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透视老街“造城”人

 

快关注我哦糖小萱/...




快关注我哦



糖小萱 / 有故事的氧气女孩

老街记忆

重庆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城市

古老的巷弄,青瓦,白墙

重庆因其独特的历史沉淀感赋予老街特有的气质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边缘
却在某一个时刻开始想念游荡儿时的“旧时光”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雨天
于是欣然前往
寻找关于老街的
记忆,许他一个回眸。

十八梯与重庆最繁华的市中心只有一路之隔

但这里与繁华无关


从厚慈街东面街口进入,到守备街西口,长约一公里的街演绎了重庆下半城的繁华。如果说十八梯呈现的是一种传统的市井生活,那么这一段街渲染的就是现代场镇的集市风貌。
从1968年到1943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十八梯经历了长达五年半的轰炸,在这段凄风苦雨中,重庆人民始终坚挺着自己的家园。



1941年,国军士兵在重庆周边部署声音探测器,用于防空预警。
轰炸后的重庆城市房屋



重庆大轰炸时期,当地居民在没有警报的间隙,到防空洞洞口透气




老重庆记忆中的手艺活   裁缝




老重庆记忆中的手艺活  补锅匠





老重庆记忆中的十八梯


透视十八梯的市井人民,就像是翻阅一本沉甸甸的文化古籍。

坚守,真实,乐观,是老街“造城”人的标签,在岁月的洪流中。

这些历史的守望者坚守自己的心中的一座城,创造着自己心中的驻地,即使房屋坍圮,家园变迁,但是不变的是对古老岁月和精神家园的守望。

卖烧饼的宋大爷

宋大爷在十八梯卖了12年的烧饼,以前年轻的时候一直做家具的模具,说到自己这一手熟练的和面手艺,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宋大爷是四川南充人,改革开放后来到重庆做生意,他说“那时候卖烧饼还挺好卖的,这年头不行了,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到这里到这里卖烧饼。冬天的时候卖的好,一天可以卖200多个。
算命的刘先生

算命的刘先生,自称是十八梯乃至整个重庆算命最准的,他说算命就是算八卦,只能算你的今生和下一代,他说他算命从来不说谎,今天要是算到你会在劫难逃,你就活不过今天。他说:“之前我跟十八梯的陈龙,剪了个叫花儿头,长的黑嘘嘘的那个卖废铜烂铁,算了个命,明年非死不可,结果得了不知道什么病,在我去贵州避暑的时候,回来就死了。我说怎么的,活不过今天吧。”刘老先生一副好像能看透人世间所有人的命运一样运筹帷幄。


算命的刘老先生说:“以前这个十八梯呀,可繁华咯,现在呀,人都走光了,就剩我这老头子在这里看着这些破房子,但是我们这些破房子都是宝贝呀,上次那个什么电影都在这里拍过,叫什么来着,《我从你的什么全世界路过》,姑娘你看过没有嘛,那个窗户当时有一对情侣在哪里拍电影呢,一男一女,亲亲我我,拉拉小手,亲亲小嘴,拍个耍朋友都整整拍了三个小时呢。”他还告诉我,之前贵州的一个大学生还找他拍纪录片,他还翻出了他跟大学生的合照给我看。







       他还告诉我:“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重庆作为陪都的时候,这家动漫地带的老房子里面可是国共两党机密的地方,里面有口天井。”他一副好像发现天机一样,悄悄的告诉我,“天井下面有一个宝藏,不知道藏了什么东西,我当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了,是我爷爷告诉我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敢去挖出来。”












到废弃厂拾宝的隔壁退休工人,他基本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看看有啥宝贝能为他所用,他说:“我们中国贫富差距大,富人用的东西很好,穷人只有捡富人用剩下来的东西,人家西方国家穷人富人一起分享好的东西,我们中国永远都办不到。”然后在一大堆废品里面淘出来一个倒酒用的器皿,“这个拿来倒点小酒,才安逸呢,其他的,我才看不上呢,”然后满载收获洋洋得意的走了。








时光在这里老去









留下斑驳的痕迹





牌坊
  古驿七牌坊  今时造城人


大坪
       每天按部就班的路过七牌坊,渝中区大坪有条安静的巷道叫七牌坊,因有七座牌坊密集于此而得名,已经安静了一百多年,每天,市民借道穿过七牌坊街道,脚步深浅不一地消失在街的尽头。古老破旧的房屋,磨得发亮的青石路,和着市民买菜、卖菜讨价还价的市民声音多了几分市井气息,这条老街的“记忆人”已然沉睡在自己的古老岁月里,而那些从始至终忙碌的“造城”人仍然守望着自己的一座城。


