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华伍——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作品要有厚重感”

 

原华伍福建省收藏文化协会会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民盟美术院画家、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原华伍

福建省收藏文化协会会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民盟美术院画家、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受瑞典皇家美术学院邀请前往瑞典举办画展,曾受瑞典皇家美术学院邀请前往瑞典举办画展
ZXART
艺术人生


原华伍


红色的山、湛蓝的天空、流淌的河水……这是原华伍最近创作的《蓝红》系列作品,表达了他心目中西部纯净的美,“看了西部的山水之后,突然明白什么叫旷野,什么叫胸襟博大……”,当他在这近十年重新拾起画笔之时,他心灵深处对艺术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有了社会阅历后重新拿起画笔,心里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将思想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作品,每一幅创作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而我们的采访也就从他本人的故事说起。
学绘画后像换了一个人
一开始是如何走上艺术这条道路的?它带给您的改变是什么?



原华伍


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纯属爱好,一开始学素描、速写,画着画着,觉得还不错,就这么玩下来了。那时年少,学了绘画之后感觉像换了一个人,那时我们有一个观念:背着画夹走在马路上,穿着奇装异服,感觉特有面子。当时读书和艺术的氛围都很浓,别人会因为你是画画的,对你很尊重。由于画画,身边的朋友也都不一样了。后来拜了一位恩师,学习绘画的技法,也对绘画的流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上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后,开始系统地学习了绘画。
后来做了怎样的转变?



原华伍


毕业后1988年,我到芜湖画院工作,我的作品常常入选美术展览并获奖,当时我的作品被美国一家画廊看中,对方连续来了七封信,要我把作品寄到美国参展,我去办理邮寄的时候发现邮费要上千元,相当于我当时快一年的工资,这对当时的我打击很大,所以到了1993年我就辞职,放弃了稳定的工作。
当时为什么选择来厦门发展?



原华伍


当时选择到厦门是因为这里是特区,我想去一个没有熟人的地方开辟事业,那时有创业的热情,想通过所学的专长,让生活过得好一点。1994年4月28日,我一生不会忘记这个日子,我穿着皮夹克从安徽来到厦门,一下车看到当地人都穿着短袖,觉得太有意思了。这地方的人也不排外,也很热情,我就在这里艰苦打拼开创事业,没想到已经22年了,生活都已融入了这块土地。在这近十年里,我重新拾起了绘画,心灵深处对艺术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在作品中让人感受生命力


在您看来什么是好的艺术?



原华伍


我认为好的艺术首先要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力,吸引人观看。其次,作品要有厚重感,经由沉淀表现出来,它不应像天上的云一样吹过,而是要有思想蕴含其中。一幅好的作品要有故事,不要一眼就让人忘掉了。我也试图将把中国画的留白技法运用到油画当中,把自己的文化背景、思想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我认为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我在创作中,喜欢将动态的表现其中,你会看到天空浮动的云彩,流淌的河水……
在这几年中,您到各地采风,有什么让您难忘的场景?



原华伍


在甘肃三危山,站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这个地方基本不长草,褐色与红色的岩石像被一场大火烧焦过,站在那里有一种莫名的亢奋,在这样一个地方,发现一株小草,你会对大自然生命发出敬畏,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印象太深刻了!这对我的绘画影响很大,当你看到黄土高坡当地人在窑洞中生活,你会被感动到,那里人文积淀深厚,你看到人在环境中如何生活,你会对农民发出敬意,你创作的作品才会有厚重感,才有思想意义。
您接下来创作的方向是什么?



原华伍
我记得儿时听过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我想把这种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那时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山的那边,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我曾画过雨中的鼓浪屿,电闪雷鸣,汹涌波涛,川流不息的人群,有人评论我的作品里,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有宗教的元素在里面。我想这正是我要追求的,也是接下来创作的方向,把精神层面传递给观众。
艺术创作给我带来了快乐


您欣赏的艺术家有谁?为什么?

原华伍
任何一个艺术家作品流芳百世都一定带有他个人的符号。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无数作品,他始终生活在激情里,他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他的雕塑都是经典作品,柔美无暇、干净有力,他对艺术的坚忍不拔令人感动。我也喜欢毕加索的作品,他创作的《格尔里卡》表达了对世界不平的愤怒,在作品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他对死亡的恐惧、对国家的热爱,创造出经典的作品。
在您看来,艺术创作给您带来了什么?



原华伍
给我带来了快乐,这是别的人、事无法替代的。每一幅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从一片白布到作品的诞生,你赋予了它生命,将感受融入其中。艺术家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永远有一个出口,在你高兴或者愤怒时,可以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来源:  厦门广播电视报(本报记者 斐比/文 向东/图)


    关注 张雄艺术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