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从“浙”里起航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湄潭)第二期“求是圆梦”工程侧记

 

76年前,为躲避战火,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成功举办了第二期“求是圆梦”工程,带领12名湄潭中学生前往浙江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参访交流。...



76年前,为躲避战火,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为闭塞的小城带来文明的风尚,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6年后,前辈们散落在这座小城的故事,成为浙江大学新的精神家园,无数浙大人回到第二故乡,延续着这份深情厚谊。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校地沟通的重要纽带,于2014年首次在湄发起“求是圆梦”工程,通过选拔湄潭当地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杭交流,为湄潭学子提供走出县城、走进浙大的机会,为第二故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5年12月3日至12月8日,浙江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成功举办了第二期“求是圆梦”工程,带领12名湄潭中学生前往浙江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参访交流。

1课程体验,品学习之醇香



为了让湄潭的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东部地区教育的特色,本期“求是圆梦”工程特别增设了“我在杭州上一天学”精品活动。12名湄潭学子分别走进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跟班学习一整天,零距离感受杭州地区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学习心态,课堂上“为古人发朋友圈”、结合美剧学单词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们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此外,湄潭学子也得以走进浙大课堂,聆听谢玉群老师开设的人气课程《科学与生活》,十足过了一把“浙大瘾”。从湄潭到杭州,从中学到大学,孩子们通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课程体验,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坚定了人生梦想。



2知行合一,探科技之奥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期“求是圆梦”工程的活动设计不仅包含课堂内的学习,更注重课堂外的实践。同学们在力学实验中心齐心协力“搭面条”,在大草坪上自由操作航拍飞行器,在浙江省科技博物馆探寻新科技的神奇奥义,真正领悟到了“科学源于生活,科学用于生活”的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贵州渊源颇深的农学院肖建富老师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为远道而来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生物实验课,许多同学第一次触摸到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从理论到实践,孩子们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科学素质。




3文化交流,汲思想之精华



“求是”二字是竺可桢校长在西迁途中确定的浙大校训,亦是百年浙大的灵魂根基。湄潭学生从小在“求是”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如今真正踏入浙大,在校史馆参观、图书馆自习、心理剧观赏、跨校区走访等系列活动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求是”精神的内涵。在优秀学长分享会上,同学们与浙大湄潭籍学长促膝长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着浙大的养分。会后,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的于澳临说:“我明白了浙大就是我想要的!我想来到‘浙’里,度过青春岁月,留下最美最好的梦;我想来到‘浙’里,吮吸知识的甘露,沐浴科学的阳光;我想来到‘浙’里,提升自己的品位,为人生路上伫立一块坚实的丰碑。”虽然参访时间不长,但是“海纳江河,启真厚德”的浙大文化在他们心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孩子们感受了百年名校的丰厚底蕴,培养了自身的人文情怀。



本期“求是圆梦”工程在12月8日的晨雾中圆满落下帷幕,祝愿每一位从“浙”里起航追梦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看得更清晰,走得更笃定,变得更夺目!


    关注 公益黔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