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的秘密

 

铜镜的艺术价值绝不逊于绘画,甚至超过了绘画。事实上,铸镜比绘画更复杂、难度更高。让我们一起去探求宝镜诞生的秘密吧!...



铜镜的艺术价值绝不逊于绘画,甚至超过了绘画。事实上,铸镜比绘画更复杂、难度更高。



古代铸镜的主要步骤如下:

1.设计图

铜镜的设计图,反映的是宏大的时代背景,例如东汉时期,道家文化盛行,许多铜镜上的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的道家文化故事。



2.制模

用泥雕塑出镜背图案、铭文,在空地上阴干,再入炉烧制,形成纹饰、造型和铜镜相同的母模。



3.制范

用母模翻制出泥范,然后阴干、烧制成陶范(纹饰、造型和铜镜相反)。一个范只可以做一面铜镜,因为必须打碎范才能将铜镜取出。



4.浇铸将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熔化成青铜,随后将青铜浇注入陶范范腔里,等待青铜冷却,去掉陶范。青铜中的铅可以增加流动性,锡可以调节色泽。



5.打磨

铜镜浇铸出来后,往往被氧化得很厉害,根本没办法照人,这时候就需要后期加工,即在水中清理并打磨铜镜,光亮镜面。
中国铜镜研究会副会长刘东先生指出:“铸镜时只要是中间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问题,哪怕是合金兑比稍有不慎,或是镜范中掉进一粒杂物,甚至是温度、天气出现一点点变化,都会使这件作品达不到完美甚至前功尽弃。”



铜镜独特的审美价值,衍生了它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受现代人热捧。最近十年,随着人们对铜镜认识的加深,铜镜的价格日益上涨,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从几十万元再到上百万元,如今又要从几百万元上冲千万元。



殊不知,在古代,铜镜就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甚至其价格之高,是常人难以接受的。



春秋时期前,铜镜的数量、品种都很少,使用者多是皇宫贵族和等级比较高的官员。在那个时候,普通人没有使用铜镜的资格,就算他们也有钱买得起。



到了汉代,人口逐渐增多,生产力得到发展。汉代铜镜数量多,使用普遍,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这时,虽然平常人也有资格使用铜镜,但是它的价格极高并非一般人能够买得起。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曾以铜镜为珍品赠给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例如现今日本、韩国还收藏着中国的金银平脱铜镜,它们分别为日本正仓院所藏的金银平脱花鸟葵花镜,



日本白鹤美术馆所藏的金银平脱花枝禽兽葵花镜,韩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两枚金银平脱团花镜。



不过到了宋代,由于经济发达,铜镜的产量大大提高,价格也急剧下降,铜镜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普通人也能购买的日常用品。此时,铜镜廉价到按斤买卖,甚至低至200文钱一斤。

然而今天,你只需要几千块钱便可定制一件用古法铸造的铜镜,古徵范铸继承了最古老得范铸工艺,可以铸造出精美的铜镜。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专属您的宝镜。






整理自:aylyq1g 


    关注 青铜镜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