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骗自己,其实你没有理想实话拾说

 

对着一个有理想的人,承认自己没有理想,需要莫大的勇气。但一旦承认了,就会发现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嘛。...




点击上方

“大拾话”

可以订阅哦!
对着一个有理想的人,承认自己没有理想,需要莫大的勇气。但一旦承认了,就会发现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嘛。
[b]一
[/b]


前天晚上,和两个在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工作的朋友在咖啡馆见面。其中一位朋友是初次见面,难免先相互介绍、寒暄几句之后才进入正题。

但聊着聊着话题便从他们的项目自然地过渡到了各自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

从对话中,我了解到,这位新认识的叫铁铁的朋友,只比我大一届,但还在校时便已锋芒毕露。

他说,上某一门课时老师给全班布置了一篇命题论文,因为不合自己的心意,他便擅自换题写了篇新的论文交了上去。

“结果一定是拿了高分吧。”我说。

“你别说,还真是。”铁铁的脸上露出淡定而自信的笑容。

之后的聊天中,他又透露自己大学时就开过一家创意文化用品公司。同时,他还是一名笔耕不辍的作者,不仅写过许多点击量高居榜首的行业分析,自己创作的小说也即将出版,同名电影也在紧密筹划中。

创业、写作、拍电影同步进行,多么有计划的人生!这样人生一定充满了意义和奋斗的动力吧!我向铁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语气中带有一丝欣羡。

“你能够一路读到P大研究生,也挺顺的。”铁铁笑着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对啊,我以后想做什么呢?好像连我自己也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b]二
[/b]


从小到大的经历快速地在我的头脑中闪回,仔细地搜索了记忆的每个角落之后,我小心翼翼但又斩钉截铁地确认:一直以来我都没什么特别远大的理想。

我经常和别人说,自己最喜欢的四个字是“顺其自然”。

是的,换个说法,大概就是,没有什么非达到不可的目标。

对于生性自由散漫的我来说,为了某个遥远的目的地,而舍弃了欣赏沿路风景的机会,这样枯燥单调的生活是很难想象的。

这种性格也许这和我从小所接受的启蒙有关,印象中,我的父母几乎没有与我谈起“目标”、“理想”这样严肃的话题,也很少对我强加“其他父母”对孩子们的要求。他们总是要求我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至于能够达到什么成就,那就看我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种“放养式”教育下,我的童年虽然和其他孩子一样,被课外学英语、奥数、电子琴所充斥,但这无法阻止我在一切可能的时间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家里不让养宠物,偷偷买了小白兔藏在床底下,一个星期后才被老妈发现;

只因为不想上课,就逃补习班去新华书店看一下午的书;

初中后过上住校生活,周末才能回家,但一回家就争分夺秒地玩电脑、自学Photoshop;

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加紧张,但就算交不上作业,我每天都会腾出时间写日记……

与真正的学霸相比,我可以说相当“玩物丧志”。但在人生的关节点上,我却总能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有惊无险地得到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

比如上P大,这恐怕是我高三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高中的前两年,除了上课读书做作业外,我的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自学网页设计和写博客,顺便拿了两个网页设计的小奖,而这些纯粹是出于兴趣而非功利的考虑。

到了高三开学,此前从未考虑过能拿到高校加分的我,却凭借前两年的综合成绩和网页设计的奖项,获得了P大的某项加分资格。那是P大第一年在全国实行这项政策。

自觉踩着狗屎运的我,于是有惊无险地进了P大。
[b]三
[/b]


进入P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为自己的渺小和平庸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焦虑。

在北大的校史介绍上,在开学的新生教育课上,在媒体的报道上,北大人都是胸怀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都有着不同一般的眼界与抱负。

和我一同入学的同学里,有从小关心时政,以推动中国政治进程变革为己任的;有满腹诗书,以潜心学术为终身事业的;有参与ngo运作,决定投身公益事业的;有为编程痴狂,希望打造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胸怀理想又精力充沛,他们是大家的榜样同龄人中的翘楚。

而我呢。如果说在高中时还能凭借成绩和小小的特长受到一些关注,那么到了P大的我,没有过人的特长,也没有远大的抱负,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呢?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我第一次感到人生巨大的眩晕。

在本科的前两年,我参加的各类活动不计其数,从高中时的“学霸”变成了一个“社交小达人”:校学工部,院系学生会,系刊编辑,计算机设计类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一段时间往往同时做着好几处的工作,每天打了鸡血一般到凌晨一两点才睡。

忙碌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以为那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它霸占了你生活的各个缝隙,让你没有闲暇去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自己到底又真正想做什么。

而比忙碌本身更可怕的是它带给你的荣誉和光环。在我看来,但凡有一定资质的人,只要肯在某件事情上花时间,取得成绩只是早晚的事情。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的忙碌给我带来了许多头衔、证书和光环,我被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迷醉得神魂颠倒不可自拔……

