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奥巴马的女儿才配有“间隔年”吗?  壹读百科

 

间隔年有好多种玩法,然而你一种都没玩过?...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间隔年,Gap Year,原意是指青年在升学前或者毕业工作前的一次长期旅行(通常是一年)。壹读君觉得,它也可以理解成文艺青年明明不想工作却嘴里念叨着诗和远方的逃避之旅。科科,玩笑啦。毕竟间隔年也不是那么容易玩的。

别人家的间隔年都是怎么玩的?

印象中听到的间隔年,貌似都是公主王子的游戏。不信?我们看看真正的“太阳的后裔”威廉王子。18岁从赫赫有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他给自己奖励一个超爽der间隔年:到中美洲的伯利兹城同英国陆军一起军事训练,去当地农场工作,参观慈善机构,去智利南部参与一个志愿者活动,帮助当地建立学校,还搞起了副业,放着王子不做去当英语老师……听说他也洗过马桶,真是毫不做作。



他弟弟哈里王子则更酷炫,去到环境比较恶劣的非洲南部国家莱索托,亲力亲为,为当地的孩子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服务。

不过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间隔年玩得这么好,可比不上他们的爹查尔斯王子。他可是历史上玩转间隔年的鼻祖。一出生就是人生巅峰的英国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约着他的“好基友”斯内尔上校,沿着16世纪探险家弗兰西斯·德雷克爵士游历全球的足迹,在1978年也完成了环球旅行。几年之后还创立了雷励行动(Operation Raleigh),鼓励各国青年也开启自己的探险之旅,间隔年渐渐在英国这些欧洲国家流行起来了。

王子讲完了,我们来谈谈公主。今年五月份,奥巴马宣布大女儿玛利亚被哈佛录取后,选择先间隔一年再入学,这个消息也让媒体炸开了锅。

可能你会很丧地发现,难到“间隔年”只是有钱人家的精英游戏吗?噢,你别说还真是。嘿嘿嘿,不逗你了,其实还是有很多普通人勇敢踏出这一步的。

“你看生活,哭泣着奔向死亡,又放不下理想,挣扎着歌唱。”灰杜鹃乐队的马潇就这么说做就做了。2014年他大四,大学期间乐队玩得风生水起的他决定gap一年,还把“间隔年出走”作为主题,开办自己的巡演,20个城市,唱自己的歌。据说他生日那天晚上在珠江边上喝醉了,往地图上画了条线,声称要唱遍二十座城,喝遍二十座城的酒,然后再写本《中国酒鉴》。“酒鉴”不知道有没有写出来,但的确让更多人听到了他的歌声。



从此,酒精和烟,民谣与诗,我乐意了 ——马潇
有人用歌声唱自己,也有人用车轮印记祖国大地。第一届中国间隔年计划的受助人符小惠,人称“小疯子”,大学刚毕业,就和她的其他三个小伙伴一起环华骑行,517天骑了31000公里,整整绕了中国一圈,长度虽然比不过某奶茶的杯子,但难得疯狂。



中国女孩陈宇欣本科毕业的时候,突然觉得“读了十几年书,背了一栋楼高的学习资料,你准备继续读研,背更多的资料,就是为了顺利找个高薪的工作。然而可笑的是,你从来没有问过你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样的安排。”

第二年,保送研究生的她决定休学一年,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为了不增加父母负担,从网上找了份在芬兰的实习,地方够远,时间够长,够她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我只看到了她22岁,单身


于是她搭火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横跨亚欧大陆到莫斯科,再辗转到北欧的芬兰,体验了一连6天的跨国火车,到世界最北的露营地晒太阳,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游泳……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有故事的人:在莫斯科做生意赚钱补贴家用的中国大叔,梦想以后重回泰国每天看日出日落的毒贩子……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奔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澳洲半工读,去非洲、斯里兰卡教书,去NGO做公益...…

间隔年究竟间隔了什么?

如果以为间隔年就是旅个游,那你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

就像上面提到的,间隔年的玩法真的很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没做过。如果我们倒过来看的话,为什么大多数的间隔年总是在升学、工作之前发生呢?

