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深巷,两种人情

 

上海弄堂...

你脑中的上海是什么样的?繁华热闹?还是多元现代?
今天的本周图书推荐,带你感受真实普通的上海,旧时光里慢悠生活。
本周推荐:
《弄堂风流记》
北京联合出版社


 
首先,这里“弄”读“long”,四声。
 
幽深的窄巷、浓妆艳抹的女性,应该是看到书名后出现在脑中的第一个形象吧?
 
其实并不是民国时代底层娼妓的故事,更与风花雪月没有半点关系,开卷会大吃一惊,如果我说,它是新闻稿你信不信?
 
总觉得上海这个地方很神秘,二十世纪的纸醉金迷、十里洋场,近现代平民拥挤的四方天地,是我对上海最初的印象;拉扯缠绕的电线,从窗口伸出的晾衣竹竿,阳光底下曝晒的浅色床单被套,世俗烟火的气息异常浪漫。
 
但这么久,每日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我并没有感受到本土风味,一个模子产出的写字楼或是居民小区,和其他地方别无二致。
 
应该是某个知名人士说起,才想起买来看看,说是书的字里行间能寻得寻不到的沪式风情,还原看不到的上海人生活,是一部写实的上海弄堂纸上纪录片。
 
果不其然。
 
里弄新村,爷叔阿姨,菜场灶间,家长里短,酸甜苦辣,每一寸都是上海的城市之光。












(“弄堂里的童年”组照)
如果不是江浙一带的人,通篇时不时出现的音译吴侬软语会有些不适,对照着注释,像是高中时看文言文。文中多对话和自述,没有任何加工的真实记录,呈现出小人物的真实情感与生活状态。
 
现在的弄堂就像北京的胡同,一日比一日少了,想体味还要专门去寻找,很可惜至今还没见过想象中的弄堂。
 
一条小巷记录一个地区的成长与衰落,记录一代人的生命轨迹,我看着旁人的故事,不是窥测,更像贴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今天文青一把,这不是我~
最近看书进度很慢,量少没什么想吐槽的,就酱,周一晚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 拖延症C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