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来 有 梦  关 于 梦 的 解 析

 

梦是一种类似于痉挛的应激反应?是躯体受到刺激后出现的心理现象吗?...



图:Toshio Ebine
夜 来 有 梦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并且我的梦大部分的时候很清晰,甚至很有逻辑。细琢磨了下,我的梦通常分为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中,梦里会出现许久不见的朋友,或认识的人。我暂且称之为“第六感梦境”。这个梦境中出现的人通常会在第二天以各种方式遇到,例如,许久未联系会突然在微信中和你打招呼或是辗转听到他(她)的消息等。

第二种情形是在我的意识里,曾主动放过自己的,在潜意识中也就是梦里会情景再现。并且会伴随着加倍的焦虑感,好像是在有意提醒自己。

第三种情形是某种负面情绪在梦境中以恶梦的形式宣泄。日间内心的恐惧和悲伤会在入睡之后将情绪放大,从而伴随着恶梦的惊醒。

那么,梦究竟是什么呢?该如何去释梦呢?《周礼·春官》中曾明确提出六大梦: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明代陈士元集历代诸家梦说,将梦分成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体滞之梦、情溢之梦、直叶之梦、比象之梦、反极之梦、厉妖之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梦的第一点共性,是做梦人都处于睡眠状态。做梦显然是睡眠中的精神生活,它与醒着时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差别。人处一旦在睡眠状态,便不受外界干扰,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进入睡眠状态,意味着脱离了外界的影响和刺激。同样,如果厌倦了日间生活,就会选择睡觉。此时,入睡相当于对外界说,别来吵我,我要睡了。从某一方面讲,这和爱喝酒的人类似,都是更希望处在一种暂时的逃离的状态之中;或是旅行,暂时性的生活在别处。如果这就是睡眠,梦显然不在它的计划之内,更像一个不受欢迎的外来产物。那么,是不是没有做梦的睡眠才是最好、最正确的睡眠呢?弗洛伊德(Freud)认为,梦完全可能只是一种类似于痉挛的应激反应,是躯体受到刺激后出现的心理现象。那为什么我们的心理活动不愿意停歇片刻?或许是因为有一些东西使它感到不安。它不断被刺激,因而不得不做出回应。这正如我一开头所提到的后两种梦的情形,由于对某些未解决问题的不安,才通过梦的形式再现或宣泄。这样,梦是我们心灵在睡眠状态下对刺激的反应,这也为我们了解梦和解释梦提供了一种思路。梦境中出现的人或物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不清,梦里人们会对所经历的事情深信不疑,虽然这些都是由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幻象。这些经历多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出现,当然梦中也不乏感情、思考和其他的感官感受,但最主要还是视觉。
当我们些许了解梦是什么了,那如何去解释梦呢?在希腊和罗马时代,释梦术十分推崇,一本由阿特米多鲁斯撰写名为《释梦》的名著一直流传下来。我们也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周公旦和他的《周公解梦》,这些或许都能为你解梦提供一些帮助,但是,了解即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前面提到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那我们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去试试看如何释梦。弗洛伊德(Freud)认为,释梦的任务,便是找出某种潜意识的产物,因为它认为梦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事物被扭曲后的替代物。当然在释梦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条铁律:

1. 无论梦的内容是什么,无论它是否荒唐、是否清楚,都不是我们要寻找的潜意识中的事物;

2. 我们的任务仅限于唤起对每个元素替代性联想,但不对联系的内容进行检验,不衡量它是否恰当,与梦的元素是否相聚甚远;

3. 我们必须耐心等待潜意识中隐藏的事物出现。我们应当明白,对梦境回忆的完整性、忠实程度和清晰程度都无足轻重,回忆中的梦并非我们寻找的根本,而只是一个扭曲的替代物。只有通过进一步联想,才能找出潜意识中的本意。如果回忆并不准确,那只是因为替代物被进一步扭曲,而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遵循这样的定律我们或许就可以解析的自己梦,也可以解析他人的梦。如此尽量唤起梦者的联想,直到由替代物追溯至本源;还有就是还原各个意象的含义。由此看来释梦就没有那么神秘了,释梦就是为了更好的回归自己、认识自己以及了解自己,感受存在。

就酱,姐姐做梦去了~
“来来来,抽出你身体里的闪电,一晃!”
日常直播 | 轻学术美文 | 有趣的艺术课程开发……


    关注 一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