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哲学笔记】——哲学的革命(6)

 

哲学的革命(6)——康德《纯批》读书笔记先验感...

哲学的革命
(6)
                               ——康德《纯批》读书笔记
先验感性论
§1.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逐渐尝试去理解康德先验哲学的第一部分即先验感性论。这个部分的重点就是为了解决康德在导言中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纯粹数学如何成为可能?在康德看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必须诉诸于先验感性。

先验感性论主要有两个章节组成,第一节是空间,第二节是时间。但是康德在写第一和第二节之前,他还提前做了一些准备。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长,康德也并没有给这部分起一个标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忽视了这仅仅只有两页篇幅的文字。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认真领会这个部分,便急匆匆地往下读,结果发现了一堆难解的困惑。最终不得不回到这个小节重新去理解。

这一小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康德在这里给出了非常多的定义。我细数了一下,发现尽然有6个基本的但又很重要的定义,它们分别是:直观、感性、感觉、经验性的直观、现象、纯直观等。这些定义对我们常人来说往往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熟悉,实际是却是非常陌生的。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并不需要特别严谨,所以,许多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模糊的。这样的使用方式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进入道哲学就会遇到麻烦。所以,康德对这些术语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并且这些定义会经常性出现在他后面的哲学体系中。如果我们不能在最初就很好地把握这些概念,那么往后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常常会不知道康德在说什么。这种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的感觉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事先彻底地搞清楚康德的那些术语。因为这些术语的定义是精准的(虽然康德自己有时候也会混淆这些概念),细微的,同时又远离我们的经验,十分抽象。

既然我们现在的课题是先验感性论,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弄清楚这一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康德写这一小节的用意。我始终觉得,要真正读过一个哲学家的作品就要首先把我们自己想像成是作者本人,然后再去揣摩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作者,我写这一节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么?一旦能把握到这个问题,那么离读懂它就不远了。

要回答先验感性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要首先回答什么是感性。我们的知识有些是基于知性的,有些则是基于感性的。知性的问题是后面先验分析论中要谈到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把关于知性的问题排除在先验感性论之外,因为这不是我们目前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此看来,关于什么是感性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分不清感性和知性,那么先验感性论又从何谈起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性?

康德说:“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而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也就是说,感性和知性一样,它首先是一种能力。但是感性这种能力是一种接受性的能力,是被动的。(我认为,感性也应该带有主动性,但康德在这里似乎只强调了它的被动性)感性是这样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让我们在被对象以某种方式刺激的时候获得表象。这里的对象和表象是需要解释的。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一直搞不清楚这些概念,因为康德从来没有定义对象和表象。后来读了一些注释书才发现,康德经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对象这个词。有时候要把对象理解为现象,有时候又要把它理解为物自体(或者叫自在之物)。物自体又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指存在于我们的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实体。而这句话中,康德所使用的对象是指物自体(关于物自体以后还会详细谈到)。至于表象这个词,它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一切出现在我们意识面前的都是表象,比如感觉、直觉、想像、经验、概念、范畴等等。现在,我们对感性的定义应该可以清楚了。

康德认为,感性提供给我们的叫做直观。直观的定义是康德在这一小节中最先给出的,这个定义有点长,也有点绕,他是这样说的:“一种知识不论以何方式和通过什么手段与对象发生关系,它借以和对象发生直接关系,并且一切思维作为手段以之为目的,还是直观。”

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重点,第一,直观是任何一种知识与对象发生的直接关系。注意,这种关系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第二点,直观是一切思维最终要去向的目的。也就是说,思维无论如何最终都是要回到直观上来,与对象发生关系的。如果一种知识它与对象完全的没有关系,那么这种知识就是不可能的。知识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这似乎是康德特别强调的一点。

现在,感性和知性的差异就比较清楚了。感性提供的是直观,知性提供的是概念。借助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并向我们提供直观,这些直观再通过知性被思维,于是又出现了概念。我们所研究的先验感性论的对象,就是要在对象通过被给予我们的那种直观中去寻找。现在,在一个物体的表象中,那些由知性所获得的东西,如可分性、实体和力,已经被我们排除在外了。但是康德认为,我们还需要继续排除。我们要继续排除那些属于感觉的东西,比如颜色、硬度、味道等,这些也不是先验感性论要研究的对象。这个时候,物体的一切属性都被抽取了,留下来的就只有广延和形状。康德认为,这些对象属于纯粹直观,是“先天地作为一个单纯的感性形式存在于内心中的”。

如此一来,知性的概念被排除了,属于感觉的一切也被排除了,而剩下来的就是康德所要的,也就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康德认为这些纯形式是关于感性的先天原则,是早就在内心中先天地准备好的。那么这些纯形式又是什么呢? 康德认为只有两种,即空间和时间。至于为什么只有这两种,康德没有说,或许是康德自己也不清楚,也或许是康德认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无法再明说下去。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生命阳光


    关注 生命阳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