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翘楚 百年孤独 ——胡翘然艺术与人生随笔之二

 

画坛翘楚百年孤独——胡翘然艺术与人生随笔之二丁鼎...



 
画坛翘楚  百年孤独
――胡翘然艺术与人生随笔之二
                              


丁鼎

【序】

这些随笔性的系列小文,是我在近两中以“依然絮语”与“依然琐话”为题,撰写的一些有关胡翘然绘画感想类札记。举世浮喧,弗闻也难,如此聊抒一得,不过援以自解而已!……

所谓“絮”与“琐”,是指思绪常常是处在无定与无着状态,大抵飘渺若飞花撒雪般地零落,所以论述不免失之散漫。

而对于胡翘然的艺术的推广,与时三载,在析奇赏异中,每觉景仰有加。本着好善未恐人后的心愿,其敬终慎始之心亦不敢稍怠。

这些年来,随着目睹数量及赏读品鉴的日深,我有一个重要和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就是对绘画以往的认识逐渐趋向朴素。我觉得绘画就是要把握好一个物象不同的美感,不要画一些连自己都感到目标不明确的东西去为难观众。事实上画画的人通常是很想挣脱某种束缚,尤其要摆脱画史上那已有的陈规。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自认为对那些成功的画家来说,绘画的理想似乎又很简单,简单的就像讲故事一样,只要讲得人人能听得懂。而对于受众而言,从心喜欢的这就是好作品。当然,这首先需要建立在有文化的品位之上,任何艺术形式,其雅与俗的分界亦止于此。这里面至关重要的,是无“虚假”与“伪造”的成分。执此理念可以断定,胡翘然的绘画与历史上那些能传世的艺术品一样,都是不“撒谎”的“故事”。也就是说,在他作品的笔墨语言中,其叙述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真诚到没有一句谎话!……

“不说谎”就象他笔下的那些动物与植物一样,那是它们的天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许正是这些“天性”使然,成就了他艺术之道那率真的本质。……

诗圣(泰戈尔)说过“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在这样的语义里,不乏《老子》那“复归于婴儿”的人生境界。这还是因为儿童有颗不会说谎的赤子之心。

悲庵论书艺之极致,有“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积学大儒,必具神秀”一说。可见古人相信“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样的道理。所以,我秉持这样一种信念――尊重文化,崇尚品位;为好艺术家立传,为真艺术品立言!……

日前,有知人好事者,把胡翘然笔下的竹与某已故画竹大家进行比较时,遂有“耳鉴”辈跳将出来,指责为“两者不可同一而语”云云!……

其实,“不可而语者”不过是当下坊间“货值”的贵与贱在做祟弄人罢了!……

诚然,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胡翘然还只是一个“贻人口实”的、地地道道的画坛“贫者”!……

子曰:“君子固穷”,信焉!……

他乡举目,月色朦胧,合辑旧稿,犹温前志,萤火虽微,益以自明。是为序。  时在丙申仲秋客于春城朋舍

【二】寂寞守道  大材无用

《道德经·四十一章》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似乎是在今天,当我们又在谈起胡翘然时,老子突然告诉我们,你们更该关注既往的文化史上,那些意料之中的事件。尤其是,从那些关于“小”与“大”的变化中,去探索事物相对变化开始的过程,思辨其中所独有的一些具体现象。是的,听老子的话,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现实当中的很多不公。……

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态度或态势。但以老子两千年前的观察,两千年后的中国文化,竟然还走不出这种“宿命”吗?如果它不是一个悖论,就不得不说是一种谶语。但绝不应该,也绝对不是一个终极的真理。当然,几千年的现实存在已经够了。这也是《老子》之所以能成为“老子”的关键。……

与老子差不多的是庄子,从人生观上看,他们都在试图教人做到忘却眼前,进入一个无我的境界。追求无功,无名,绝圣弃智,达到一个理想的自由境界。包括后来进入中土的佛教,以及发展为“一花五叶”而后,所形成的“禅”宗。……这种“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人文情怀,成就了后世历代大智慧者所超越物质世界的不二法门。……

在《逍遥游·十二章》,惠子与庄子讲了一个“大材无用”故事。其意思是以树木的成长,追究天人之际的一种“无用”状态,以出世思想逍遥于尘埃之中。当然,顺乎自然,不滞于物而超脱现实的这种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深,它几乎是在以一种虚空,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实体。……

用今天语境说出来就是,“有用”的人,常常活在浮华的实用中,是别人眼中的某些可利用的工具,仅仅是“有用”而已,这常常会把一个正常的状态下的事物,变的完全不正常。而人们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只是想做这个“有用”的人!……

