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感悟】用思维的力量打造不一样学习方式

 

9月4日,我们复旦-港大IMBAGB班正式开学了,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心里无数次想象了课堂上将会发生...





9月4日,我们复旦-港大IMBA GB班正式开学了,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心里无数次想象了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情景。我们会怎么上课呢?同学们是不是都会带着电脑,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电脑中或者打印出来的讲义,一边记笔记?激烈的课堂讨论?漂亮的PPT?带着这些猜想,迎来了开学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便是Ali教授的CBI,早已听闻Ali老师严格得不得了的传言,所以助教邮件发过来要求看的讲义一篇都不敢落,一份份打印好分别订好,按顺序排好免得到时候教授讲到了找不到手忙脚乱。

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上课啦,然而,教授居然先让我们冥想。冥想?与我们的课有关吗?然后,教授还要求,手机全部静音不准看手机,电脑全部收起来,拿出笔和纸记笔记。所有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聚集到教授身上。教授说,为什么要冥想?冥想是为了让你留意并意识到自己思维的流动,留意你的周遭环境,专注。我们的思维是不是很容易跳跃?你要把它抓回来,回到当下。

哪些技能是将来5年甚至10年最重要的技能?这是教授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权威机构调查的数据表明,排在前几位的都是与思维有关的技能,如complex problem solving, 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 等等。思维的锻炼很难,因为思维的锻炼建立在思考上,而思考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费神的事儿,所以,我们才需要“控制”我们思考的“意识流”,让跳跃的思维变成有逻辑主线的分析和总结。除了控制,教授还让我们领会到了提问的力量。问问题,问对的问题,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
所有的这些准备工作,都为后来的案例分析讲解做了充分的铺垫。何为案例?案例都是发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真实的商业情境,学习如何剖析问题、如何理论结合实际、如何做决策。商业中没有对与错,没有标准答案,也会有多种解决方案供选择,我们就是要学习如何给企业面临的问题找到成本相对最低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财务成本,还是试错成本。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做决策,我们不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商业代价,但是通过同学、教授给的反馈,我们会知道自己制定的方案哪里出了问题。

案例分析首先是问题的界定。听起来简单,实则很难。无论是阅读案例,还是面对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经常无法判断,我们所面对的,是真正的问题,还是问题所导致的表象?我们抓住本质了吗?我们真的问对问题了吗?别着急,把你心里想的问题都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分析,做初步的判断,留下真正的问题,剔除表象。
所有问题列出来后,我们开始针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就是对一个整体进行拆解:案例中给了我们哪些事实?可以做什么假设?要证明我的假设,哪些信息是缺失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利用哪些工具?什么理论?等等。
在拆解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些微观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到我们列出的那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案例中最重要的问题?做完这一步,基本上问题就只会剩下一个或两个。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集中精力找问题的根源、提供解决方案。

回到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拆解的所有要点,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些点重新串联起来。我们需要针对案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提供我们的解决方案,记住,只提供一个你认为“最好的”,而不是给出几个不同的方案。所给出的方案,你需要数据证明为何选择这个方案,并且,你的逻辑必须让人信服。

那么,我们如何实施我们的方案呢?为此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这个执行计划必须详细、可实施,定好时间点,并列出所有执行中你需要的资源。如果想要让你的案例分析报告更完整,还可以加上风险评估分析。

一天半时间下来,教授从来没有拿起过讲义,PPT也只是辅助,大部分时间Ali教授都是走到同学位置中,与同学们互动、交流、提问。他所做的,正是他本人一直强调的:专注。虽然教授讲课完全不跟着讲义走,但是课前对讲义的阅读和消化,使得这些信息可以完美地与教授课上所说的内容结合为一体。正如教授所说,我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不是“To Know”, “To Remember”,而是“To Understand”。


    关注 复旦港大IMBA项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