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 亲戚把我拉黑了,但是为了孩子我不后悔(文章结尾含干货视频)

 

一个亲戚把我拉黑了,起因在于孩子之间抢玩具。前几天,亲戚带着他们家5岁的儿子来我们家玩。我3岁的儿子乐乐很喜...

一个亲戚把我拉黑了,起因在于孩子之间抢玩具。

前几天,亲戚带着他们家5岁的儿子来我们家玩。我3岁的儿子乐乐很喜欢这大哥哥,基本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和他分享。

这一点,让我挺欣慰。男孩子嘛,大气一些更像男子汉。
晚饭前,这个5岁的孩子上完厕所,突然脑洞大开直接冲进卧室,大模大样参观了一圈。拿拿这个拿拿那个,最后看上了乐乐的迪士尼米老鼠。

这个米老鼠,是我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没有之一。

看到米老鼠在哥哥手里,乐乐有些不乐意,说了句:“这是我的。”

哥哥根本没理他,照样拿在手里玩,甚至还往地板上摔。他爸爸妈妈见此情景不但没有制止,竟然还笑了起来。

我赶紧拿了儿子喜欢的变形金刚,让他转移注意力。他把变形金刚接过来,但眼睛还是盯着自己手上的米老鼠。

过了一会,哥哥把米老鼠随手扔地板上了。乐乐喜出望外,冲上去把米老鼠拿了回来。那失而复得的惊喜表情,是最原始的满足。

接着,他小跑着把米老鼠放回卧室自己的小床上,并且用被子把它盖了起来。

吃完饭,5岁的哥哥要走了,突然又冲到卧室,把米老鼠拿了出来,拎着它的脚甩啊甩。
乐乐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在哥哥手里,憋红了脸蛋大声说:“这是我的米老鼠。”

亲戚两口子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把玩具还给弟弟吧。”

哥哥耍赖:“我还没玩够,我想拿回家玩。”

听完这话,亲戚两口子看看我。

作为一个大人,我必须在这时候做出表态,但我不想违背儿子的心,我蹲下来问乐乐:“哥哥想拿回去玩两天,行吗?”

他拒绝得很干脆:“我还得让他陪着我睡觉呢。”

我没有强迫儿子“分享”,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不能在他最希望得到妈妈支持的时候背叛他。

我转过头对亲戚家的孩子说:“弟弟得抱着米老鼠睡觉,你先还给弟弟,回头婶婶给你买个一模一样的好不好?”

我是真心要给他买一个的,亲戚可能当成了客套话,有些生气地把玩具抢过来塞到我手里。孩子哇的一下大哭,亲戚哄都没哄,连拉带扯地把孩子拉走了。

我和他们说再见,儿子和他们说再见都假装没听见。

等乐乐睡了,我打开电脑选购米老鼠,想在微信上问问亲戚详细收货地址时,发现我的信息被拒收。

天哪,亲戚竟然把我拉黑了。

后来,无意中从别的亲戚那里得知这亲戚当天在朋友圈发的信息:这世道,孩子不懂事,大人也越来越混蛋了。

到此,我只能呵呵了。

一件小事看清一个人,即使亲戚跟我再无来往也就算了,我并不为此感到后悔!

我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帮助了他,让我儿子感受到了来自妈妈的安全感和满满的爱。东西是孩子的,这是属于他的个人物品,是否要与别人分享是他的自由,他有选择的权利,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引导不能强迫,这样会让孩子明白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随便践踏,属于别人的东西也不能随意占有。
(文章结尾含干货视频)
不可否认,分享意识对孩子至关重要,舍得是社交能力的基本法则。

但是,再舍得,也得以孩子的意愿为基础去引导。是引导,不是强迫。强迫分享,轻则造成孩子对分享产生恐惧感,重则不敢保护自己的东西,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更无法在长大后建立责任感。只有孩子得到了充分尊重,才会去尊重别人。

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儿子乐乐的引导,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1、和家人分享一样的食物,哪怕那东西再贵,也不要让孩子觉得那是自己独有的。

即使在冬天,车厘子将近一百块一斤时,我们也全家一起吃,实在肉疼,孩子吃三四颗我们只吃一两颗。

2、划清界限,从孩子听得懂话开始。

告诉他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东西是爸爸妈妈的,他自己的东西可以随便动、随便玩,但想动爸爸妈妈的东西,一定要先问一下我们同意与否。
这样外出时,他才会知道事先询问。现在乐乐两岁10个月,在家里要动我们的电脑,都会询问可不可以,外出时也基本可以做到事先询问。

3、让孩子学会交换。

孩子询问完了,对方不同意,就拿自己的东西去交换,既增加了社交能力,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当然,如果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如果一直不愿意和人分享,必将得到自己应该有的惩罚,比如被孤立、被排挤,聪明的孩子们,会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社交,变得主动分享。

4、万一孩子抢了别人东西,家长一定制止。

这不是那种摆姿态式的演戏模式,而是很严厉地告诉孩子:那不是你的,你不可以不问小朋友同意与否就私自去动。

5、万一孩子被抢,他自己去索要,家长也不要为了面子去阻止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

如果对方小朋友强势,当爸妈的要及时表示对宝宝的保护。如果对方拿自己不当外人,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做一次“混蛋大人”。



在分享这个问题上,妈妈没有替孩子做决定或是强迫孩子分享,而是感受到孩子对这个玩具的喜爱与 舍不得。这正是我们的P.E.T.课程所倡导的同理心。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或是向你求助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站在他立场设身处地思考去感受他的情绪与感受。强迫孩子、为了面子替孩子做决定,伤害的是孩子、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关注 父母学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