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女知青

 

没错,又是他.........





这本小说讲了什么东西,我们且看下面这一小段的描述:

“讲述青春年少,娴淑雅静的女知青娅梅60年代因为命运离开都市;70年代,为了爱情而留在乡村,80 年代,不知道为了什么,她返回都市,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和苦斗;90年代,当诸如情爱、金钱、荣誉等等,在她似乎都已获得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至21世纪,韶华逝,容颜已改,再返当年的田园乡村定居时,却是夫非夫、子非子、情感非情感、乡村非乡村、人世非人世……”

基本上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在上面这段描述中都已经交代得清楚明白了。阎连科是一个善于讲述农村和城市关系的作家,或者说,阎连科是一个善于处理矛盾的作家,情感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人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

在众多的阎连科的小说当中,这本应该算不上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从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上来看,这部作品和阎连科的其他作品比较起来,可能并不是一部多么趣的作品,所以,对于阎连科的作品而言,我不会认为这部作品是必读的作品之一,所以,我的观点已经摆明白了。接着谈几点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第一,阎连科是一个擅长于写乡土的作家,在他的作品当中,基本上立足于乡土的环境来写作是一个主旋律,所在的乡村通常又都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乡村,甚至吃饭都吃不饱的大环境。在乡村里的人,每个人都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企图挣扎和抗争,我觉得,在这部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关于乡村的那部分描写,我觉得很棒,是熟悉的感觉,是他擅长的东西,读起来很饱满,但是,相比较之下,阎连科关于城市的那部分,读起来好像总是欠缺点什么东西,我这样说的感觉完全是一种对比的感觉,我觉得阎连科的写作方式里面,对于所谓的城市奋斗和富裕似乎是没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概念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阎连科想要他富裕,所以他就富裕起来了。”当然啦,小说的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就是扮演者上帝一般的角色,但是,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常常问不能买单的。还记得《炸裂志》吗?从一个小村庄到一个大都市,作者说要有,所以就有了,从魔幻到角度上来,我挺佩服这种写作方式的,但是,一旦贯穿了多部作品,我就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许是有点偷懒的嫌疑。

第二,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当然算得上是很清楚明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多么特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会说,在相同的视角下,在相同的主题下,不同的作品可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动,但是,我真的很遗憾的觉得,在这部作品里,一方面我没有感觉到视角的不同,故事也是“一切都在意料之内”的发展,甚至我半点不夸张的说,在读这部作品当中甚至没有感动到我,那种文学带个我的那种触动到心底深处的东西也是很少的。当然,我这样在谈这部作品的时候,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下的:1,我就着阎连科的多部作品在讨论他的这部作品。2,不管前面我说了多少批评的话语,完全是因为他是阎连科的作品,所以,我会有一种 先入为主的期望在。

第三,如果是对阎连科感兴趣的话,我觉得,这部作品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你逐渐发现,原来在这个作家的写作方式当中,好像存在某种“写作的套路”,多部不同作品的阅读才能够对这种存在的”套路“有进一步的把握。不管怎样,这还是一部带有很强的阎连科式的小说,从语言上也好,从故事的起承转合上也好,从故事主题的情感处理方式上也好,都是很重的阎连科的味道。


    关注 丑人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