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作不生气

 

人对自己的情绪有三种形式的表现:  第一是有情绪,但意识不到。当事人会说,我真的没有生气。而旁人已经...



人对自己的情绪有三种形式的表现:

  第一是有情绪,但意识不到。当事人会说,我真的没有生气。而旁人已经看到了他生理的变化,比如满面通红、双手发抖。这一种情形,说明当事人的理智和情感严重脱节。这样的人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没有问题”。这样的人也知道自己不是圣人,既然不是,为什么没有问题呢?究其原因,是他的眼睛里面,全是别人的错误,或者他可能生活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幻想中。总之,心高了。

8月下旬,第三期心灵环保学习班在秦皇岛举办。在学习的第二天,一位学员说,老师你的课有问题,怎么我原来没有怨恨,今天开始感到怨恨了呢?我问,你是原来没有怨恨,还是没有意识到有怨恨?该学员沉思一会说,是我把怨恨埋起来了。(学习结束之后,这位学员主动给婆婆磕头和好,一家人皆大欢喜。)

第二是意识到有情绪,但口头上不承认。比如陈佩斯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主角对配角说,你不要有情绪;配角说,我没情绪。再比如有的人,已经厌烦得频频看时间,坐立不安了,却强作笑容地说,大家多坐会多坐会。还有的,明明很怨恨他人,却说,我不应该怨恨,我不能怨恨。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明明非常生气,却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这种撕裂,真的很不舒服,乃至很痛苦。

第三种,是意识到并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里面还分三类情形:

一是带着暴力地责怪别人,比如:要不是你,大家怎么会受罪!

二是带着暴力攻击自己,比如:我真蠢!当年我怎样就选择嫁给他了呢!

三是如实地表达出情绪和自己背后的原因,比如:我很愤怒,因为我很重视公平。(更深一层的化解,是去考察所重视的与所在意的,实质是什么呢?是谁在重视呢?)

在这里,我想再讨论一下“装作不生气”。

装作不生气,就是装作比自己的实际水平高。

装的目的之一,是去维护一个面具,塑造一个形象。这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不诚实。而不诚实与本性是相违背的,本性受逆,会自然地产生痛苦。

目的之二,是想逃避短期的痛苦。但这种逃避,只能制造更多的痛苦。很多赌博上瘾游戏上瘾的原因,就是在逃避一个心结。

古人说,自诚而明,实事求是是通向觉悟的道路,古人又说,心言直故,不走弯路。说来说去,获得真正自由的第一步就是不装。

可是不装是很难的。

一是文化氛围,中国的文化自南宋之后,大兴伪装之风,汉唐的真实传统几近于无。士大夫阶层,因为主流学术界对善的要求过高,必须无所求而为才是善,所以不装做不到,只好装;甚至鼓吹“喜怒不形于色”是涵养的象征,其实这种人挺可怕的。他对自己都不诚实,会对你诚实?因为几百年来的装,所以我们从小习惯了装。

二是利益得失,在社会上,装就极可能得到利益,不装有可能丧失眼前的利益。但是长期来看,不装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而且还有着身心和谐的巨大利益。

从习惯于装,到完全不装,是一个逐步放弃心理防御、卸下面具的过程。

愿有心人都来走上这条真正的自由之路。


    关注 刘畅的快乐驿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