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约·预告】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本次读书会的时间在10月19日(周三)的晚上19:30,书约将与你在E407不见不散!...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已经是国庆长假回来后的第二周啦,马上就是我们的《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这本书的小书约了呢。

上周是我们《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的读书会,读书会里还收获了不少符粉呢,相信大家对接下来的读书会也有不少期待吧!而且小编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本次小书约推出的书《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它的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书约本学期推出的其他几本书喔!什么?你说我骗人?快来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在骗你吧~


1
二百多幅彩图的精美呈现,十九个个案的细密讨论,四大文化领域的纵横交错,一次引人入胜的图像阅读,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椅中圣母》,拉斐尔,1514
《卢浮宫大画廊》透视分析图,于贝尔·罗贝尔
怎么样,这些插图很都不错吧?这本书做得很精致,纸张舒服,图片质量好,非常值得一读!


2
书本里由博物馆是一部“可视的艺术史”的核心命题,可以引申出四个相关的核心问题,以及由这四个核心问题组成的问题群落:

第一,博物馆。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如何起源的?

第二, 艺术史。什么是艺术史?谁发明了艺术史?艺术史与博物馆有什么关系?什么是艺术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 可视。这部艺术史为什么是可视的?它与视觉有什么关系?与空间有什么关系,与前现代的文化体制——例如教堂——又有什么关系?

第四,图像。艺术史研究图像,博物馆展陈图像;“可视的艺术史”既是图像的呈现者,本身又构成一种图像,具有悠久的图像传统。那么,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这次的小书约将围绕《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的第一编(前5章)进行探讨,本书第一编以一项主题研究和四项独立的个案研究,依次考察了关于“收藏”的观念史和关于博物馆起源诸说的是非曲直,廓清了围绕着现代博物馆起源问题的层层迷雾。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你们会对这4个核心问题以及第一编中出现的一些概念会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请在我们小书约中大胆地与我们交流和分享吧!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第一编


3


为什么这本书会叫“可视的艺术史”?

“可视的艺术史”,当李军老师饶有兴致地谈起自己新书名字的时候,总是传达出简明又复杂的意涵:艺术,或者具体而言视觉艺术,自然是可见的,必然与观看相关,那么艺术史的可视性源自何处?

在《可视的艺术史》一书中,李军老师首先将我们带回卢浮宫作为博物馆逐渐成型的年代,带回法国启蒙运动与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岁月。当时,博物馆正形成一种将不同艺术家同一题材画作并列展示的展览机制;另一方面,在这一共时性的陈列空间中,隐含了一种高下之分,以及一种新必胜旧的时代观念。这一观念,进而与启蒙运动与大革命所宣称的“进步”思想与民族主义精神汇聚。由此,博物馆空间便以一种可视的方式,一种逻辑的语言,使艺术史的书写模式得以被观看。


Georg Heinrich Sieveking,《1793年1月21日处决路易·卡佩》,1793
书约

预告
看完上面的预告是不是很心动呢?下面重点来啦,我们小书约的时间是:
10月19日 (周三)   晚上19:30    E407

活动内容:书约将与大家围绕本书第一编(前5章)的内容进行探讨,我们不见不散~


很抱歉小编没有找到此书电子版,希望大家可以买实体书读一读


    关注 书约GAF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