“有用”的人很多,人们总是励志做一个有用的人。在我们经历的某些年代里,是所谓“又专又红”的一类,于今早已被历史所不齿。……

“有用”的人,其实,不过是满山遍岭的野树。是被人们紧紧盯着的,因为它似乎是没有主人的“公共资源”。而长到一定的大小,在人们眼中就开始变的有用。每个人的用途,决定了它最后的成材。或为杆、或为棍、或为桅、或为柱、或为板面、或为栋梁……其大多数只当乱柴用!……总之是,这些树木的生命,也止于这些所谓“用处”的斧钺之诛。但使用它的人,总是以各种名目,为这种牺牲品而颂歌。那些临死前的草本,也为自己能贡献于“有用”而窃喜。有的甚至于“凌迟”中而三呼万岁。当然,这些是特殊材料,“高尚”到已经失去草木之本性。……

总有一些树木,忽而能粗成十围,高参百丈,人围而窥之,上下打量,于上列之材皆不合易者,百无一用,故弃之荒野或街头巷尾。不堪之材免于刀斧,此树己为“无用”之木。……

无用之木,生于自然,老于自然。不是真无用,而是不为所用。是让那些想用你的人,止于不能用。只有这样,自身其生命,才能得以永年。……如此,为何不做一个“无用”之材呢?!……

毫不讳言,胡翘然就是这样一棵“无用之材”。这样一棵根系本土的大树,吸取了山海人文土壤的灵性,这无疑是上苍对海隅的一大恩赐。

在艺术家当中,人品越好的人,他可能只知道把这艺术这件事干好,所以他只会在艺术的土壤里默默地耕耘。……对于市场,对于宣传,对于名和利,从不关注,不知,也不问,亦是不屑的。

在画家当中,画的最好的,一定不是那些体制内,或某些机构里养出来的。更不是贩子喊着叫卖出来的。也不是媒体广告合作出来的。更不是江湖推手,造神弄鬼地忽悠出来的。

我们无可奈何。所谓人品决定画品,它是修养深厚的必然,是文化底蕴沉潜再沉潜,直到生命终极的必然。有很多画坛翘楚,生不显赫,死后斐然。使后人欣慰之余,不免喟然长叹!……尽管“大材无用”,绝不是、也绝不该是好画家的宿命。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有人说胡翘然是地方小画家,老子说“大方无隅”!……

有人说胡翘然成名太晚,老子说“大器晚成”!……

有人说胡翘然名气太小,老子说“大音希声”!……

有人还要继续胡说……老子说:“大象无形”。看来人们说来说去,无非是在盲人摸象,各自独执偏见。更何况老子也许会干脆说:“道隐无名”!……

我一贯反对官僚与江湖的艺术市场,之所以推崇像胡翘然这样的真艺术家,是我在艺术市场三十年,参与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发展的过程中一路走来,是从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艺术作品中感悟,深知何为真正能传世的书画家及作品。由此对于当代艺术市场很多乱象深恶痛绝。每个有良知从业者,都应该从这份职业的角度去担当责任,去忧患并干预当代愈演愈烈的泡沫效应。……明察反对这些潜在的危害,凡是热爱高雅艺术的正义者,也都应该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呼声。

对于胡翘然,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高,更重要的是,他所留下的这份宝贵的遗墨,完全是他的人品高贵的产物。……这种人品,是值得我们来悬在壁上仰视,是心中向往的人生境界。每天观瞻如珠玉在侧,光明正大,坦坦荡荡!……

从艺术市场发展的角度看,他的市场价位与艺术成就不成比例,甚至是相差很远。他的艺术不仅能继承传统,更是填补时代因浮躁而空虚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断言,未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成熟之后,他的作品必定是继中国近现代优秀画家之后,艺术交流与收藏的最佳选择,是代表本土艺术精品的时代名片!……

而今天引领市场的这部分人在干什么?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这是一群“有用”的人。这是一群不甘寂寞,挖空心思,力争做一个“有用”的人。是官僚画匠,是江湖艺人,是无行文氓,是小报娱记。他们有功夫迎合市场,无能力引领艺术。这些人的头脑里本来就无艺术,手脚已被金钱牢牢捆住,是在以纸的平尺做买卖而已。……

有些官僚画家在美术馆办画展,开幕式人山人海,参观者几千人,其大部分是全国来的“有用”的画贩子。……

这是赶大集,那里有什么艺术。这就是吴冠中先生多年评击,要取缔美协、书协、画院的原因。但正因为它太“有用”,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摇篮。所以,取缔它,很多人绝不答应。……

胡翘然在世的时候,是以一种自由心态作画,他深知“画者本寂寞之道”的意义。他像农夫劳作一样,日出而作,日息而止,以自然而然的耕耘方式收获成熟,然后得砚田之微利,聊以为食而已。他从不关注市场,也不在意市场,也完全不去干预市场,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艺术探索与创造上,这是后人更加敬佩他的地方。

他的艺术是纯粹的,是能代表这个时代中国花鸟画的高度而进入艺术史的。所以我十几年来,都一直在向朋友们推荐收藏。尤其是向今天做艺术品投资的朋友们推荐,因为在胡翘然的书画之外,没有任何附加的包裝层。……

