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一片诗画山水,让我们见证这个时代

 

透过那片山水,是东坡的清风明月,摩诘的松间林泉。...





有人问我存茶的理由。

我说,当然有很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

在碎片化的世界里,用一片曾经的诗画山水,见证这个时代。

十几年前我初到云南,版纳、昆明、大理、给我留下的印象,随着时间而模糊,而又随着模糊而美丽。那个时候昆明好像真的可以叫春城;版纳气候也没有那么燥热,很多深山的寨子压根没有苍蝇蚊子;古城人民路上没有几家商户,双廊还是个安静的渔村。仅仅十几年,似乎变化太大了……

我爹跟我说,你说的这都不叫事儿,我当年串联溜达到云南的时候,洱海的水手捧着就能喝。

我喜欢听老爹谈他当年串联的事儿,和那些令他记忆犹新的美食,他说的时候还不忘对现在的食品露出鄙夷的目光。

我对他说:“一定是你那个时候太饿了,所以觉得什么都好吃。”

他对我说:“你没吃过,你根本不懂。”虽然抬杠是我们交流的通常模式,但我暗地里疑心他可能是对的。

有一次在尼泊尔,有个老太太给了我一个烤玉米,吃过之后我仰天长叹,阑干拍遍,找不到个形容词儿,或许是我幼年的某个记忆激活了?可惜我的食物记忆已经长时间被损害,无从考证了。

在我还没被农业部转基因专家洗脑之前,我似乎还保留了一点对食物的敏感性,能分辨出北方的基地菜和云南农家菜的区别。我和山区的茶农套近乎:“还是云南的菜好,有味道。”

他毫不领情:“别跟我说云南的菜,云南那么大呢,我去昆明什么都吃不惯,我去看女儿,都自己背着肉和菜。”那种鄙夷的眼神儿和我爹一模一样。我差点以头抢地,昆明的食物尚且如此,那我以后在帝都就只能吃麻辣烫了,以免对食物的原味儿尚存一丝期待。

而在这样的时代,居然还有古树茶。

古树茶深深的根系带着数百年的记忆,从茶山到都市,在一个个虔诚的茶席之上,在泥炉盖碗之间,他缓缓低语,讲述的是一个现代农业史前时代的传说。清茗入口,那片山水依稀唐诗之情,仍存宋画之意,所以才让人那么着迷,才让人恍然中对中国的茶文化生起一点信心与敬意。而他也一样要面对时代的变迁,我们如何来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变局?

还好,普洱茶是可以存的。而且愈存愈嘉。



每当我经过澜沧江流域一座座电站,虽然青山满目,却辨识得出大片的橡胶林和桉树林。山中的寨子也有那么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降解的垃圾。日渐增多的气候变迁的新闻并不能在这个碎片化世界引起多少注意,因为信息是偶发的脉冲,我们无从建立起时间轴,我们思考的是眼前的房子,今年的任务。你知道为什么普洱茶的年份体系无从建立?最直接的原因是绝大部分茶商不敢压货,不敢把尺度拉长超过一年,而这,本是时代之慌张,岂是茶商之短视?

别跟我说什么投资价值了,股市都嗅不出任何投资的味儿来,普洱茶你能投资?但我一定要存茶,存一片诗画山水,来见证这个时代。

多年以后,我跟我儿子讲:“你没喝过,你根本不懂”。他再跟我抬杠,我就拿出今年的古树一片,泥壶慢瀹,和他一起品味那年的风月。记忆的碎片渐渐弥合,眼前浮现那年的诗画山水,透过那片山水,是东坡的清风明月,摩诘的松间林泉。

茗寿堂丁酉年(2017)春季收茶

将于3月18日发布

敬请关注
接收收茶信息,先回复“咨询”,
成为咨询用户。
“古树茶山数据库2017”

原名“最全普洱茶山记录”

将于3月25日陆续发布

敬请关注
深一度 先一步,不一样的专业茶公众账号
订阅茗寿堂茶品信息,请回复“咨询”
买茶请联系客服微信:MSTservice
明洲个人交流微信:mingshoutang


    关注 茗寿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