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看国外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昨日的文章介绍了国内研学旅行的相关情况,我国的研学旅行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要改变原来的重“游”轻“学”的形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发达国家在研学旅游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相对于我国较成熟,或许为我国研学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日常活动:

  • 日本:研学旅游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起源于1946年的“修学旅行”,涉及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施中,学校会依据学生的年龄不同而侧重有别,时间一般为期数天。
  • 小学生主要就近参观名胜景点或是集体泡温泉;
  • 初中生不光去名胜景点,而且把教科书中出现的国会议事堂、东京塔等列为参观景点;
  • 高中生则倾向把参观地点定位在自然体验或了解往日战争的悲惨历史,修学旅行常去冲绳、广岛、长崎等地。
  • 另有不少学校尤其私立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出国修学旅行,并将此作为特色写入招生简章。
 

  • 韩国:在韩国,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研学旅游,其中较有特色的形式是毕业旅行。韩国教育部门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目,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够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研学旅游的范围也不囿于本国内。
  • 如2014年,韩国大学生“东北亚大长征”活动就选择高句丽的开国王城——位于我国辽宁省的五女山城,以及高句丽时代遗址——我国吉林省集安市、敦化市、东京城等地进行考察。


  • 英国:作为现代旅游业诞生地的英国,一直以来就有崇尚研学旅游的风气,被称为“大陆游学”的TheGrandTour,实际就是研学旅游。
  • 早在17世纪,英国王室就有教师带领王子们周游列国的先例;
  • 到了18世纪,这种游学普及到英国上流阶层;
  • 到19世纪,倘若当时英国的青年学子,尤其是贵族子弟不曾有过海外研学旅游的经历,就会被人看不起。
  • 今天,很多英国家长会选择在暑假带着孩子一起旅行,有些没有家庭出游计划的学生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出游,在旅途中学习知识。
 

  • 美国:美国家长较少有“望子成龙”的功利念头,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还是凭借兴趣爱好,所以研学旅游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 美国霍奇基斯高中甚至曾组织10-12年级的学生去南极开展为期3周的探险之旅,让孩子们在考察南极半岛和周边岛屿,观察鲸鱼、磷虾群,拍摄帝王企鹅、海豹、冰山的同时,听取随行的南极科考专家学习生态学和当地历史。此外,不少美国高中生会在假期里参加国内名校游,了解高校特色,为将来升学选择做准备。


  二、特点

1、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

青少年学生是研学旅游的主体和中心,是研学旅游能否成功开展的核心要素。不难发现,许多国家在进行研学旅游前期设计时,会对研学内容、时间安排、活动距离、线路规划等进行充分考虑,主要的依据就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父母、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为了确保他们研学旅游安全,活动范围较小,主要为周边场所;到了中学,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求知欲望增强,所以研学旅游范围有所增大,甚至是跨出国门。而且与课堂教学相比,研学旅游更注重让孩子们以轻松愉快的游乐方式进行学习。

 2、以学校为主要组织单位

学校是教育的组织机构,也是研学旅游的主要组织单位,其中包含内部的班级和年级单位。从各国实践来看,以学校为组织单位的好处在于,一来有助于让青少年在熟悉的集体中开展学习活动,培养集体意识;二来便于校方组织和管理,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和针对性,同时节约活动成本。美国霍奇基斯高中组织的南极探险之旅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与学校作为活动组织单位是密不可分的。

3、明确的主题和目的

在这方面,美国高中生的名校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名校游作为美国高中生假期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和高校对其主题和目的都非常明确:学生假期游访高校,目的是尽可能地了解各高校专业特色、校园环境等信息,以便为将来升学选择做好准备;高校在接待这些高中生时,也希望通过讲座、校园参观等方式,尽可能吸引他们选择本校。为此,很多大学在接待高中生来访时,通常由招生办公室主办讲座,由教职人员讲解学校特色、专业优势、学生分布等,并由在读大学生带领这些潜在的“学弟学妹”参观校园,尽量使他们对本校留下较好印象。

4、以良好的社会支持为发展助力良好的社会支持

这方面,日本代表性最强。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支持:修学旅行被写入了日本国民教育大纲,纳入了学校教育法;

其次是中观层面的专业机构支持。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ETI)作为公益法人,负责对修学旅游进行研究、调查,进行资料信息的汇总及分析,并为外界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处理有关修学旅游的申诉及请求,同时为修学旅游提供资金及人力资源支持等;

最后是微观层面的行业企业支持。研学旅游很多时候会委托给商业旅行社操作,经过有关机构认证、口碑好、业务专业的旅行社,才会成为学校的合作首选伙伴,确保研学旅游的安全、有效、有序开展。

此外,日本的交通运输部门还专门为研学旅游开设专列。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运营公司会在修学旅行旺季开设到京都的修学旅行新干线专列,为参加修学旅行的师生提供便利。

三、启示

1、尽快完善研学旅游相关政策制度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带有强烈教育目的的旅游形式,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不能单纯依靠以利益为目标的普通旅游市场调节,需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虽然目前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2014)对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各地试点也纷纷出台文件对国内研学旅游进行规范,但是针对有关监督管理、财政支持、安全风险防范等更为细节的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2、抓紧设立研学旅游的专门管理机构

有了政府政策支持,还需要有一个更为专业的部门对研学旅游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可以参照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的样本,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协会,组织人员开展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定期组织相关的调查统计,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进行市场化、科学化的管理等,在学校、市场、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是要不断丰富研学旅游的产品

研学旅游产品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开发设计。

丰富研学旅游产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比如现在有很多新的旅游业态诞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等等,都可以纳入研学旅游的范畴之中,在“游”中“学”;

第二种是整合优化现有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如最近山东发布的十大“国学之道”研学旅行品牌,就是整合省内旅游资源,优化线路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4、是要加快研学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研学旅游除了要“游”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美国学生去南极开展游学活动,随同讲解的是在南极工作的科考人员。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承担研学旅游讲解工作的基本为学校教师和景点导游,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领域,尤其是一些知识交叉的领域,会显得力不从心,如生物学领域、古建筑领域、高科技领域等。如何培养“既懂行、又会讲”的研学旅游专业人才,也是我国研学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中国旅游报


    关注 静看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