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脑虫”到底是什么鬼?真的能吃掉脑子?

 

昨天,一条新闻把好多小伙伴都吓了一跳:“男子感染‘吃脑虫’,十几天后病逝。”乍一看,小编不由想起了某些恐...








昨天,一条新闻把好多小伙伴都吓了一跳:“男子感染‘吃脑虫’,十几天后病逝。”乍一看,小编不由想起了某些恐怖电影,里面的虫子会吃掉人的大脑。难道这种虫子真的存在?往下看就知道了。



事件回顾

今年8月14号,杨女士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深圳的一处景区玩水,原本当时玩得还挺开心的,可是从19号开始,她的丈夫何先生便开始出现头痛咳嗽等症状。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感冒了,并不十分在意,吃了一点感冒药后丈夫便跟杨女士到浙江旅游。

但是没想到的是,在杭州期间,何先生的感冒症状不断加重,便赶紧到杭州当地的医院进行治疗。21号开始何先生的病情又加重,转入神经内科后医生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便对何先生的脑脊液进行化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何先生逐步发展为脑疝和瞳孔放大,于是医生便下了病危通知书。



眼看治疗无望,8月30号杨女士把丈夫转院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但是遗憾的是,9月3号何先生最终不治身亡。在伤心之余,杨女士便怀疑丈夫的死跟之前8月14号在深圳景区玩水有关。但是何先生当时是跟两个孩子一起玩的水,为什么只有何先生发病,两个孩子却没事呢?究竟何先生在玩水时感染了什么呢?
解读

阿米巴是一种“目”,阿米巴原虫属于原生生物界、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目。根据生活环境不同,阿米巴原虫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新闻中提到的阿米巴是后者,生活在水和泥土中,偶尔侵入动物机体,主要有5个属。现已知其中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



人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水洗鼻时,阿米巴原虫可能进入鼻腔,大量繁殖后可穿过鼻黏膜和筛状板,并沿嗅神经上行入脑,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其侵袭力可能主要来自于所产生的毒素或溶细胞物质增强的吞噬活动。所以,何先生并不是被阿米巴原虫“吃掉了脑子”,而是死于其毒素带来的炎症反应。

目前已知由自由生活阿米巴引起的人脑膜脑炎有两类: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世界各地的水、空气和土壤都可能存在这种阿米巴原虫。但直到1965年以后,人们才陆续发现这种阿米巴性脑膜脑炎,其病死率很高。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记录显示,在过去的53年中,全美仅有133例感染阿米巴原虫的报告,其中有7例发生在加州,仅有3人幸存。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这种疾病上世纪60年代首次“现身”澳大利亚,全球感染病例至今不过数百例。

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迅速转入瘫痪、昏迷,最快可在一周内死亡。这种病在中国仅报告有几例,所有病例无一例存活。



目前,此病例的治疗尚缺乏理想药物,预防也缺乏有效措施。而且阿米巴原虫非常耐热,在温泉水中也能存活。所以预防感染的主要方法,就只能是不在不干净的河水、湖水、池塘水和温泉水中游泳、洗澡、洗脸,使用长期不流动的水管水时也要注意。一旦在游泳后出现头痛、呕吐、嗅觉异常、发热等可疑症状要立即就医。当然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
如何预防“吃脑虫”?
一、不要让未经消毒的水体接触鼻腔。
在不流动的水体、死水塘等游泳、洗脸时,大多数人都没有防护意识,任由水体接触鼻腔,极易导致食脑虫感染。做到了这条,基本可以避免感染。
二、在游泳时不要扰动沉积层。
水体底部沉积层,有大量的腐烂物质,是食脑虫生长的乐园。扰动沉积层,会使大量的食脑虫飘浮进入水体之中,导致感染的机率增大。
三、在游泳时尽量使用鼻夹等防护物品


鼻夹可以有效堵住鼻腔与水体接触的通道,杜绝鼻腔与食脑虫接触,从而导致感染。其他一些防范物品,可以大量减轻食脑虫进入鼻腔的可能性。
四、不饮用和使用长期不流动的水体


因外出旅行等原因长期未在家,自来水管中的积水可能存在食脑虫,要将不流动的水体排放干净后,才能继续使用。
五、尽量不与水底淤泥形成的尘埃接触。


在清理河道、池塘等时,清理出的淤泥要及时正常处理,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在空气中形成尘埃。虽然通过尘埃感染食脑虫的机率较少,但仍不排除此种可能性。
六、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在与不干净水体接触之后,如身体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眩晕、嗜睡、精神错乱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检查,尽早发现是否食脑虫感染,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关注 科普岳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