壹读君觉得,这段间隔的时间,就用来思考自己想要的,去发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的。

玛利亚所要去的哈佛大学也曾解释过为什么会鼓励学生选择间隔年。他们认为,这一年将会是学生回顾总结、明确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或者积累人生经验的中间时间点。大学时常被诟病为脱离现实生活的象牙塔,年轻人还未入学前去实习,体验一下社会的工作,或者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大学就能有更明确的目标去学习和思考了。

而且,不论间隔的方式是巡演、实习、创业、背包旅游还是骑行,不论走到的远方是街的另一头、旅游圣地、边远山区还是异域外国,也都是为了亲眼看世界,多些交流和理解,少点狭隘和偏见;而像义工、志愿、募捐、公益这些肩负满满社会责任的行动,像超人英雄一样改变世界的设定,也是让年轻人在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和职业工作者之前,首先成为一个有人性和社会关怀的人。


哈里王子的gap year
间隔年那么爽,为什么唯独你没有?

如果你很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间隔年,却迟迟无法实现,除了要自己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还要像打怪通关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才行。

也是多亏了查尔斯王子的身体力行,“间隔年”才在西方开始流行起来。和西方普遍的放养式教育不太一样,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对孩子放不下心也放不了手,大多数的孩子也缺少独立的意识和经验。而且,好不容易读完书毕了业,要突破稳定工作、结婚生子的按部就班,做点不一样的事还真不容易。虽然去年国家开始鼓励休学创业,但是真正去做的人真的不算多,很多过来人也都语重心长地呼吁“好好读书更重要”。



除了观念不一样,就业压力山大,也让间隔年只能碎在深夜饮酒碰杯的声音里了。自2002年第一届高校扩招生毕业开始,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会上涨,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马上就会被下一年打脸。今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有765万人,如果毕业后选择间隔一年,没有校招,失去了所谓“应届毕业生”的优势,就更难在供不应求的岗位中圈下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当然,趁着还没进入社会,趁着还有学校的庇护,选择休学或延毕,毕业的风险和压力就没那么大了,看够世界,回来继续读书,履历上还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看上去似乎很完美。
可是现实很骨感,教育部规定,大学本科在校期间不得超过6年,也就是说,“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休学上限是两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里也只有关于参军、生病、考勤成绩不及格的休学规定。虽然具体规定各个高校不一样,但学校普遍不喜欢学生“无缘无故”休学一年占用名额和资源。好不容易说服了家长和老师,还要办理各种手续,遇到各层单位的扯皮,甚至是不情愿的冷嘲热讽,也许还没走出去,豪情壮志就已经被耗光了。

而英美国外的顶尖大学都会支持学生“间隔年”的计划,政策允许学生延迟入学,办理休学手续也很容易。美国有大概5%的四年制高校允许学生因为参加“间隔年”而推迟入学,普林斯顿大学甚至有自己组织和管理的“桥年计划”(Bridge Year Program),为新生提供间隔年的实践机会。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一项名为“Gap Year Plus”的计划则允许学生通过参加间隔年活动换学分。

甚至,国外高校还会和“城市年”(City Year)这样一些“间隔年”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间隔年计划出谋划策,而且是他们的强大依靠。而像“美国间隔年协会”这样的组织,也会免费为毕业生间隔年计划提供建议和帮助。反观国内,这类组织似乎只存在于某个口耳相传的圈子里,良莠不齐,商业化也比较严重。2014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旨在传播“间隔年”概念,每年选取10位年轻人进行资助,这算是比较官方可信的,可是诞生时间不长,前路漫漫。

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间隔年不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也像gapyear.com的旅游编辑Macca Sherifi说的,无所谓你选择哪一种形式的间隔年,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一种。

参考资料:

1. 《The history of gap year》, Macca Sherifi

2. 《国外高等教育中间隔年的缘起、发展与意义》,陈艳萍

3. 《你是否欠自己一个“间隔年”(gap year)?》,搜狐教育

4.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陈宇欣

5. 《马潇:间隔年出走,20座城的悲歌欢酒》,《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6. 《【间隔年】马潇:他的希望永远在路上》,乍见文艺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和壹读君勾搭的传送门

联系电话:010-85690155

人才招聘:recruitment@yidutianxia.com

文章投稿:tougao@yidutianxia.com

商业合作:business@yidutianxia.com


    关注 壹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