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带你领略寄学于游的乐趣

 

游与学二者如何兼得?研学旅游带你领略寄学于游的乐趣!游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假期...



游与学二者如何兼得?
研学旅游
带你领略寄学于游的乐趣!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生而言,利用假期来一场研学之旅,可谓求知和游玩两不误。在奇山秀水间追寻先人足迹,在古村老巷里感悟民俗风情,在热带丛林中探险大自然的奥秘…… 寄学于游,将课本中的枯燥文字知识借助旅游置换成鲜活的现实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国内有名的游学圣地去领略一番。
品味文人墨客笔下的桂林山水


千百年来,桂林山水,令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也吸引了多少人为之神往陶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这人间福利的奇山秀水。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对桂林山水的这一美誉至今仍被天南海北的游人津津乐道。

最早与桂林山水结缘的画家是北宋时期的米芾。大约在公元1070—1075年期间,20多岁的米芾在桂林任临桂县尉。传说他画过不少桂林山水题材的画,其中一幅《阳朔山图》尤为出彩,画中有米芾亲笔落款:“拜石人,居岩壑,至奇之地,作宦佳处,无过于此。”比米芾稍晚几十年的张孝祥在歌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中就写道:“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



有人认为:“从后世画家所摹写的米芾山水画作可以看出,‘米点山水’的原型和灵感应该就来自于桂林山水。”也就是说,桂林山水早在900多年前,不仅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题材,而且,启发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创新,造就了中国山水画中最早的“印象派”。在漓江画派出现之前,米芾的意义不仅在于最早描绘桂林山水,而且据推测,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影响甚大的“米家山”水墨技法,“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渲染出云的流动,以及云雾中的山水”就与米芾面对桂林山水的感悟有关。



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抵达从未涉足的远方,继而培养人们欣赏自然美的审美能力,进而帮助人们“按照美的法则”改造自然。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具体写实,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使人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无论是雄伟,无论是壮丽,无论是种种可以使对自然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
到安徽宏村开启写生之旅


走进中国画里的乡村——安徽宏村,在这里,你将放松身心,感受自然,和朋友畅谈和老师交流,还可以拿起画笔描绘心中风景,举起相机留下精彩瞬间。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宏村依山傍水,走进宏村,宛如走进了一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颇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味。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宏村还成立了艺术写生基地,可接待上千名学生写生,摄影,采风。已成立多年,来此写生的学校从开始时候的几家到目前的几十家,目前很多国内知名院校的师生每年都来这里美术写生,陶冶情操。
在热带丛林中学习野外求生技能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也是中国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热带森林区。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

穿越热带雨林也是最佳的野外生存体验。与雪山、沙漠和绝壁等挑战人类身体机能极限的户外不同。穿越热带雨林更考验你的生存本能和智慧。在雨林中的行走技巧、如何生火做饭,如何寻找野外食材,如何选择营地,怎么防范吸血毒虫、防蛇、避开大象和野牛…………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剥离开社会原来那个自然的我们是怎样生存下来的。也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面对大自然我们不需要挑战和超越,需要的是了解和尊重。



勐远在西双版纳南部的勐远,深处勐腊原始森林保护区,重山环抱、丛林密布,在进入到真正的热带雨林之前,我们在经过雨林的边缘地带,可以学习丛林里的一系列生存技巧,通过短途徒步锻炼行走的技巧,观察雨林里的生物,你会发现像楼梯形状的寄生植物叠叶楼梯草,宛如鸟巢的蕨类植物,还有列队欢迎您的诸多菌类植物和小昆虫……等。热带雨林的概念也渐渐清晰起来,在清澈的溪流畔,巨大无比的千年榕树,早已敞开它宽大的胸怀,等待着您像泰山一样自如的攀爬,尽情的释放。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部分文字摘自旅游周刊)


    关注 静看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