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社员文章第一弹

 

本次选了三篇文章,分别关于希特勒,周邦彦和陆秀夫。...



以下是来自本社社员的三篇文章,每篇介绍一位历史人物,风格迥异。旨在普及历史知识,激发各位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

诡异的人物介绍——元首篇
来自  沈疏桐

“人生像一场比赛,你拼命地往前跑,最后才发现,这场比赛,是折返跑。”
元首,本名希特勒,祖籍奥地利。从小立志成为一个画触,但是因为他并不触,所以一直没考上艺校。更加悲催的是,元首父母双亡,于是只得在维也纳街头出演真实版的《元首流浪记》。之后元首参加了一战,有了大家熟悉的啤酒馆事件。之后元首学习了大量的演(杂)讲(耍)技法,于1930年让NAZI党成为了德国第二大党。

1933年时,元首成为了总理。1934年,元首将总统与总理合并,创造出了一个叫做元首的职务。

于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希特勒,只有元首在整个欧洲的版图上花式作死。

1935年,元首单方面撕毁凡尔赛条约。

1936年,元首开始大规模咔嚓肥皂盒子,

1937年,元首与意呆和本子勾搭成奸,签订契约,愉快地开始3P(雾),成立了轴心国。

1938年,元首吞并了自己的老家奥地利。

1939年,元首与老大哥签订契约,9月1日,也就是开学的那天,波兰惨遭独平露镇。我们所熟悉的第二次拍板砖大赛正式开始。

1940年,白旗在法国的上空飘扬。

同年,不列颠空战开始。

1941年,元首在解决掉某个拖欠债务的郭嘉之后将咸猪手伸向了老大哥,当然,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平时来的更早一些。。。。

不出所料,元首的部队在遭遇到了老大哥的冰雪魔法以及为了祖国双重BUG之后各种投诉,但鱼唇的元首还是图样图森破,让大家继续战斗。而与此同时,猪队友意呆弱弱地举起了白旗滚回家吃面去了。元首的情况渐渐变差。

1945年,大哥顺利反攻,元首在与七万个嫂夫人(雾)结婚之后选择了狗带,留下了千古骂名与一大堆鬼畜,还有一个比他一生奋斗之前更加凋敝与禁锢的江山。

人生像一场比赛,你拼命地往前跑,最后才发现,这场比赛,是折返跑。
周邦彦简介
来自 周公谨(笔名)

“他的词包罗人间诸多美景与哀情。其富艳精工的风格,不仅承袭了前人如欧阳修、秦观等人的长处,更开启了后辈如吴文英、姜夔等人的先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他少时生长在钱塘,博览百家之书。元丰二年时,二十四岁的他进入太学读书。元丰七年,周邦彦书写了一篇赞美王安石新政的《汴都赋》来献给正在推行改革的宋神宗。这篇上万言的《汴都赋》行文模范汉赋,辞藻华丽,极工尽巧,通篇尽是些连当朝重臣也不认识的古文奇字。宋神宗惊艳于周邦彦的才华,便将他提拔为太学正。此后五年,周邦彦一直在太学里潜心研究文章辞藻。

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改革宣告失败。曾经支持过新政的周邦彦因此受到牵连,于元佑二年被外放出京,辗转于庐州、涑水等地,羁宦漂泊。直到十年后的绍圣四年才被召回京城。之后周邦彦仕途平顺。在政和七年,他被提举到掌管乐律的大晟府工作。几年后,他又被派去主管顺昌等地。宣和二年,六十六岁的周邦彦病逝于南京。

周邦彦所作的词词风华美细腻,结构布局很有章法。他的词作中既有描写夏日风光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亦有叙述上元佳景的“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既有与好友将别时的哀愁不舍“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亦有宦途失意时的故作洒脱“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既有年少时旅居京华的思乡之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亦有年老时饱经沧桑终返京城的惆怅之感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他的词包罗人间诸多美景与哀情。其富艳精工的风格,不仅承袭了前人如欧阳修、秦观等人的长处,更开启了后辈如吴文英、姜夔等人的先河。

周邦彦不但擅于写词,更长于作曲。他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顾曲堂”,用的是三国时“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可见他对自己作曲才能的自信。南宋的陈郁在其《藏一话腴》中写道周邦彦“以乐府独步,学士、贵人、市侩、伎女皆知其词为可爱”。在周邦彦去世二百多年后,杭州的歌女仍能唱他的词曲。正是因为周邦彦通晓音律,因而他所作的词作音韵和谐,圆转流美,才被广为传诵。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周邦彦词作中所蕴含的字句与音律之美。

