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石课堂 复归本源:新表现主义(下) 周宏智教授讲西方现代艺术史(29)

 

以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为代表的新绘画的兴起,带动了英国和美国艺术家向传统绘画的回归。...



新表现主义(下)

英国的具象绘画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英国从未出现过具有稳固基础和广泛影响力的前卫艺术流派,尽管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并不乏大师级的艺术家,但大都遵循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影响力也多体现在个人的艺术成就上。这些画家曾被冠以“伦敦画派”之名。虽然他们的作品有的趋向于潜意识流露(如培根和基塔伊),有的倾向于现实性(如卢西恩·弗洛伊德),有的显示出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如科索夫和奥尔巴赫),但他们的艺术在坚持绘画性和具象表达方面却是一致的。

1980年代以来,英国画坛涌现出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以具象表现为特征,在风格上来自多重因素的影响,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首先,来自伦敦画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则含有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特征,一些作品还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印记。

乔克·麦克法迪恩
Jock McFadyen
1950-
乔克·麦克法迪恩的作品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很接近,他以高度夸张变形的手法刻画人物,而且在主题上往往体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霍克斯莫尔与百事可乐》

乔克·麦克法迪恩,1988年,油画,209cmx152cm
托尼·贝文
Tony Bevan
1951-
托尼·贝文的绘画风格趋向于自然主义,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当代生活人际间的疏离感和个体的孤独感。



《会议》

托尼·贝文,1992年,丙烯和干粉颜料,292cmx284cm
约翰·贝拉尼
John Bellany
1942-2013
贝拉尼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幻想意味。鲜艳的色彩、奇异的人物、晦涩的叙事,带给人一种超现实的联想。


《海边的情侣》

约翰·贝拉尼,1993年,油画,172.5cmx172.5cm
珍妮·萨维尔
Jenny Saville
1970-


在英国的新具象绘画潮流中,一些女性画家展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其中珍妮·萨维尔的作品尤其令人瞩目。女性人体在萨维尔笔下被塑造成大山一般的形象,这些人体所展现的不是“美”而是一种庞大的力量。



《支柱》

珍妮·萨维尔,1993年,油画,2.13mx1.83m



《支柱》

珍妮·萨维尔,1992年,油画,2.13mx1.83m

美国新表现主义

1950年代,纽约画派的崛起使美国一跃成为现代艺术风潮的核心,而波普艺术的胜利则奠定了美国式的时代艺术风貌。1970年代,以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为代表的各类先锋派实践活动,以文化探险似的方式,使艺术变得日趋非物质化,最后将现代艺术推到了几近终结的程度。

1980年代,以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为代表的新绘画的兴起,使欧洲大陆自二战后第一次站在了新潮流艺术的主导地位。他们的作品在美国展出,并很快走红美国艺术品市场。同时,美国本土也有施纳贝尔、菲谢尔等人的新绘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朱利安·施纳贝尔
Julian Schnabel
1951-
 施纳贝尔擅长通过夸张的材料肌理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与基弗十分注重材料的象征性含义相比,施纳贝尔更关注材料的质量感与表现性。他的画不仅受到画商们的青睐,而且也引起了渴望在艺术中重新看到绘画、看到形象的观众们的好感。



《蓝色裸体与剑》  

朱利安·施纳贝尔,1979-1980年,盘子、油彩、水彩、纤维板,244cmx274.5cm



《徒步回家》(局部)

朱利安·施纳贝尔,1985年,油彩、盘子、铜、纤维、木板

施纳贝尔的灵感来自于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在巴塞罗那古埃尔公园设计的陶瓷镶嵌装饰。
埃里克·费舍尔
Eric Fischl
1948-


费舍尔采取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平淡的写实手法。他的作品内容关涉到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这些内容往往是个人的、私密的、也是现实的。



《水枪》

埃里克·费舍尔,1982年,油画,173cmx244cm



《坏孩子》  

埃里克·费舍尔,1981年,油画,168cmx244cm

涂鸦艺术

“涂鸦”没有艺术史和文化上的名分,它们的作者也多是那些街头游荡的闲散少年。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无羁无束、无根无脉的自由艺术。然而,当涂鸦的这种特殊文化身份恰逢消化不良的现代艺术语境时,却获得了发达的机遇。这种原本是散漫无束的街头作品一旦走进美术馆,走进商业交易过程,它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1980年代,美国涂鸦艺术的佼佼者是年轻的黑人艺术家巴斯奎特,他的艺术是从个人生活中成长出来的。他出生在纽约,17岁辍学并离家出走,接下来的两年期间几乎是露宿街头一门心思地到处涂鸦。他在自己的涂鸦作品上使用了“SAMO” 的笔名,并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定的身份、信念以及成长背景使他的作品涉及多方面的文化符号和内容:宗教图腾、神话故事、色情暗示、大众传媒图像、黑人明星、文字书写等,各种文化碎片汇集在一起。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无题》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82年,丙烯、油彩,193cmx239cm



《冰的溶点》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84年

《蒙娜丽莎》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83年,丙烯,169.5cmx154.5cm
基斯·哈林
Keith Haring
1958-1990
哈林曾就读于视觉艺术学校。他注意到了纽约地铁里的涂鸦并敏锐地意识到:“它是一种进入到大众中去的方式。”于是他也开始拿粉笔在地铁里的广告栏上画画。哈林的画一开始就确定了一种类似符号式的明确风格——长着圆圆的脑袋和简单四肢的小人:这些人物通常没有五官;身体周边放射出显示能量的光芒;姿态非常丰富足以传达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和情绪。这些形象多以线描为主,单纯明确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哈林在地铁画画》

哈林,1983-1984年,纽约,摄影 Tseng Kwong Chi


《无题》

哈林,1982年,乙烯基,182.9cmx182.9cm



《无题(自由的南非)》    

哈林,1984年,布上丙烯,304.8cmx365.8cm

画面中一个高大的黑人,脖颈上套着绳索被一个白色的小人拉拽着,黑人一手拿着十字架,一只脚踹在了白人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政治内含。



《无题》

哈林,1982年

【本微信内容由周宏智教授提供,根据周宏智教授在清华大学开设的“西方现代艺术史”课程改编,共30讲。参见:周宏智著.《西方现代艺术史》】

回顾往期可点击:

弘石课堂 | 复归本源:新表现主义(上) | 周宏智教授讲西方现代艺术史(28)弘石课堂 | 照片的摹本 : 照相写实主义 | 周宏智教授讲西方现代艺术史(27)

弘石课堂 | 艺术是革命的天然助手 | 周宏智教授讲西方现代艺术史(26)弘石课堂 | 艺术家的身体 | 周宏智教授讲西方现代艺术史(25)



弘石艺典(Hongshi-Eden Art)
弘石设计品牌旗下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弘石艺典艺术微刊


    关注 弘石艺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