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难遣的乡愁

 

古往今来,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背井离乡的人比比皆是。于是,乡愁成为文学写作的常见主题。...



1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


无 题
蒲宁


鸟有巢,兽有穴。

年轻的心多么痛苦,

在我向父亲的庭院告别,

离开祖居的时候!

兽有穴,鸟有巢。

心在多么悲伤而激越地跳

在我背着破旧的背囊,划着十字,

走进租来的别人的屋子时!


往今来,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背井离乡的人比比皆是。于是,乡愁成为文学写作的常见主题。崔灏《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询问、李白《静夜思》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沉思、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胆怯以及《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都成了描写乡愁的经典。但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一位作家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他,就是余光中。诗人享誉最盛、传唱最广的作品就是《乡愁》。这首诗,作者仅用了20分钟便写了出来。作者自叙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这首作品不仅出现在199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而且被许多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对于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作者也始料未及。其魅力缘何巨大?正如作者所言,他的乡愁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而“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余光中)。正如钱钟书所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无独有偶,俄国也有一位善于描写乡愁的作家——蒲宁。其《无题》诗写离别祖国之痛苦以及初到异乡的彷徨。这首作品写于1922年,作者流亡到国外后的第三年,是这个“完全脱离自己人民和俄国的不幸的家伙”心情的真实写照。(高尔基语)
 余光中浸染古代文学甚深,《乡愁》的结构也跟许多古代诗词的很相似。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凭,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也是采用不同时空的对照手法,来表现人物处境、思想感情的变化。值得称道的是,诗人一挥而就的《乡愁》巧妙地运用了暗喻式的转喻。作者将乡愁喻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靠乡愁和这完全不同的四项事物之间的相近关系建立起来的。所以它们不是一般的比喻。相形之下,布宁《无题》的抒情结构、手法就比较单一。它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直抒胸臆。但旅人的心从离家时的“痛苦”,到想家时的“悲伤而激越地跳”还是于直白之中包含着深沉,表达了那种难以排遣的思恋。对一个去国别乡的人来说,除了思念中的家乡,一无所有,唯有破“背囊”和上帝同行,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另一类乡愁,其中的凄凉同样感人。诗的第二节把鸟兽的前后次序颠倒了一下,与变化和发展中的诗人情感对应。

真情出诗人。总之,两篇诗感情真挚动人,是乡愁题材中的杰作。






节选自:《比较大学语文》(第三版)
作者:张介明 夏慧勤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众号ID:pupwaiwen  北大外文学堂

如果您对文章感兴趣,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我们会为您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快和我们互动吧。


    关注 北大外文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