周邦彦固然擅长写词,然而在古代,词却常常被认为是秦楼楚馆间的淫词艳曲。也许正因为如此,元人才评价周邦彦“疏隽少检点”。近代的王国维在写作他的《人间词话》时,也因为看不上周邦彦的人品而写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但是王国维在老年时,又十分推崇周邦彦的词作,甚至认为他是“词中老杜”,甚至书写《清真先生遗事》来为周邦彦洗刷清白。事实上,虽然古代词并不入流,但是这却不代表文人们都不愿写词。以词来写烟花巷陌里的风流韵事,以诗来写朝堂之上的军国大事。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常态。周邦彦也曾写过议论朝政的诗与杂论,只是多数已然失散。
天水相与永
来自  宫笙榆(笔名)

“明明知道那个腐朽软弱的王朝已是山穷水尽,没有人能阻止自西北而来的铁骑将其毁灭,可他却放弃了一切投降逃跑与偷生的机会,生生将那个王朝延续至了最后一刻,与之一同葬于汪洋。”
时光荏苒而转瞬白云苍狗。自从尘埃落定后,那座南方的岛屿已经历了几十万次日升月落。百年前在这片海域之上殉于天水一朝的人们,也早已化作沉寂海底的残缺枯骨。属于他的一切,都渐渐消散于时间的长流之中。

他是一个怎样愚蠢的人啊!明明知道那个腐朽软弱的王朝已是山穷水尽,没有人能阻止自西北而来的铁骑将其毁灭,可他却放弃了一切投降逃跑与偷生的机会,生生将那个王朝延续至了最后一刻,与之一同葬于汪洋。

他,陆秀夫,南宋最后一任左丞相,在蒙古人挥师南下,南宋六合全覆而被逼于崖山一隅之时,临危受命,带领着风中败絮般的海上朝廷顽强抵抗骁勇善战的元人,最终背着帝昺跳入海中殉国而死。

他少时聪颖好学,十九岁时文天祥同榜考上进士。时任两淮制置使的李庭芝听说了他,便将他罗入自己幕下。李庭芝的淮南幕府因网罗众多人才而被称为“小朝廷”。而陆秀夫文思清丽,性情沉稳,于其中最受李庭芝的器重。

后来元军南下,势如破竹。边线危机,李庭芝的幕客大多作鸟兽散,陆秀夫却依然相随李庭芝左右。李庭芝因此向朝廷举荐陆秀夫。朝庭任陆秀夫为司农寺丞,又屡次迁升。

此时战时危急,太皇太后和左丞相陈宜中迫于形势,派遣陆秀夫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前去议和。却被元军将领伯颜所拒。第二年,临安城破,宋恭帝被虏北上。陆秀夫与张世杰、陈宜中在福州将十岁的端王赵昰立为皇帝,是为宋端宗。然而端宗体弱,不久因病而死。众臣见大势已去,都想四散逃命。陆秀夫坚决反对,又立端宗的弟弟赵昺为皇帝。

国都既破,帝昺与众臣流亡至崖山。为了为这个小朝廷寻一处避难所,陈宜中前往占城请求庇护,却一去不返。于是陆秀夫接替陈宜中成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一同处理军政。国已不国,朝堂上众事难免多有疏漏,陆秀夫尽心力而弥补。他仍严守上朝时的朝规,并坚持每日主持为帝昺讲授《大学》。

但南宋终是亡了。祥兴二年已卯春,二月甲申,崖山破。面对海上沉浮的上千艘染上鲜血的战舰,陆秀夫背起年仅九岁的帝昺,跳下了帝舟,完成了身为大宋丞相的最后使命。

帝昺死后,宋之军民相殉者达十万人之众,崖山海域上满是浮尸。而南宋仅存的将领张世杰依然带领着剩余的军队与元军对战。两个月后,张世杰也战死与海上。至此,大宋三百二十年之天下,彻底终结。

日交月替,斗转星移。昔时称霸世界的元朝已不复存在,煤山上那棵树又了经历多年的风雨,就连故宫,亦度过了几万个沉寂而黑暗的夜晚。只是,岁月的流转虽能磨去他存在的痕迹,却难以否认他的存在。当黎明时的朝霞再一次染透崖山的海面时,我将再一次向天祈祷,愿他的魂灵终能安息。

这期的三篇文章展示了社员的知识水平和爱好,如果你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加入历史社,和我们一起玩耍吧~

(顺便说一句,这三篇文章都是初中的社员写的)

下期再见!


    关注 考古问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