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胜于正确:从最近浙江省展的争议说起

 

这是一篇关于摄影的文章,从大飞哥那里拐骗来的。。。。。...



这几天,摄影界最热闹的事情,大概就是浙江省展引发的争议。其中一篇题为《路在何方》的文章,截至我写作时的阅读量超过了五万,对于纯摄影文章而言,覆盖面已经很惊人了。这件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在浙江省展评选中,一些艺术类获奖作品带有较为明显的“当代艺术”特征,这一结果引发了一些摄影人的异议。

现在争鸣的文章也出现了一些,显得沸沸扬扬。那我们就先做第一件事情:

分析一下这件事情本身
是不是浙江省展中“当代摄影”包打天下了?
如果只看《路在何方》这篇文章,很容易感觉这次评选“当代”独占鳌头、“传统”无处容身。不过从浙江摄协网站上看到相关公示材料,我们才会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记录类商业类且不说,在这次艺术类的评选中,也有很多获奖作品并不以“当代元素”为特色。我们举出一些图片为例:
金牌  寻山记
银牌  故园遗梦
铜牌    寻佛
铜牌  未来之星
铜牌  山水越剧
铜牌  暮归


如此看来,非要说这次省展的评委团从观念上排斥压制哪种风格,恐怕是站不住脚的。
鼓励当代艺术和摄影结合是正确的吗?
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区别,就在于敢于突破审美的固有范式,甚至不惜带来表现形式的夸张变形,更加突出展示创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从文艺复兴以来,艺术走的就是越来越人性化的道路,当代艺术轻形式、重感受,比以往更贴近于人性的表达,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相比于传统审美观念,感受和思想的丰富程度更高,“闪转腾挪”的空间更大,也有助于艺术创作更加从容和自由的表达。当代思维根本上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人自身更加重视的产物。进入各个领域(还不仅仅是艺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评委有鼓励当代元素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为什么这次“当代范”作品不尽理想?
咱们不避讳,这次评选出的一些作品中,模仿痕迹,完成度不高、作品精神内核不够深入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件事情不难理解,当代艺术在我们国家发展状况就是一句话:底子薄。高校教育几乎不涉及,理论研究十分有限,实践当中也缺少足够多可以学习的成功案例。其实摄影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观实在,如何将这种纪实特性和当代艺术重在表达的要求相结合?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要求中国摄影人先拿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实属苛求。

公平的看,浙江摄影在全国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但是也不可能脱离时代局限性。对于一些作品本身的瑕疵,我倒不认为是评委的眼光有问题,而是这个阶段,水平确实也就是这样了。当代艺术和摄影的结合,注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然总要迈出第一步。第一步再歪歪扭扭也要比固步自封强一些。但就这些作品来说,虽然自己或多或少有问题,总归是带着很多“想法”的,和一般“驾轻就熟”的沙龙片,“敢想”本身就是一个亮点。

好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次评选的创新是有合理性基础的,程度上也远远没到“出大格”的地步。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
为什么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几十年,我们的观念发展太快了。

给大家一个年份,1976年,大家回忆一下当时的文化产品是什么样子?当时的创作理念是什么样子?多数“样板戏”对人性的关注,还远远不如600年前的文艺复兴。可是今天,在最前卫的艺术领域,已经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了。

人家600年的路,我们只用了40年走下来。

走得这么快未必就是好事,不可避免的造成观念过度的碰撞和冲突。“拥抱变化”这件事其实有点反人性,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一套”被另外一代人抛弃。即使是在一个缓慢发展的社会中,每个时代人之间互相看不顺眼也是常态。而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时间的稀释作用不发生效果,不同理念被放在一个时间点上硬碰硬。我们可以试想,一个80年代形成创作理念的人,和一个去年才形成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欧洲人可能是三四百年形成的。这相当于把达芬奇和杜尚放在一间屋子里,画风真是凌厉无比!

一些变化和创新,被另一些人“看不顺眼”,这是我们完全能理解。然而大家的事情总还要做下去,那么就是最后一个问题:
看着不顺眼,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创作理念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不是“新”就胜于“旧”。任何一种观念,只要有创作的上升空间和愿意欣赏的受众,就可以发展下去。在欧美当代艺术最发达的地方,传统、通俗、大众的艺术产品同样得到很多人的欢迎。大家各自进步,并行不悖,所谓“百花齐放”,也就是这个意思。

回到这次争论当中,有的摄影人对作品有争议,例如提出金奖作品《物象图》的手法和韩国摄影师李明浩的作品“形似”。这样进行正常的业务批评,有助于摄影创作的提升,应当鼓掌欢迎。


韩国摄影师李明浩作品
但我很不愿意看到的是,一些批评的言辞脱离了作品和观念,而指向了评委的人身。这样一来正常有益的学术批评,就变了味道。我手懒,截图如下:



不得不说,如此言辞已经脱离业务,把注意力放在人身上。我很担心,这种文风会助长影友一种不正确的心态:
我看不顺眼的,就是错误的!
急急忙忙把看不顺眼的东西斥为异类,确实是让自己心安的好办法。但是不是也就封死了自己继续进步的空间呢?有的影友说某些作品颠覆了自己几十年来的观念,仿佛这是很大的罪。飞哥倒是想提个醒:

您几十年来的观念未必那么金科玉律不可侵犯,为什么不先去试着理解,试着让这样的“颠覆”成为自己又一次进步的契机呢?

去年秋天,恰好就是在杭州,飞哥提出过一个观点:面对艺术,宽容比正确更重要。艺术毕竟是个性化太强的事情,即使不考虑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观念之间对立的现象,也掺杂了足够多的非理想因素,谁也很难说自己就代表了正确。相应的,谁也很难说自己反对的就是错误。既然如此,对于异议者,持一份宽容,就变得很重要。无论观点同与不同,对异见者保护和扶持一下,多一些有想法的人去尝试,对于我们都很爱的摄影艺术,终归是利大于弊。看不顺眼直接揪过来骂一顿当然痛快,但实实在在的说,基本上属于没有受益者。

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摄影世界很复杂,我们每个人都有不理解、不赞成和想要批评的事物。对自己不理解的首先学习和认知;对自己不赞成的秉持宽容和尊重;在批评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蔓不枝。这样会让摄影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更多关于摄影的好内容可关注公号:大飞哥


    关注 微言薄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