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约·回顾】打开符号学大门的正确姿势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了解得越多,接触到的空白也就越大,对此我们也越发为符号学的神秘感到着迷。...

点击上方“书约GAFA”可以订阅哦
上周四晚上我们刚结束了《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的第一场读书会。很高兴大家能在学习之余来此和我们一起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还有我们熟悉的陈衔老师也特地过来与我们探讨符号学的奥秘与奇妙。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了解得越多,接触到的空白也就越大,对此我们也越发为符号学的神秘感到着迷。


对于符号,我们总忍不住想要知道它们所蕴含的意义,但是我们知道如何去解读它们吗?我们又是否真正的了解它们呢?
读书会刚开始我们先一起观看了一个动画短片Louis Lefebvre 的《I, Pet Goat II》,中文翻译为《我,宠物羊2》。这个小短片主要讲述的是随着耶稣苏醒,旧制度崩溃,新世界诞生的“故事”。在我们为它所展现的奇特的世界观感到惊叹之余,我们也为短片中出现的大量符号所吸引。在网上,网友们也热衷于讨论片中的图案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并由此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分析贴。然而陈衔老师却告诉我们这种探索方法比起符号学更偏向于图像学的研究方式。图像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图像的方法,是对绘画的译码工作。这个解读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拥有资料(图像)。这一阶段,我们只占有图像而不去分析它的意义。二、图像符号,这时我们开始去追寻这一符号所蕴含的基本的意义。三、图像志,最后我们要分析图像所拥有的意义的本质。图像学面向的对象是美术作品,而符号学的范畴则要更为广泛。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凡是携带意义的感知都可被称为符号。符号学是人文社科的方法,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符号学之于人文社科就像数学之于自然科学,可见其方法地位的重要性。
在中国,符号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说,尚且留有许多空白等着学者们去填满。对于刚准备入门的我们来说,阅读适合我们的符号学著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陈衔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读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另一本则是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前者通俗易懂,内容侧重于原理;后者晦涩难读,但有了前者的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讲述的应用知识。

在读书会中,我们谈论到了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任意性”(arbitrariness)最先被索绪尔提出,在中文里有时被翻译为“任意武断性”,“任意”是指无逻辑联系,“武断”是指无需理据,在索绪尔看来,符号是社会文化的约定,是使用者的习惯。但他这里所指的对象只是语言,而且他也明白这不是绝对的,有的语言与对象有着“自然”的关系,它们是“透明”的,从词符可以“直接”看到意义,比如象声词、感叹词,它们都具有“语音理据性”,又或者是复合词和词组,它们的排列方式是有理据性的,像是“晚饭”、“笔袋”,这里我们又涉及到了另一种符号类型——图表式像似符号。像似符号连接对象靠的是与对象的像似之处,这种像似性可以体现在各种感官上:视觉上,比如电影;听觉上,比如音乐;嗅觉、味觉上,比如香水、香料……这看上去似乎像似关系就是符号模仿对象,其实不然,反之,符号也可以创造对象,比如饕餮,饕餮的图像生动详细,然而它却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先人的想象罢了。图表式像似性指的是结构上的像似,例如数学公式和排名。
陈衔老师感兴趣的则是伴随文本和标出性。伴随文本随着符号文本一起被传送给接受者,帮助接受者解读对象(目标文本)。而标出性则讲述的是“有”与“没”的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继续解读下去了,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学习符号学这门神秘的学说。
预告
下一次读书会将在11月开展,在此期间希望大家可以读完本书的上编原理部分,然后在读书会上与陈衔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此的理解,形式不限,重在参与。

想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在读书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群中和大家探讨,当然还要完成陈衔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入群后我们也好根据大家的安排来确定下次读书会的具体时间。由于二维码的有效时间只有7天,过期后无法入群的同学可以给我们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书

(提取码:60b7)


    关注 书约GAF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