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系列第六篇:信义为怀的山东商帮

 

这样的人物,不仅是鲁商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商人队伍的光荣吧。...


继续商帮系列。
为群体画像,
为个体立传。
01


今天要说的是鲁商,山东商帮。

鲁商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进行改革之后,齐国出现了中国商业史上首个繁荣期。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邹、鲁“好贾趋利,甚于周人”。等于说,山东人的生意头脑,在商周时期就体现出来。

到了清代,“瑞蚨祥”、“便宜坊”、“四大堂”、“八大楼”,鲁商威震北京数百年;至于现代,如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鲁商军团”,跨出国门,屡创商业奇迹,同样让人刮目相看。

山东商帮有山东人的特点,重在一个“义”字上。山东商帮的特点是质朴单纯,豪爽诚实,讲求信用的商业道德和规范的商业行为。



02
如果以漫画的手笔刻画山东商帮,那会是什么形象呢?“左手拿着论语,右手拿着算盘”。

这有好的一面,孔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义利观的长期教化,使鲁商这个群体格外具有道德感。

重信义,讲规矩,恪守信用,办事靠谱。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很踏实。

稍微不利的一面,孔孟之道“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压抑了鲁商的形成。

19世纪中叶,有德国人李希霍芬曾做出这样的评价: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却不太适合于商业。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商业巨子孟鸿升于1893年创办瑞蚨祥绸布店,直到今天,还屹立在北京前门。他数次去邹城认祖,却屡次而被拒门外。因违背祖训,弃读从商,家族不认他。
03
该说说鲁商的两个代表人物了。一个是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孔子宣传自己学说周游列国时,子贡一直陪伴左右,顺手把生意做了,而且做得还挺大。

这是子贡厉害之处。他不仅具备经商致富的本领,还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儒商鼻祖”。
04
另一位是陶朱公,富甲一方。他的财富故事,我此前说过,更很能体现信义的特点,他仗义疏财,三聚三散,后人尊他为“财神”。

陶朱公,本名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随后,大功臣范蠡放弃高官厚禄,修书一封,辞职走了,这就是他的“一聚一散”。

范蠡辞官后,改名换姓,到了齐国,没有几年,靠耕种又成了大富翁。以至于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他觉得名声太大,不是好事。于是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是“二聚二散”。

后来范蠡来到陶(今山东肥城),自称“陶朱公”,开始做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又赚了大钱。但是,陶朱公再一次把钱财散尽。这是他的“三聚三散”。

正是因为陶朱公有这“三聚三散”,后人才把他尊为财神。史学家司马迁为此赞叹说,“陶朱公三迁皆有荣名”。意思是搬了三次家,都留下了好名声。
05
关于“财神”陶朱公的义气,还有一件小事咱们来掂量掂量。

有一次,陶朱公资金不足,周转困难,向一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借据出门讨债,不慎把包裹掉到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化作泡影。走投无路,来到陶朱公家。

陶朱公知悉情况后,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送了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他的仁义之名也由此广为传播,做起生意,更是顺风顺水。



老马感慨,世人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陶朱公不这样,他拥有赚钱的本事,却也很愿意扮演“散财童子”的角色。他总在人生的巅峰适时收手,急流勇退,钱赚得诚信,散得义气。

这样的人物,不仅是鲁商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商人队伍的光荣吧。
历史阅读:
商帮系列第一篇:神秘的潮汕商帮
商帮系列第二篇:反哺故土的“宁波商帮”
商帮系列第三篇:“汇通天下”的晋商
“商帮”系列第四篇:儒商风范数徽州
“商帮”系列第五篇:爱拼会赢的福建商帮


    关注 老马价值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