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丨也许我们欠会说话的孩子一个分数 说话应该怎么教?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说话,用更专业的词就是指口头表达,是每一个正常人都能做的事情。但能做不等于做得好,法国思想家蒙田就说过,“每个人都可能诚实地说什么,但要说得有条不紊,明智又恰当,却没多少人能够做到”。看起来很简单的说话,要说得好真没那么容易,否则我们就不会总听到有人说“我这人不太会说话”“我不太善于和人聊天”这类的话了。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里的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说话是我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话说得好不好对我们的成人成事影响很大,正如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而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说话对象只会比我们更多、更复杂,为了帮助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培养好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文刊载于环球教育时讯2016年6月刊,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凯尔•雷德福德(Kyle Redford)是美国一所学校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

一天,她的女儿一脸不高兴地回家,抱怨说自己历史课只拿了89.5分,这样期末成绩很可能拿不到A了。

凯尔让女儿描述一下自己在班上的整体表现。女儿骄傲地表示,自己是班级讨论中最大的贡献者。凯尔有些怀疑女儿是否夸大了,便又细细盘问,结果发现,女儿的老师没有给口头贡献者任何分值或者一个成绩。也就是说,女儿通过嘴巴表达的想法、问题、观察等,不对她的成绩产生任何影响。

我们欠会说话的孩子一个分数



女儿的遭遇让凯尔想到了自己工作中的盲点。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文本做非常棒的推理,但到了笔头上,其对自己观点的论证就没有那么有力。对于这种书面与口头表达之间差距较大的学生,凯尔通常认为他们有“读写困难”的危险。并且,她也像女儿的老师一样,除了正式的口头表达课之外,几乎从不给学生在课堂上说的话一个分数。

凯尔询问了自己的同事,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大部分教师承认,几乎不会赋予口头表达实质性的分数。

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批改书面作业相比,给口头表达打分更麻烦、更难。因为语言是实时的、流动的、混乱的,一边参与对话一边评价是很困难的。就算把学生的话录下来事后评价,但有时也很难用目前已有的教学指标去对号入座。

此外,凯尔不给班级讨论打分还有一个原因,她担心这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惩罚。不过女儿的事让凯尔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片面的:的确,内向的孩子可能不会在班级讨论中有很好的表现;但同理,如果表达仅限于书面,有读写困难或类似障碍的孩子也就无法绽放光芒。

她开始认识到,发展一项技能并不意味着就必须放弃另一项技能,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同时尊重两个方面。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实际上已经非常深刻地理解了一个概念或者问题,他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有效地表达出来,但目前却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转变为书面文字,这真是令人沮丧。

但会让你感到更沮丧的是,老师认识到了这个孩子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给予了赞扬,但表扬的话说完就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这个书面表达不佳的孩子没有拿到更像样的分数。

但这实际上会给孩子和家长传达一种错误的价值判断:老师的评分系统里面没有口语表达,就意味着这一项不重要,或者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只有通过书面文字表达出来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为什么说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当今社会的现实大大地不符。

“真希望我更会说话啊”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身边的朋友说,“真希望我更会说话啊”,或者“我不喜欢上台演讲”,或者“我很不擅长在一大堆人面前讲话”。但我们几乎不会听到有人说,“真希望老师能多教我点二次方程或者有丝分裂的知识”。

在学校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门学科对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但等到他们成长为大人,走上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与职业无关的知识就会慢慢在记忆中消失,真正起作用的将是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我们的教育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比起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现在越来越关注人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21世纪技能、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但很少有人会谈到口头表达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说话的能力。

可能因为说与听、读、写一样,是最最基本的能力,反而容易被忽视。就像一栋房子造起来,人们看到的都是地面以上的建筑多么雄伟壮观,总会忽略埋在地底下的地基是否扎实。

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表达,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的思想、观点、感受都很难被其他人感知,那么又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而比起读和写,听和说更容易被忽视,特别是“说”,因为考试不考。客观地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大目标是考试,既然考试不考说话,那会不会说话就会被认为没多大关系。

但一旦开始工作,开始参与社会生活,一个人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说话能力是多么重要。毕竟,你不能像读书时一样埋首于书桌、考个高分就够了,你得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或者纯粹聊天。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最有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就是用你的嘴巴说话。

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每年都会出一份《职业展望》(Job Outlook)调查报告,其中有一项是问雇主:“如果您今年还招人的话,希望员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011年的报告说,这个问题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口头交流能力”(Verbal Communication),高过书面沟通、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等等。接下来的几年里,口头交流能力在雇主眼中的重要性始终位于前三位之列。

但糟糕的是,现在的雇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却不尽如人意。2015年,美国《高等教育周刊》做了一个职场调查,很多雇主说,现在的应聘者,特别是千禧年一代(2015年时年龄在18~34岁之间),口头和书面沟通的技能都比较缺乏。他们还表示,如果一个应聘者在就职过程中不能清晰、有效地沟通,那他将来的职业前景将会非常受限。