清晨的七牌坊下着店小雨





古驿

清朝年间,大坪是出通远门后经两路口至成都的首个驿站,被称“东大路”,彼时,百米石板街道上,贩夫走卒车来车往,热闹非凡,官员送行也都到此,这条路上,石牌坊和石碑林立,成为一条独立的风景线。在七牌坊附近,高高耸立着清道光年间到民国初年的25通石碑,是主城区最大碑林,它们经历百年风雨,是政治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承载者,记录着城市的踪迹和社会的变迁。


古驿四韵之一则

驿站时光安好,锄禾当午,月下剑舞,呼朋唤友,品茶升酒。

驿站岁月燃情,快马飞骑,八百里加急,一路风尘,朝发夕至。

风雪多年,古驿依旧萧萧独倚澜。


       在七牌坊开了三十年的这家老面馆早先不叫根根香,叫下岗工人小面,三十年前刘老太太带领着自己三个下岗女儿白手起家开起了这家小面馆。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开放个体户创业,恢复城乡小商品市场,国营单位进行大量裁员,在重庆粮食局渝中区粮食厂工作的三个女儿被迫下岗,随后刘老太太以300一平的租金价格在七牌坊这条街租下了仅有二十平的小店以养活三个女儿,刘奶奶一提起此事,非常愤慨:“由于店面面积狭小,我们不得不常常将桌子搬到道路上来,让客人也有个宽敞的环境,但是渝中区街道办事处有个以前当老师的女人总是为难我们,有一天竟来掀了桌子,翻了菜篮子,真的很想不通,为什么让我们一家人落魄如此........" 身边的女儿安慰母亲:“不过现在日子好了,凭我们老百姓的一双勤劳的手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跟随丈夫来到重庆的山东女人

         钟包子这家包子店是七牌坊最有名的包子店,开的时间不久,但是生意非常好,老板是一对夫妻,山东女人跟随丈夫回到重庆开了这家包子店,老公负责和面,老婆负责包包子、卖包子,店面很小,只有十来平,外面摆了两张桌子给每天络绎不绝的客人围成一桌,下雨天晴依旧如此。
做了十多年白糕的王大姐



      卖玉米饼的老大姐,很节约,制作包谷饼的工具已经锈迹斑斑,给顾客的塑料袋从来不会再给第二个,但是东西很便宜,所有的饼和包子很大个,价格都在一块钱,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蒸白糕,因为白糕这种东西必须要当天用很细腻的米粉调和做出来。


6



一起在地下商场创业打拼的年轻人
家住大坪正街的陈女士自己开了两家鞋店,至今已有八年,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和丈夫已经经营着同一份事业还是挺幸福的,

以前自己的父母就是在这条街做生意的,我现在也算是继承家业吧,陈女士说:“买鞋子这些年,认识了很多朋友,下了班会一起出去跑步,逛街,吃饭。”

6

年轻美眉们都喜欢到小鱼的店铺买衣服
小鱼从21岁开始卖衣服,今年27岁,至今还单身的她,也希望找个自己喜欢的白马王子,但是每天都必须守着自己的店铺,刚开始买衣服的时候也是没什么客源,后面这两年老顾客很多,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都喜欢到我这里来买衣服,虽然处于这条街最偏僻的角落但是生意一直不错,面对形态各异的顾客,她总说:“我一眼就能看出你身体的软肋在哪里,应该穿什么款式的衣服,什么风格的衣服比较适合顾客的身材,毕竟卖衣服这么多年,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




故土

这些老街旧巷像一片片坍圮的城墙,

渐次调落。

我突然感觉自己像是在穿越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开始到结局,

而我始终只是个局外人,

透视着每一个“造城人”坚强的壁垒。


初见繁华  再见依然

旧时茶馆

曾经繁华一时

再见已是断壁残垣

些许老人仍然守望着这方水土

喝点小茶

谈经论道

或者独自冥思

走着他们自己的日子,

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老却

骑楼  巷弄

心中的老街坊再见依然。
旧时光







一条老街

三两几经沧桑的故事

一段尘封过往的记忆

我开始冥想

在很多年以后

我会不会也成为一个古老的符号

悬挂在这道弯弯的街道


在梦里

那些散落在“旧时光”的人儿

仿佛就在眼前

一条安静的老街旧巷

挑扁担卖东西的吆喝声

门前孩童追赶的嬉戏声

缝纫店里缝纫机的声音

弹棉花的扑蹬声

还有家家户户收音机里的京剧乐

回荡在街头巷尾

真好听

还有这条长长的青石路


公众号ID:niwo0628

万千世界   与你与我


    关注 你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