但总有一些夜深人静无所事事的时刻,我感到空虚。我是说,不是我的胃,而是心灵和头脑。

有一段时间,曾和一位朋友保持不太紧密的电子邮件往来。我不太清晰地记得,他曾在信中告诉我:“你不快乐。”

是啊,我不快乐。

后来我和那位朋友因为某种无法具体透露的误会和分歧断了联系,但他的那句话却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你不快乐。”

我为此陷入了久久的忧愁之中。

[b]四
[/b]


大三开始,因为要准备保研考试,我推掉了大部分学生和社团工作,有的也仅仅是保留一个闲职而已。

我努力地让自己沉浸到学术的海洋中去,希望能在书卷堆里寻找到那一份心安的快乐。

但是我依旧不快乐。

这种不快乐的感觉是:我的内心明明有很多渴望,却被自己亲手制造的牢笼压抑住了。

那么,应该破笼而出么?可是逃向哪儿?那儿会不会是下一个牢笼?

现实的气氛如此压抑与沉闷,让我随时想要逃离。
[b]五
[/b]


那是2012年,由于几本关于旅游的书和电影,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旅行的讨论。一向自诩“伪文青”的我,在那天的冬天和来年的春天,也跟风“预谋”了两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次是去西安。一次是去美国。

西安是和猫一起去的,她是我的初中同学。

初中时,我、猫和另外几个同学经常在课后拿着相机在校园里闲逛,回家后把拍下的照片用PS处理一下,配上文艺的文字发到博客上,也是从那时起我发现了自己成为文艺女青年的潜质。

但当年那几个一起文艺的小伙伴,大学之后却纷纷转行,学起了最务实的专业。猫学的就是经管。

猫和我出来旅行的时候,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路口,她和我一样,也在为保研而担忧。担心的问题无疑那几个:读什么专业,读完去哪个城市,找什么对口的工作。

尽管她的语气里也带着对未来的满满的不确定,但我依旧能够从这不确定中勾勒出一张她未来生活的图景:回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平淡但是踏实的生活。从她说话的神情,看得出来,这是她真正向往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而努力的她,是幸福的。

可是那并不是我所向往的幸福。从西安回来后,除了旅途中的美景和美食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旅行之前我所怀有的困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深了。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所向往的人生呢?

只是因为想去散散心,顺便开阔下眼界,加上室友的推荐,我便在那年冬天报名参加了一个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游学项目。

在家过完春节的第二天,我便搭乘飞机飞往大洋彼岸。此前,我曾通过无数种方式去了解和感知它,但这是第一次即将真真切切地踏上那一方与祖国完全不同的土地。因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绪暂时被对未知的新奇和期待所驱散,我感觉自己重新鲜活起来。

在美国的二十天里,我结识了来自上海的男生L。L是个存在感极强的人,在第一次公开活动上就抢先发言,并且观点尖锐、言辞犀利。以我平和的性格,并不喜爱与这样的人交往。

真正让我想要进一步认识他,是某次发言时他提到自己十分热爱文学,而中文系的我恰好还算半个文艺女青年,于是就过去打了个招呼。或许本就是知己难寻,又同“流落”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我们很自然地就顺着文学的话题聊了起来。

L很健谈,他从他的恋爱、失恋谈到被抑郁症困扰到康复的经历,从年少时的文学启蒙谈到大学选择国际新闻的理由,从对国内教育体制的批判谈到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他与我谈自己未来十几年的人生规划,一一道来,井井有条。

聊天的时候,这个男生的眼神从不闪烁其词,好像是在说,“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坚信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某一刻,我想,我在他的瞳仁里,看见了自己人生的某种可能。
[b]六
[/b]


美国之行带给我的震颤延续了好几个月,回国之后的新学期,也就是大三下,我一边回味着资本主义帝国带给我的美妙体验,一边开始为我的本科生学年论文做准备:联系导师、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撰写论文……

因为完美主义作祟,定的选题和大纲都超出了当时已有的知识架构和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在动笔前,得先阅读和学习大量的文献材料。

记得当时从图书馆借的、自己买的书堆满了桌面,擂起来有厚厚两叠,还不算电脑里下载的近百篇电子文献和期刊论文。

从三月初到五月上旬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都在翻看文献,迟迟不敢打下论文的第一个字。因为怕写得不准确,怕写得不好。

直到Deadline以一纸通知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我才肯接受自己不得不动笔的现实。

那段时间的作息是这样的:每天有超过14个小时都坐在电脑前以及其缓慢的速度码字,剩下的时间,即使是在吃饭洗漱,甚至睡前,都无时不刻地思考着如何去完成这个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务”。

连续十多天的刷夜之后,我的身体和精神明显难以跟上论文写作的节奏。虽然已经完成了两万多字,但从提纲看,也还不到是全文的二分之一。而当时距交稿只有两周不到了,这想想就让人崩溃。

终于有一天,正在电脑前码字的我接到来自家里的电话,是老妈打电话来问我的近况,自然也问到了论文的进度。那时精神极度紧张的我听到老妈的声音,没忍住大哭了出来,朝电话里喊道:“我真的写不下去了!”