求职时,一个人的简历反映了他的书面表达能力,而面试考验的就是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不会说话,就算简历再好看,也无法通过面试这一关。

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美国人难道不是全世界最善于表达的人吗?每一个人拉出来好像都能跟你聊上几个小时,而且肢体语言极其丰富。

但是,美国人自己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认为应该说得更好,而且还把矛头指向了教育。

美国运通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不少雇主和雇员都表示,自己接受的教育没有为自己培养起厉害的沟通技能。

这更会让很多人不解,美国学校的辩论课、演讲课、个人展示、小组讨论,等等,不都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没错,但美国人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至少有2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艾瑞克•帕尔默(Erik Palmer)是这么觉得的。

说话得教,得好好教



20多年前,艾瑞克•帕尔默刚从商业圈转行当老师,跟着几位老教师学习。那时他所在的学校就在举办读书报告会和研究报告的口头展示活动了,帕尔默就去参加了这几位教师的相关活动。他本来很期待,听下来却觉得很失望:这些学生讲的东西太无聊了。

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尽管所有教师布置的说话作业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打分标准却不尽相同。

以研究报告的口头展示活动为例。在一位教师的班上,眼神接触占10分、内容占25分、视觉辅助占15分;在另一位教师的班上,内容占100分、说话的音量(大声)占10分、使用要点卡占10分、海报占25分。

他们对这个口头展示的总分值,以及应该赋分的项目都没有达成一致。

帕尔默恍然大悟,怪不得学生们说得不好,因为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统一、持续的标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好嘛。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帕尔默,推动着他在今后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帕尔默看来,学校确实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们都会组织与说话相关的活动,但问题在于:这些活动是杂乱无章的,而且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说的内容,而非说话本身。

因此,解决的关键不是增加和说话相关的课程,而是更有目的性地、更持续地做好这件事。

2011年,帕尔默将自身多年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谈吐得体:教所有学生说话》(Well Spoken:Teaching Speaking to All Students),分享将说话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经验。其中就有对他20年前意识到的问题的回应——他创建了一套适用于进行一切口头表达的模板:姿态(Poise)、嗓音(Voice)、与生活的联系(Life)、眼神接触(Eye contact)、肢体动作(Gestures)、速度(Speed)。





看起来很简单,具体怎么做呢?当一个学生说话太快的时候,教师怎么办?告诉他“说慢一点”?

错!帕尔默说,在错误发生之后进行评论不是在教说话,在上面这种情况下,这个评论是一个糟糕的建议。

何不专门讲授如何很好地运用说话的速度呢?

  • “说话慢会让对话变得无聊,孩子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加快说话速度,以增添激情。”
  • “今天我们将练习说几段中途需要停顿的文字。请注意,我在说这句话时的简短停顿,‘8亿人(停顿)在挨饿’,是的,很多人。这样说,数字是不是更凸显了?现在你们试试其他几段话。”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话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帕尔默建议教师告诉学生,“说话前先想想和生活有什么联系”。每一次的发言中都需要有特定的话语,将话题与听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给学生们一些话题,让他们讨论可以将这些话题与听众联系起来的各种想法。

如果学生在讲话时不太使用肢体动作,帕尔默也建议教师单独开课教授这方面的内容,并配以练习活动。

  • “今天我们将学习表示强调的手势动作。看这些短语,你们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
  • “今天我们将学习表示描述的手势。我发给你们的短演讲要求搭配一些手部动作,让语句变得更生动。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 “今天我们将学习面部表情的运用。”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更会说话。的确,众所周知,很多人,包括很多大人,都害怕说话,更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

在帕尔默看来,原因就在于没有人好好地教他们怎么说话。

他用自己的一次经历作类比:有一次,他坐在一架只有两个位置、一个引擎的小直升机上,坐在他旁边的飞行员是一位老人。于是,在飞行过程中,他就忍不住担心:“万一飞行员心脏病发作了怎么办?”他说,当时惊慌失措是因为自己不会开飞机。如果有人教过,至少他知道自己能让飞机安全着陆,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说话也是这样,如果有人教会你了,那种恐惧感就会消失。

但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似乎仍不很重视。所以当看到《美国共同核心标准》的英语与语言艺术领域被划分为四个方面:读、写、说和听、读写能力时,帕尔默感到很不解和恼怒:为什么要把说和听放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分为五个方面?说和听占了成人交流的75%,为什么在标准里只能占25%?而到了《共同核心标准指导》那里,说和听的份额连25%都没有,仅占了可怜的5%。

不解和恼怒之外,帕尔默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番强调学校一定要好好地教学生说话。

“告诉学生‘三周后你来做读书报告分享’,或者‘我会给你的发言打分’,然而在此之前什么也不教给学生,这是明显的不公平!”帕尔默说,“如果你要让孩子们发言,那么在布置作业之前,就应该教他们怎么完成。而且,说话的教学不能停,学生们进了大学以后也不能停。




    关注 亚美欧教育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