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别人的关注,因为你的灵魂过于饥渴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为什么我们会被别人轻易地激怒?...

点击「桑言良语」可快速关注

原创文章(图来自网络)


苏轼有一首五言绝句,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据说此诗作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古人喜欢借景明志,苏轼的诗明面上赞美佛陀,其实也是暗喻自己和佛陀一样,已经达到了心能转物而非为物转的地步。

苏轼自觉诗的意境很高,便想起住在长江南岸归宗寺的佛印来了。因为他和佛印禅师是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平时两人经常相互切磋佛学和文学。于是,急忙叫书僮过江,送诗给佛印鉴赏。

哪知佛印禅师看过后,笑了笑,在诗的下端写了两个大字“放屁”。交给书僮带回黄州。

苏东坡本来信心满满地等着佛印“点赞”,却没有料到等来这样两字评语。于是炸毛了,怒气冲冲地过江,找佛印理论。禅师闭门不见,只在门板上贴上了一副对联:“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观后怔怔。



后人在解释这个故事时,大多认为它的寓意是说苏东坡的修为不够,尚未参透:“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

但是这个故事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意别人的毁、誉、称、讥?一句“放屁”就让大文豪破功?

在英语里面“尊重”的单词是“respect”。原先背单词的时候老也记不住,后来学了词根,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re-spect意味着“再看一眼”。最便捷的理解就是直通汉语里面的“高看一眼”。“高看”岂不就是“尊重”吗?原来,我们是那么地渴望被人关注,无论中西,人性的这一特点都是一样的!

人生在世,最难的就是确定自己是谁。基于人心和人性的动态变化,绝对没有一个所谓的“真实的自己”。你只有三个:一个是别人眼中的你;一个是你眼中的你;还有一个是你希望的你。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三个你都被“别人眼中的你”所左右。因为,只有在别人的眼里,你才看到了自己。也就是说,你眼中的你,其实是你以为别人所认为的你。而你希望的你也是在别人眼中更好的你。

因此,我们在朋友圈里期待被人点赞、评论。这些都是确定自我的方式。

做点什么事——令别人侧目——从而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这是我们从小就被塑造出的条件反射。但是,如果一味地通过别人来确证自己,你就活成了乞丐,期待别人的关注,是因为你的灵魂过于饥渴。





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发展出内在的自我认知,他们希望的自己是比现在的自我更好的自己。他们不需要镜像,因为长久的知识积淀、丰富的人生思考与不断地内省,早已构建出一个强大的本我。当然,这样的本我不免固执,不免冷情,从某个意义上也够自私,就像弘一法师。

窃以为,自古以来进入空空境界的智者必是在孤独中怡然自得者,他们其实自恋到了极致!要达到这种境界都需要“大舍”,即舍了周围的物和人。一般人还真玩不起、也玩不来。

毕竟芸芸众生,更多只是饮食男女罢了。所以,我们终难免俗。我们还是会在意他人的想法。褒奖、赞美、关注……这是一种精神鸦片。一定的鸦片有镇静和愉悦的作用,但是过量绝对不妙,一旦其衰竭,人生会轻易地陷入被动与焦灼的情绪!

掌握人生主动权是一项重要的成人修为。所以,少几分在意,多几分豁达,不要让自己的灵魂太饥渴!

实在渴了,就读书,读好书,获得比别人更丰富的精神世界,然后用你丰富的精神世界构建一个强大的心理世界,开心地活着!



附言:我的新书《公共经济学:思维与拓展》可通过如下链接在天猫网店:经济科学出版社旗舰店购买。

http://tmqd.me/h.CB2fY?cv=AAFYYFly&sm=e434a0





我喜爱的名言

     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

----Eleanor Roosevelt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感觉低人一等!

——埃莉诺 罗斯福夫人

(说易行难,试试吧!)

想经常收到这类原创文章,
请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关注!
文末已经开通了赞赏功能,可打赏了,一元也行哈!


    关注 桑言良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