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后院:弄堂的味道

 

在家门口或弄堂口乘凉,老人们摇着蒲扇,慢慢悠悠的讲着过去的故事.........



每天醒来如初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初见上海

窄窄的弄堂,弯弯曲曲,地面也不是很平整,这里却集合着多样的生活片段。
1

记忆的巷弄


有人这样形容,弄堂就像上海繁华大都市的后院,倦了,累了,停下脚步,弄堂就像老上海人五味杂陈的记忆。

窄窄的弄堂,弯弯曲曲,地面也不是很平整,这里却集合着多样的生活片段。邻居们的生活琐碎的声音互相交融,洗衣服声,小孩哭闹声,嬉笑声…热腾腾的生活状态每天都在弄堂里呈现着。弄堂陈列着最浓郁的上海元素,弄堂里生活的人们总是勤劳的。清早,还没睡醒,邻居也许已经推开窗子,大声吆喝,这并不影响睡眠,因为似乎已经习惯了。过了一会,已经有邻居要出去买菜了,互相亲切的问候着;“侬早!”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区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2

热闹的街坊
大概到了孩子上学的时间,孩子们背着书包,有说有笑的的去上学。主妇们则迎来了最休闲的时光,坐在弄堂里拣菜,聊着天。

傍晚,又到了弄堂里热闹的时候,上班的回家了,上学的回家了,家里开始热闹的准备起晚餐。孩子们总是要先玩一会在回家吃饭,写作业,他们玩儿的花样可多了,男孩子玩儿打弹子,钉橄榄核等等,女孩子跳皮筋踢毽子……

弄堂夏天的傍晚总是热闹,到了晚饭时间,有些人家把小桌子搬出来,几道简单的菜,一家人还有邻居聊得很愉快。

晚餐后,人们也不愿意回家,把长凳,躺椅搬出来,在家门口或弄堂口乘凉,老人们摇着蒲扇,慢慢悠悠的讲着过去的故事。

整条巷弄热腾腾,香喷喷,从来不会寂寞。

 

多少上海人的回忆里都充满着那熟悉的香味,弄堂的味道…



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2米左右,面积6、7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亭子间的出现,也使我们爷爷奶奶那辈人,明白石库门原来还有着更充分更自由地运用切割空间的可能性。



新式里弄住宅是在旧式石库门住宅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比较适应当时中上层阶层的需要。境内最早出现的新式里弄住宅,是民国9年(1920年)由中国营造公司建造的亚尔培坊(今陕西南路582弄),共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3层楼房39幢、4层楼房4幢。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金城银行等金融资本的大量投资推动下,形成了境内新式里弄建设的全盛时期。大德里、大福里、信德里、合群坊、兴业里、树德坊等都在这一时期建造。
初见上海
图:网络

文:小师妹

编辑:初见

上海到处都是故事,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事,有故事的你和他。如果你和想我们唠叨唠叨自己的故事,就给我们留言吧!

尊重版权,如需转载,请留言。



@初见上海

每天醒来

如初见

微信:chujianshanghai
爱上一座城

路遇几多情
我在上海

与你同行
如果你恰好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关注 初见上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