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的小提琴协奏曲

 

王西麟(1936-)是一位中国的作曲家,是中国较少能够掌握西方作曲语言的作曲家之一。在我看,西方作曲语言...



王西麟(1936 - )是一位中国的作曲家,是中国较少能够掌握西方作曲语言的作曲家之一。在我看,西方作曲语言可分为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古典语言,如巴赫、莫扎特之流,仿佛拉丁语,目前已经完全没有人掌握了,不仅东方没有,当代西方也没有,只有听的份儿。而现代语言,如勋伯格、巴托克之流,则还有人在模仿,至于像不像则是另外的事儿。不过,西方现代派风格说白了也不算什么风格,充其量只是一种音乐语言罢了。掌握这种语言的作曲家主要仍在西方,而王西麟则是较少掌握这一语言的东方人种。

王西麟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编号 Op.29/39)作于1984-2000年,跨度之长,实为罕见。之所以跨度长,盖因为无人欣赏,甚至很难有演奏的机会。据作曲家本人回忆,当时以此作品的钢琴伴奏版参加了上海俞丽拿小提琴大奖赛,但名落孙山。若不是作者后来主动和来华演奏的瑞士小提琴家斯特瑞夫(E.Streiff)接触,并获得后者青睐,该作品恐怕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即使在目前,这部作品的演奏版本也依然少得可怜,只有斯特瑞夫的版本,作品2000年完成,2005年才得到首演的机会,却没有录音,2006年底,该作品由斯特瑞夫再次来华闭门录音了一次,指挥家是谭利华,算是这部作品唯一的可听版。

5年时间,对于一个作曲家意味着什么,恐怕谁都知道;5年时间,对于一部作品意味着什么,恐怕没人晓得。

该作品和大多数小提琴协奏曲类似,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省略再现部的奏鸣曲式,是个紧张的快板;第二乐章,帕沙卡利亚,按照斯特瑞夫的说法,是个精彩得不亚于任何伟大作品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托卡塔,是个热情奔放的快板。

把这部作品的唯一录音版本放到网上,是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一种语言的传承,除了这一手段(利用网络),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手段达到此目的。中国的音乐权威是不屑于推广它的,因为他们虽然不掌握这种作曲语言(我也不知道他们掌握什么语言),但是要牛得多了,当然不屑推广它。2005年此曲演奏之后,中央音乐学院的某位资深教授在“音乐周报”发表了大约400个文字,最后一句话是,演奏家(指斯特瑞夫)加演的巴赫的无伴奏独奏曲是那样清澈纯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只有400字的评论中,他告诉我们他印象最深的是加演的巴赫...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转发这一绝响。播放网址附下:

http://v.qq.com/page/l/5/r/l0186a81a5r.html


    关注 artisl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