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四川省人艺案例分析

 

自2012年实现转企改制以来,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坚持创作高品质的舞台作品,尤其在话剧创作方面取得了不俗地成绩。...



点击上方“川艺培训中心微课堂”蓝字
关注我~

 自2012年实现转企改制以来,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坚持创作高品质的舞台作品,尤其在话剧创作方面取得了不俗地成绩。从创作话剧《雪域忠魂》开始,陆续推出了《巴交龙布》、《范长江》、《铁血西迁》,接着又创排了《赵一曼》等。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通过这些作品的创排、演出,以及对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总结出自己的艺术创作发展方向:立足于四川特色,挖掘埋藏在巴蜀大地的宝贵人文资源,彰显中国精神,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在话剧创作中,省人艺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法子。

讲好中国故事
挖掘梳理巴蜀地区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讲述弘扬正能量的中国故事。推出话剧《巴交龙布》、《铁血西迁》、《赵一曼》,复排演出话剧《雪域忠魂》,打磨提升话剧《范长江》。

《巴交龙布》于2015年5月进行公演,并于当年11月赴北京中国剧院进行演出。该剧荣获2015年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以及单项奖中的编剧奖、导演奖和表演奖。

《铁血西迁》是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话剧,于2015年9月创排公演。该剧荣获了2015年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剧目奖以及单项奖中的表演奖。

狠抓体系建设
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将创作生产中心随意性、不确定性转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保障。2015年出台了《制作人制度》、《艺术创作项目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戏剧创作和扩大票房销售扶持奖励政策的意见》。在“引进资金”、“票房推销”等方面制定奖励政策,以激发员工热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成立艺术室,使艺术委员会工作常态化,新组建市场营销中心、艺人经纪部、这些顶层设计,形成了制度,剧院的生存发展人人有责,不以艺术家个人喜好作为出品剧目的标准。

创新合作方式
共享题材资源、创作资源、市场资源,打造具有“巴蜀人文特质”的优秀剧目。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积极与市州文宣部门和大行业合作,发掘巴蜀特质文艺作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题材转化成剧本储备。

2015年,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继续秉承与市州、行业合作模式,话剧《巴交龙布》与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合作推出,话剧《赵一曼》与宜宾市委宣传部合作创排。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剧目生产“等靠要”的惯性。在创作资金上有了一定的补充,加上政府的扶持,完成剧目的可行性增加了、影响扩大了、机会更多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



(以上来自我中心承办的四川艺术创作培训班培训内容整理摘选)



    关注 川艺培训中心微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