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讨饭人

 

时代发展纵然问题多,但,至少给了他们卖力气的途径,不用去讨饭了。...



刚看某乎上一个男人说他小时候在农村摔着了,有一个乞丐救了他。

他描述得恰好也是我小时候见到的那种乞丐。准确的来说是叫要饭的。有一个布褡裢,或者是一个布口袋。每家讨要一碗米,或是剩饭菜。不是要钱的那种。

那时候的乞丐或者要饭的,不讨厌。不像现在。

我家有一个竹筒是用来量米的,直径大约10cm,我爷奶会叫我去挖米,要装满满一竹筒,倒进人家的米口袋里。

我爷爷奶奶有时候接过他们的碗先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帮他们洗一下,再给他们装白米饭,米饭上堆菜,家里做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如果他们还有一只碗,就装一大碗汤。

给他们后,他们就感谢,端到远处吃。不会在人家家门口吃。大家都好似有这种默契。保存这点尊严。

好像没有人拒绝他们的要求,大家有默契,他们把碗一伸过来,说 谢谢好心人。大家就会拿碗去装饭了。人家也无非是要点剩饭剩菜。

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主人还会给他们开一桌,离其他人远远的。

别人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倒不会区别对待,那会人还没那么坏。

还有一对父女,小孩大约1岁半的样子,父亲一个米口袋、一个包袱,她睡在父亲胳膊里,父亲手里拿着碗来我邻居家讨饭。

我邻居给他们装饭,那个时节似乎是春天,父亲就把孩子放在邻居家门口的草丛里,孩子就在绿草地里睡着,眼睫毛长长的。这位父亲也是很好看,很高的个子,不令人厌烦。

大人们拿饭过来,就问这孩子多大啦?妈妈呢?男人说:她妈跑了。大人们说:哦真可伶。

我妈回家翻了几件我的旧衣服给了那小孩。也不知他们一个个夜晚是怎么过的。就靠父亲这双大脚走着,也不知道接下来是要去哪里。

我们小时候的讨饭人,大多是从安徽流落过来,阜阳人居多。虽然我们与安徽交界,但两处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区别。

区别是怎样呢?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某一家困难的情况,那家女主人和亲戚讨要2块钱,说1个月没去洗澡了。想去澡堂洗澡。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困难,就是没钱去澡堂洗澡而已。

而人家是没饭吃需要出来讨饭哎。

我爷爷说90年代初,忘记哪一年了,有个讨饭的流落到我们家附近,我爷爷给了他五块钱,作为路费回安徽老家了。

90年代初的五块钱啊!

后来阜阳成为打工大市,08年春节,坐K字头车回南京,前半段过道里都是人腿,随便一踩都会踩到人,半夜12点过阜阳,呼啦啦过道里的人都下去了。大大松了一口气。

时代发展纵然问题多,但,至少给了他们卖力气的途径,不用去讨饭了。

这点,还是很欣慰。


    关注 JuicyLa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