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看病难?——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大健康话题分享

 

医改的难题不在于改药而在于改人...

导 语
第45期亮·晚餐如约而至,“回+双创社区”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方,与亮·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谋划大健康未来!席间,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先生对于“医改的难题在于什么”进行了深度分享。


1

嘉宾


苏贵光先生
 

北京市昌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拉开改革攻坚序幕之年。2016年的医改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对新常态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都具有积极影响。

北京昌平区站在这个风口上,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有特殊的意义。未来我们会给健康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空间。第一是企业数量上,目前,整个昌平大健康领域的企业有400多家,昌平的生物医药机构数量(研究机构、企业数量)在全北京市也是最多的了。第二是扶植资金上,我们成立了大健康的产业基金,其中的一个母基金是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或者是大健康的。第三是医疗人才上,昌平聚集了大量的研发人才,而且人才高度聚集。象回龙观和天通苑这两大社区,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化的年轻人大量聚集。因此,昌平的大健康产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

2

当前医改的难题
不在于改药,而在于改人


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很多医改的文件,但是真正动体制的很少。举例来说,昌平有很多药厂(包括中药厂),如果只一味地降药价,还要保证药材原料品质和疗效,那这个药就基本上亏本生产了,真正药厂并没有挣多少钱,很多药厂中药挣钱很少,就是以量来维持药厂的运作。所以再降价实际上要想用道地的药材很难,它本来成本就很高。

一说医疗改革,很多人都会说是因为中国就医难。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一般性疾病在国内就医其实不难,某种情况下比国外方便多了。这方面有过国外就医经历的人或家里有在国外上学的人感受最深。中国看病实际上相对很容易,但是要看好的医生,名医确实很难。因为人太多了、基数太大了,都想看好的。另外一个就是北京难是全国有关系的患者或者是重病的都集中在北京,这个也显得我们北京的医疗资源很紧张。资源分配不均,让医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个是你找的医生不一定能看好你的病,另一个医生开的药不一定治好你的病。

总之,医和药都重要,都以让你痊愈为结果。在这个结果导向下,医生渴望遇到自己最对口的病人,因为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精进技术的途径。然而,大医院每天忙得就像战地医院,完全无法建立相应的筛选机制。叫了多年的分级治疗,进展甚微。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就会产生排他性,总会有人先到先得,总会有人得不到。

我认为真正的医改还是改人,本质上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让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活起来。

3

如何改人?
如何调动医生看病积极性?


现在的医疗制度,导致病人、医生、医院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在信息孤岛面前,造成了运营的低效率,而这种效率只要提升一个百分点,就能救人无数。怎么提高效率呢?关键环节在于医生。

我个人觉得医改如果只是从药上改,只是从收费上改,没有从根上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所有的制度改革都是在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要的,就是用市场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谁是最主要的核心的人?医生。所以我个人觉得真正医改要想成功,一定要尽可能地把医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让医生得到体面的生活,有相应的体制,保证医生在正常的这种劳动强度下,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些高级医生的医疗,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

我相信在医疗产业方面今后会发展得更快、更扎实,可能这个产业的生命力会更强。

“回+双创社区”倾力打造一个集“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六位一体的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圈,服务于昌平区乃至京北区域的创新创业。


    关注 回龙观创新社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