电话那头的老妈显然也慌了阵脚,一时间不知道拿什么话来安慰我。我听见遥远的地方传来老爸的问询声,过了一会,这个声音变得响亮而清晰。

是老爸接过了电话。

宿舍没人。我哭着向他吐露了写论文遇到的困难,又从对保研考试的担忧说到对未来的迷茫。

他说了好些安慰我的话。好多都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为了让我感同身受,分享了他自己早年走过的弯路。

但其中有一句我至今没忘:

“当你看不清远方,就先做好眼下。”

老爸是工科出生,平日里都与工地打交道,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却显得那么文艺。

比如给女儿起名的时候,比如这一次。

最后,我赶着Deadline上交了论文。第一次写了五万多字的论文,握在手里很有安全感。

[b]七
[/b]


在学年论文完成之后,我仿佛想通了许多,不再每天为自己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担忧害怕。

对我来说,生活像一团纠缠的毛线,我的当务之急不是想象能织出怎样一件美丽的毛衣,而是把一个一个绳结都解开,把它们理顺为一根线。至于织怎样的毛衣、怎样织毛衣,那是之后自然而然会思考和发生的事。

在那之后,我的生活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不再去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只是在做好分内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并且学会享受每一种体验,不管是痛苦或是快乐。

大四一年,我去了网媒实习,参加燕园每日话题的运营,报导微软创新杯决赛,还去某职场真人秀节目打了个酱油,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以上每一个难忘的经历,都不在我的计划列表上,可是它就那样意外地与我相遇了,在时间苍茫的原野上。这让我时常觉得,如果真有所谓命运的话,它待我不薄。
[b]八
[/b]


“我大概一直是那种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明确规划的人吧。”我对铁铁说,“因为事业并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们只是我为了抵达更远地方的一个中介。”

“哦,听了你刚才说的话,我觉得你是缺少一个类似理想的东西。”铁铁带着他的招牌微笑对我说。

“恩,的确是这样。我现在还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我顿了顿,“不过,难道人一定要有一个理想吗?”

“有了理想可以更好地支撑你走下去。”铁铁回答道,“如果没有的话……”

我忘了铁铁是怎么回答的。

但是,我想通了。

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理想,也不用感到过于焦虑吧。

因为意识到自己没有理想这件事,就意味着你始终在寻找理想的路上。

我相信,一颗不死的跃动的心,终会穿越过层层的物障,抵达真正的栖身之所。

如果一定要我说自己的理想,那便是有朝一日,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有趣的灵魂。

在抵达理想之前,这颗心灵必将遭受沿途的诱惑和失路的彷徨,这个过程或长或短。又或许,有的人一辈子也够不到自己的理想。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曾经那么用力地活着,为着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的理想而努力燃烧过,绽放过哪怕只有一瞬的光芒。这光芒或许点亮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或许孤独地熄灭在黑暗的旷野之中。

但只要临死前能够毫无遗憾地说出一句:“我到这世上,没有白活。”一切便够了。

想到这里,还没有理想的我,忽然发现明天的考试材料还没准备好。诶,未来到底做什么,好像没必要那么担心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本人)

感谢你看到这里,这是“大拾话”重磅推出的新栏目“实话拾说”。这不是一碗热腾腾暖乎乎的鸡汤,而是血淋淋恶狠狠的内心剖白。对于我的观点,你必然有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大拾话”后台留言讨论。如果有故事佐证,我会更欢迎。如果喜欢,请不要吝惜推荐给你的好友。平台累积222位关注者时将推送小说《发丝缭乱之木林森》的下篇(上篇回复001查看),且第222位粉丝将获得神秘礼物哦!
旧文新荐:

回复001查看小说《发丝缭乱之木林森(上)》

回复002查看乱谈《:文艺版Soulmate邂逅指南》

回复003查看征集《Soulmate就是云备胎?你怎么看?》
到这了还不关注大拾话!
对不起,我不懂含蓄,在这里我想和你们敞开心扉,聊聊文艺、情感与生活。


微信号:bigshihua


感谢你看到最后,看得累了吧?放松放松,动动手指,在左下角点个赞,再点击右上角“转发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把这份心情传递给更多的人吧!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发丝缭乱之木林森(上)》

↓↓↓


    关注 大拾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