中国当今不乏美术的教育,只不过国人被教肓得越来越离我们传统国画更远。即使是喜欢国画,也不了解国画的艺术精神。更不了解写意,做为国画语言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缺失最基本的鉴赏能力的情况下,一个买卖人摇身一变可以经营艺术品。一群这样的人合在一起,肩负文化艺术推广的使命,一个落后地区甚至成为一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当艺术品仅仅做为普通商品,被商业化营销时,艺术家即被商业捆绑而不停地生产产品。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这是商业市场化的供求关系。而今天的艺术市场里大部作品,就是靠这种方式复制生产出来的。一但艺术创作的规律被放弃了,人人皆可打着书画家招牌,以艺术家的身份谋利的时候,所谓艺术品属性的价值还会存在吗?……

画画,是一个人的寂寞。买画与卖画,是一群人的狂欢!……这也是我所经历的,在十几年艺术品拍卖现场中,常常想,是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从2004年的《陆俨少杜甫百开册页》拍卖会开始,十年间,无数次现场体会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升值,感受了太多的艺术与资本的钟情,见证了中国画,一步步走向亿元时代整个过程。……

资本与艺术的相互作用,刺激并改变着人们的财富梦想。而透过这一个个狂欢热闹场景,回到创作这些作品的时代,还原这些艺术大家作画时的情景,你会思考艺术究竟是什么?在商品时代,人们把艺术品作为商品来消费,而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艺术家与市场基本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些年也看惯了那些官僚头衔们的商品画在泛滥,也看惯了画匠们机械的流水线产生场景,看惯了画商在营销策略上所使出各种伎俩。……

值得欣慰的是,靠“雅贿”这种架构搭建起来的艺术品市场,已在开始大面积崩塌,其泡沫化必将全面溃决。……

画是寂寞之道,画画是个人的寂寞,不管身处何方,不管身份高下,若不能沉潜其中,是不会有任何成果的。“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这似乎是庄子对后世画家说的话。而寂寞守道,是成就中国一切学问的态度,这是被无数前贤反复认证了的事实。……

中国当下这些所谓画家的困局,说白了,它不仅是体制内存在的某些问题。也不仅仅是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问题。它实际是商品化时代,社会良知的麻木与职业道德的沦丧。在多数所谓的艺术家身上,其贴满职业或专业相对应的标签,与实际水准严重地不对称。才情,风骨,思想,这此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在当下那些自我标榜的所谓“文人画家”身上不见踪影,其文人画内在的精神元素不存在还谈何文人画。他们不过是空着一套打扮起来的“文人”皮相,去混文化圈,去坑骗大众,去玄哗“有用”的媒体!……

今天凡以“文人画”自许的画家,或以“文人画”鼓吹的画商,其画皆与“文”无关。这是因为其画家本人与“文”无关。即使与某些似是的“文”有关,也属于“无行之文”!……

真正的文人画家,无需以“文人”自我标榜。真正懂画的画商也无需借“文人画”这个概念去推广,真正懂画的买家,也是能看透真伪文人的。比如介绍近现代画坛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枫眠、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黄胄、吴冠中的作品时,还需要说他们是“文人”画家吗?……

中国书画,完全是作者内在修养的外化。你腹中笔墨多少,胸中卷轴几何,在你的画上是会清清楚楚的,让作品说话才是硬道理。……

当今画坛上绝大部分画家,是画上墨多,胸中墨少。以“逸笔草草”唬人,不过是掩盖其内心的虚伪而已。……

有很多无知者学“八大”的构图,自以为这就是最典型的“文人画”。并把这种构图法称之为“构成”,岂不知你那空洞的笔墨,在这种构成之下尤为空洞与苍白。若而面对“八大”的真迹,你就会知道,他之所以能倾倒后人的,除了他绘画的精神气质以外,仅就他笔墨本身的精湛。仅凭其笔墨的独立,亦足以傲视百代。那些摹仿“八大”的人,笔墨这一关上尚且过不了,岂能窥其堂奥。……

画史上,仅就章法论,“八大”“板桥”之后,几百年来真正能与前人同代拉开距离的,并能形成独立风格的,唯胡翘然一人而已!……

画道是寂寞的,寂寞者的画是仿不了的。那些历代大师皆是深谙此道的,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功,是从寂寞走出来的。而正是昔日这些寂寞的守道者,才造就了今天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的一次又一次的狂欢!……

老、庄从“小”到“大”的思想,是有关中国人文的大智慧,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悟的到的。而它所结成的智慧之果,却遍布在历史的文苑之中。所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是也。

胡翘然是二十世纪画史上,最后一个为寂寞而守道的“无用”之材。这也是他的画之所以能达到“惟在活而已”那妙绝时人的高度!……

2015.7.7.于依然斋
文章版权归              威海胡翘然艺术学会      
所有转载              请注明来源
长按下图二维码添加关注


    关注 威海胡翘然艺术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