣换钱了。这其中就有很多作为身份象征的普洱茶。白龙须没有迎来她的辉煌,却赶上了一个王朝的没落,也可谓贡不逢时。不过从更长久的眼光来看,寂静的绽放于山谷之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吧。

深一度

先一步
不一样的专业茶公众账号,欢迎转发!
关注茗寿堂微信公众账号,我们一起去收茶!
订阅茗寿堂茶品信息,请回复“咨询”

明洲个人微信:mingshoutang

经典回顾:

回复01 —— 最全普洱古树茶山—普洱茶山 尽在此文

回复02 ——了解普洱茶必看:立场背后是利益—大势与博弈

回复03 —— 存茶的四重境界

回复04 ——古树茶鉴别方法大全:如何鉴别古树和台地茶

回复05 —— 关于普洱茶的十大谣言!原来那些都不是真的!!!

回复06 ——爸爸去哪儿?—茶山!我和大力哥的千里寻茶路(上)

回复07 ——爸爸去哪儿?—茶山!我和大力哥的千里寻茶路(下)

回复08——普洱茶原料价值评估

回复09——如何品鉴古树普洱茶

回复010——普洱茶农残问题管窥

回复011——收藏普洱茶的秘密

回复012——如何冲泡古树普洱——大合集(水、器皿、操作)

回复013——古树老茶品鉴的基本见地

回复014——如何判定古茶树的树龄

回复015——普洱茶应该存多久

回复016——古树茶流通的逻辑

回复017——普洱茶功效与验方汇集

回复018——古树普洱的核心之密

回复019——台北故宫藏精品品茗器

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信息”,查看“茶道的见地与修道”,“疯狂的中国茶”等其他系列内容。



加关注后,需要咨询的朋友可以向公众账号留言。


    关注 茗寿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