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让我们成为完美的陌生人

 

​在刚去的过去一周,一部《完美陌生人》突然就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了,到处都在夸赞它多么好看多么讽刺多么恐怖,简直让人觉得不看就错过了一个奥斯卡。...







在刚去的过去一周,一部《完美陌生人》突然就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了,到处都在夸赞它多么好看多么讽刺多么恐怖,简直让人觉得不看就错过了一个奥斯卡。

虽然影片开头提出“手机是现代人的黑匣子”的观点,以及考验人性的游戏设置,不由让人隐隐期待能够看到意大利版的《黑镜》,看它如何展开探讨手机这柄悬在所有现代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也有人认为这部片子完全是在酣畅淋漓地讲八卦,撒狗血,没有荒诞不经,也没有黑色幽默,它只是隔靴搔痒,用尽全力地讲了一出好戏。不过就是这出好戏,你敢看吗?

刷刷刷,小心你的手机!
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开篇,镜头辗转于聚会开始前的三对夫妻和他们的家庭。司机柯西莫和兽医比安卡新婚燕尔激情犹在。他们暂别缠绵的二人世界,带着瓶昂贵时髦的“生物动力葡萄酒”奔赴饭局;今晚做东的整形医生罗科和心理医生艾娃正在厨房忙碌,艾娃为女儿的叛逆和早恋烦恼,更为丈夫放任女儿的态度而恼怒;律师莱勒和妻子卡洛塔老夫老妻儿女双全,卡洛塔大概是为了缓解压力偷喝了些红酒,而莱勒假装上厕所,独自坐在马桶上发呆。他俩在安顿好孩子后,终于可以稍作喘息,和朋友们放松一下。在离家前,不知为何,卡洛塔到屋里褪下了内裤。

屋外,一轮皎洁的圆月当空悬挂,柔柔淡淡的清辉洒向夜色下这座宁静的意大利城市。



罗科和艾娃家中率先迎来了另外两对夫妻,他们进到优雅宽敞的客厅后随即开始讨论还未到达的单身汉佩普新结交的女友——这是他们今晚的重头戏。晚宴还未开始,此时我们都能看出,这次家庭聚会的乐趣远在葡萄酒和餐食之外,也并非月食的天文奇景。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窥探朋友们的隐私。

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也许是对丈夫教育理念异于自己的耿耿于怀,或者受了月食的神秘影响,一贯强势的女主人艾娃提议七位友人来玩个游戏。

她让大家把手机都放在桌上,无论谁接到任何短信、社交软件消息和电话,都得“来什么我们分享什么。”

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社交规则是对隐私的维护(包括守住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那么这一“游戏”对隐私的暴露势必要让这些一边对他人的隐私兴致勃勃,一边小心翼翼隐藏起自身的男男女女再也无法保持体面。随着游戏开始,伴侣出轨被曝光,他们就作出一副愤慨声讨的受害者姿态。而当自己的秘密也被揭露,终于颜面尽失不可收拾。不断响起的手机铃声如野火燎原般烧尽了每个人维持的完美假象,留下一个陌生的彼此。



《完美陌生人》有着明显的“室内剧”电影形式,这一形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发源于小剧场里的舞台剧,更接近时间、地点、动作三统一,直线叙述的戏剧。这种场景封闭单一、依靠人物对白推动剧情的电影,往往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观照人伦道德。

影片中,中产之家如戏剧舞台般功能分区明确:餐厅是社交场所,吃喝交谈是亲密朋友间的交际行为,而破坏这一亲密关系的“游戏”也在餐桌进行;紧邻的客厅作为专门待客场所,是相对饭厅等而次之的空间,坐到这的友人们已经开始分崩离析;厨房是男女主人的私人空间,艾娃在此责问丈夫为何私下去看心理医生;阳台是室内户外的交互地带,而洗手间则是人物遁入痛苦时的逃避所。

波兰斯基的“室内剧”电影《杀戮》中,律师不断响起的手机一再打断对话,将矛盾暂时掩盖也积累起来,而《完美陌生人》中的手机作为更重要的戏剧道具,既联通了外界,当桌面下的隐私被摆到人前,它又成为推动剧情的矛盾的全部来源。



电影围绕隐私这个主题层层递进铺开,以两性夫妻关系为主轴,牵涉到朋友、父母子女、婆媳,还有暗处的情人等广泛的人际关系。影片里“游戏”开始后,罗科恶作剧柯西莫,仿照恐怖片套路般制造了第一个有惊无险的危机。接下来以每一次手机响动为节拍,呼应着月食的不断加剧,暴露的问题逐渐尖刻,矛盾也愈发激化。起初不过是些常见的家庭琐碎和中年危机,很快婚内出轨、网络激情、脚踏多船、隐瞒性向甚至私通友妻等让人吃惊的行迹被一一曝光,最后绝望的人物开始自暴自弃般主动坦白。屋外的月亮也逐渐从明朗到朦胧,再到晦暗与阴霾密布,最后一片漆黑。

但导演让一众角色陷入人际关系的绝境,刻画了一个连枕边人都无法信任的假恶丑世界,嘲讽了中产阶级的伪善之后,似乎又要无奈地说明,也许正是这些包含着道德沦落的隐私,如同皎洁月亮背面永不示人的暗处,塑造着我们每个人,并且构成与维系着现代社会。



电影中唯一在道德上几无瑕疵的罗科,他给女儿充分自由,更看尽人生风景般默默承受妻子的不忠。激情褪尽的中年中产,似乎只能靠发泄般的出轨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系岌岌可危名存实亡的关系。这当然是一种令人绝望又难以服人的说辞,毕竟婚姻不像父母对子女的管束,可以把情感和身体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婚姻的忠诚契约依旧是必须履行的道德承诺,不然就将导致道德虚无。于是导演将“包容和尊重”的话题绕开,引到同性恋问题上,试图在社会层面加以扩展,重新找补回来。



《彗星来的那一夜》、《杀戮》

《完美陌生人》虽然有一些剧情冲突生硬,矛盾刻意和说教色彩浓重的毛病,但它仍旧以小成本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丰收。它不仅有《杀戮》的影子,还有从《彗星来的那一夜》里吸取的灵感,比如结尾“平行宇宙”的创想,以及奇异天象。

当然,观众的兴趣和共鸣更多的来自于饭桌前一面觥筹交错,一面时刻关注和回复手机的情境。事实上,观众们也参加进了这场窥私的全过程,他们在这场景单一,角色无奇的电影中期待每一次铃声响起,最后又和人物一起遁入绝境,每个人都为手握一个随时毁灭家庭的潘多拉魔盒而胆战心惊。



影片结尾,当所有人走出室内,他们像什么也没发生般友好和睦地告别。相对于刚才那一幕幕令人纠结震惊的“室内剧”,似乎此时才是现实。电影在袒露了人际间的无奈和不堪后,如再次复明的月亮般投下照亮城市的悲悯之光,它寄希望于每个人删去短信,面对彼此,并以包容原谅的爱来感动对方。在经历过一次次隐私暴露后,最终能够如那对看尽阴晴圆缺的老夫妇般相依望月。到那时,彼此便能诚实无欺地说出“月亮代表我的心”。


最后放一张网友制作的电影截图来共勉
文:戈弓长、郑慧  编辑:费斯基





    关注 ELLEMEN睿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