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且邀明月醉泸州(上)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清代诗人张船山在《咏泸州》中,寥寥数笔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泸州风俗画:夜幕下的江面上灯火通明,达官贵人们在酒楼上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歌舞姬的低吟浅唱...






文 | 彭忠富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清代诗人张船山在《咏泸州》中,寥寥数笔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泸州风俗画:夜幕下的江面上灯火通明,达官贵人们在酒楼上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歌舞姬的低吟浅唱,一如既往地纵情于声色之中。宾主高谈阔论,把酒言欢,不觉已颇有醉意,旁边的侍女则为主人递上了橙子解酒。仅仅四句,“酒楼”和“衔杯”都点到了“酒”字,足见饮酒作乐是泸州人夜生活的主题,泸州酒城真不是浪得虚名。



· 赤水河

泸州古称江阳,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古人建城,均会选择依山傍水之处,因此大江大河沿岸遍布星星点点的城市。这样一可享舟楫之利,方便商贸流通;二可以山水为屏障,保境安民;三则有山水可渔猎或采集或满足薪炭之需;四则河道两岸会有冲积平原,方便百姓耕种。过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泸州就是水路进出川的重要节点。唐宋以后,泸州地方长官,不乏军国重臣出任,众多诗人墨客,都曾沿着长江水道出入四川,在泸州和泸城内外的山山水水之间,留下了他们的锦绣诗篇,甚至在离开泸州以后,他们还在“忆过泸戎摘荔枝”,念念不忘“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

杜甫在《泸州纪行》中写道:“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因为品饮到了久负盛名的泸州老窖,又到了这座人才荟萃的古城,把盏叙诗,心情自是愉悦而欢快的,最后竟然不知怎样答谢主人才好。“温家老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文人骚客们念兹在兹,不曾相忘的仍然是泸州酒。诗酒一家亲,没有酒助兴,诗人岂能文思如泉涌呢?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夏商时期,泸州为“梁州之域”,至周代则属“巴子之地”。正所谓“清酒之美,始于耒耜”,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所撰地理名著《水经注》卷33 《江水(一)》中记述江阳县时有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屯军泸州古城江阳,适遇瘟病流行。他叫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城南龙泉水酿制成酒,令军民饮之以避瘟疫。到了宋代,这里的酿酒业已经相当繁荣了。



四川人喜欢饮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酒、郎酒等名酒,丰满着四川人的闲淡日子。“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觥筹交错间,日子就在我们的迷蒙醉眼中悄悄地溜走了。有时候很奇怪,我想四川人酒桌上为啥要喝酒呢?我们就不能以茶代酒吗?可是当你真正遇到这样的饭局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应酬一点意思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敬酒,没有人躲酒,没有人划酒拳,没有人说酒令,没有了酒的推波助澜,那一顿饭局就会成为死水一潭,没有高潮,也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就是吃饭,真正地吃饭。

可是这样的吃饭,四川人是不愿意的,甚至中国人也是不愿意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大多数中国男人整体来说性格是比较内敛的,平时就像戴着面具,个个正襟危坐,城府很深。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的话唠少之又少,除了那些随时想抢占话语权的人。但是在酒桌上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你得重新认识你的这些朋友,他们变得开朗了,体贴了,幽默了,甚至具有大家风范了,更有亲和力了。这都是酒精的作用,话是酒撵出来的,不该说的话也说了,平时推三阻四的事情,现在也能定夺了。

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关注 文化月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